68、第六十八章 長壽(1 / 2)

漢王在王府之中生悶氣,同樣得了宮中送來的點心方子的梁王就比他想得開。

人沒必要和吃的過不去,更何況,這些點心也確實好吃。

太子大哥是一片孝心,母後想讓他們也嘗上這些點心,自然也是慈母心腸。

二哥漢王說不定會心氣不順,可是他和二哥可不是一路人。

論起自知之明和認清局勢,他可比二哥要強多了。

兩府的王妃進宮給婆婆侍疾的時候,對點心的味道也是讚不絕口——平日裡也沒什麼可說的話題,談論彆的還要擔心犯忌諱的可能,談論吃食就安全多了——又有一個太子妃捧場,皇子妃之間的關係更是前所未有的和諧。

皇太子命禦醫、禦廚一道發明了點心,功勞倒有半數要分給他。

皇後與三個兒媳婦說起這兒子,便少不得要回憶一下他們兄弟幾個的童年。

皇太子雖然年幼的時候便入京居住,卻到底是在皇後的膝下長成幼童的,又兼之是長子,能說道的事情還不少。

“老大還小的時候,就是個會吃的,比他的弟弟們要嘴刁。彆看現今這孩子能吃苦,原先可是壯實得很。後頭他來了南京,每年來看他,都會長胖些。隻是後來才瘦了。”

漢王妃與梁王妃隻是笑,並不答話。

他們這時候的觀念,孩子小時候是越壯實越好的,保不齊生個病人就瘦了好幾圈了,若是養得不壯實,反倒要擔心孩子養不住。

所以除非是太胖,否則的話,略富態些,都是壯實,是好事。

這話若是讓漢王聽見,保不齊要嘲笑他大哥一番,彆看現在一副“美儀容”的模樣,小時候不還是個富態的胖墩?

然而換成王妃,就不敢應聲了。

縱然是太子妃,也不敢在太子殿下的身形問題上說什麼。

“都是母後會養孩子。”

皇後也知道她們不便在這個問題上多說什麼,便繼續道:“老大愛吃,搗鼓出的軍糧和這些點心,味道倒也很好。”

“是呢,也不知太子是怎樣的巧思。”

“原也不見太子將心思放在吃上呢,還是母後的麵子大。”

太子妃似是埋怨地說出這句話,卻讓皇後聽了,隻是看著她

搖頭笑。

做兒媳婦難,做一個皇家的兒媳婦,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尋常人家的母親,都不樂意見到兒媳婦貶損自己的兒子,更不用說尊貴的皇後了。

所以太子妃這一句話,既為太子近來的“不務正業”尋了理由,又得了皇後的好感,也難怪皇後聽自己這個兒媳婦說話是這麼個樣子。

談論吃食的話題很快就轉換到養育孩子身上,幾個女眷少不得又將自家的孩子拿出來說道。

皇子們皆是嫡子,對自己的孫子,皇後自然也都是關注的,隻不過皇長孫一直養在坤寧宮,皇後病了之後又讓他先回鐘祥宮居住,說起孩子們來,難免會有偏重。

漢王妃和梁王妃自然不是不知事的人,俱都安穩不提。

女子思考的角度,有時候和男子事不同的。

漢王心心念念,想著讓帝後效仿宣武舊例,將諸皇孫養於宮中,卻沒想到自己拿來做比較的對象有多麼不同。

皇長孫誕生之時,天子尚為太子,然而很快,他就得上皇禪讓,登基為帝。

等到孩子年歲漸長,天子將皇孫養育日久,才在某次宴會說出,在皇長孫出生前夜,他與太孫在恩榮宴上大醉而歸,夢見白頭翁授以璽印,白頭翁甚至對他說“傳之子孫,永示其昌”。

宣武年間在朝堂上的,或是後進卻見過本朝皇帝禦像的人,便知道,本朝剛剛龍馭上賓的太&祖高皇帝,便是一白頭翁。

皇孫誕生有此異夢,無怪乎天子會另眼相待。

立嫡長為儲乃是國本,經過宣武、乾聖兩代,這原本就是儒家正統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

皇長孫本就是嫡長孫,天子將其養於膝下,也無人能置喙什麼,這隻能說明他對皇長孫的看重。

而其餘的皇孫,即便都是嫡孫,與皇長孫相比,也隻能是庶支。

即便是在宣武年間,能得天子、太子二人傾力教導的,也隻有皇長孫祁承乾——懿文太子元妃所出的嫡長子,就連姓名都與諸兄弟不同——皇長孫年十五而殤,鄭王在東宮中才以年歲入了懿文太子的眼,不然的話,也不過同如今的漢王一般,隻是排行居長的尋常皇子龍孫罷了。

其餘諸王世子,入宮教養,都已經是知事的年紀了。

便是尋常的勳貴、豪富人家,祖父祖母教養孫輩,不也是挑著承嗣的嫡長孫教養的麼?

清流臣子便更不用說了,家中子嗣縱是一般讀書,長子嫡孫也往往是最受看重的。

宮中女眷因著新奇的點心引起的談話,是能說上好一陣時間的,隻不過這與在前朝理政的太子、天子便扯不上太多的關係了。

太子想出食補的法子後,是給出了一些想法,隻不過他腦子裡的想法也不多,之後的事宜,便交給了禦廚、禦醫協同處理。

他的日常其實還是處理政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