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例子(2 / 2)

前線漸漸傳來小股交鋒的消息,整體局勢還是僵持。

天子親征,帶去的兵馬不是小數目,帖木兒國自然也是如此,第一波交手,誰也不會將所有的兵力都儘數堆上去。

戰事僵持了月餘,大周隱隱占上風,帖木兒軍的攻勢又非常突兀地暫停了。

大周朝中有錦衣衛,而軍中彆立一支軍隊,號曰“夜不收”,有巡探按伏之責。

據夜不收報,帖木兒疑似有大疾,漸有不豫之兆,其軍內部高層,有不少已知曉此事。

大周得此情報後,又詳加查探,最終確定了消息的真實性。

一國之君的身體情況,即便是在國都皇城之中,都不能隨意讓人知曉,更遑論是行軍在外的時候。

帖木兒不豫這樣的消息,一旦有所透露,是極容易造成軍心動搖的。

大周知曉了這個消息,若隻是收著,也沒什麼特彆的用處,天子便命人廣為流傳,讓帖木兒軍也知曉此事,以動搖其軍心。

這個消息在前線傳得沸沸揚揚,就連祁元詢這個坐鎮大周京師的皇太子都知曉了堪稱是細節的消息,更不說軍中了。

被這樣的消息一攪和,帖木兒軍軍心動蕩,以至於帖木兒隻能在其軍之前親身現身了一回,證明自己無恙。

然而,光幕消息的放出,變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光幕最初出現於大周,而後漸漸擴展到大周周邊諸國,帖木兒國的使臣來貢,雖然有可能是為了更好地探查大周的虛實,但也導致原本就在緩慢向其他地區擴展的光幕,終於延伸到了帖木兒國境內。

依照光幕的播報,帖木兒的死期,正在一月之內。

帖木兒國實行的曆法是希吉來曆,和大周的曆法時間有不同,但是光幕播報的時候,是以交戰兩國所行的曆法,彼此給出了相對照的時間的。

光幕的天啟一出,帖木兒帝國之軍心大潰,大周趁機去攻,其軍也並不與哀兵必勝之理相合,大敗而退。

帖木兒到底還沒死,強作壓製,才將混亂的軍心安撫住。

作為一代雄主,甚至於暮年還領兵親征,帖木兒的心氣自然甚高,可是人力不敵天數,他是怎麼都想不到自己居然會在交兵之際,憾然離世。

現在他倒是不願追求霸業了,安排好身後事,讓子孫後代能安穩地繼承他的霸業,才是帖木兒要做的。

前線交戰處風起雲湧,而祁元詢在京師,坐看光幕將另一個龐大帝國的波譎雲詭揭露於世人眼前。

早朝罷,天氣正是晴好,祁元詢看著光幕,想著兒子正在聽東宮官們授課,可是想了想,又覺得借著這個事例教育一下一路順風順水的傻兒子挺好的,乾脆便遣人和先生們說,今日便略複習一番前頭學過的內容,再布置一些習字的課業便罷,太子有事和長孫說。

半個時辰後,祁元詢處理好一疊奏疏,皇長孫便來了。

光幕顯露的內容因為他國人名的關係顯得有些混亂,祁元詢交給皇長孫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讓他梳理人物彼此之間的關係。

光幕顯示,帖木兒死後,其子孫開始相互競爭王位。

帖木兒本身與大周太祖宣武帝相差不到十歲,而他的長子亦早死,他挑選的繼承人,同樣是孫子。

帖木兒有四子,和大周這種有二十幾位藩王的狀況比起來,顯得子嗣單薄許多,但他子孫中,地位等同於大周藩王的,卻有好些。

其四子唯有第四子在世,前三子都已離世,長子有二子,其長孫被立為儲嗣、長子幼子繼承長子的封國;次子有四子,分彆受封;三子有三子,亦分彆受封。

帖木兒本人雖然已經立了“太孫”,可是因其駕崩得突然,“太孫”回轉不及,竟然被堂弟、帖木兒的三子長子哈裡勒奪得先機,先讓其自立為君。

“太孫”發兵去攻,應對不及,退回封國所在,最後為手下所殺。

哈裡勒也沒笑到最後,他的四叔技高一籌,打著為“太孫”這位嗣君報仇的名義,將王位搶了過來,又給了哈裡勒這個侄子一塊封地,遠遠地將他扔出去,最後便是哈裡勒治國的種種了。

說起來簡單,不過帖木兒的子孫真正相爭,並不隻有這幾位,隻不過這幾位最顯眼罷了。

皇長孫麵對他國局勢,原本侃侃而談,然而越說,便越有宣武末期那種波譎雲詭的局勢,有些有影射廢太孫鄭王的話,便不好說,以至於最後不發一言。

祁元詢想看的並不是兒子的這種反應。

這是多麼直觀的反麵教材啊!

彆以為被封作什麼皇太孫、儲君就認為皇位是板上釘釘的了,縱然大周是禮儀之邦,與帖木兒國的國情大有不同,可是涉及到權勢,世間有多少道理都是相同的?

如果說祁元詢記憶中那位平行世界同時代的“好聖孫”,因為要幫助父親麵對來自叔父的虎視眈眈而在政治鬥爭方麵受到了充分磨煉的話,那麼他的兒子,皇長孫,在這樣安逸和平的生活環境中,就真的缺少一些危機感了。

當然了,祁元詢也不是那種一味會讓孩子往這種陰私方麵靠攏的人。

危機感,適當的有一點就夠了,更重要的,是他要趁機教孩子怎麼處理一些棘手的政務,以及怎麼應對突發的意外。

最後的勝利者的經驗當然是值得學習的,而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怎樣將事情處理得更好,或者處於困境之中,如何防止事情走向更差的地步,也是一項很嚴肅的挑戰,作為題目讓皇長孫“紙上談兵”是夠格了的。 w ,請牢記:,,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