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惡名(1 / 2)

大周立國至今四十餘年,祁允昭乃是第三位皇太孫。

皇太孫的冊封大典,自然也極為隆重,又有前頭的兩位皇太孫舊例可循,操辦起來,雖然繁瑣,也是有條不紊。

皇太孫的冊立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就算有成例可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在操辦大典的這些時日,祁氏諸王便在京師進行了長久的談話。

朝廷的宗藩政策,即便是在宣武年間,也變化了好幾次了。

從諸侯王的角度來說,自然是希望自己以及子孫後代能夠長長久久地稱孤道寡,能夠有權力就最好不過了。

雖然不及九五之尊,地位也是極為尊貴的。

可是從朝廷的角度來看,一個個藩國,就是國中之國。

縱然如今的諸侯王們都不掌權,除了王宮,王令也隻能在王府護軍之中奏效,可是,諸侯王的存在,還是會阻撓朝廷的法度運行。

削藩是必然之勢,而宗室爵位降襲製度作為極為溫和的削藩手段,讓宗室們還是比較能夠接受的。

可是,和真正地掌握權柄比,哪個諸侯王能真的甘心認命呢?

年少一些、沒有真正掌過兵的藩王,其實還比較容易滿足一些,宣武年間受封較早的,已經領過兵的藩王,能看得開的沒幾個。

大周藩王的名聲不好,除了他們有些人確實天性殘忍暴虐以外,也因為他們自小受到的就是偏向於軍事化的教育。

宣武帝這些兒子養起來就是為了讓他們統兵,構建宗室屏衛朝廷的統兵體係的,自然不會讓他們仁柔到哪裡去。

交趾省和安西府的出現,讓藩王們意識到,在中原之地統兵,他們將會成為皇帝一係的心頭患,除非成為手中沒有兵權的掛名王爺,否則的話,他們依舊沒有自由。

和生活在朝廷長久的監視中,隻能坐享富貴,其他的什麼都不能做相比,有相當的一批藩王是很有上進心的。

他們希望能夠建立自己的功業。

中原之地天子不願給,他們也願意效仿先秦諸國,同前朝的貴胄一樣,在中原之外開疆拓土,隻要天子給予足夠的支持就行了。

與會的皇太子其實是比較支持叔叔們的這個想法的。

皇爺爺生了這麼多的子孫,諸王惡行不少,但是才乾都還是有的。

讓這些皇爺爺儘心培育的宗室諸王從此以後隻能在王府被當成豬養,那就實在是暴殄天物、浪費人才了。

就算祁元詢是皇太子,他也覺得這太可惜了。

可是呢,就像曆朝曆代的天子分地盤的時候,都是讓和自己血緣更親近的人占據更好的位置一樣,地盤該怎麼分,祁元詢覺得確實要好生思量一下。

諸王向外開拓地盤,當然很好,可是離大周本土最近的地盤,分給誰,實在得有個說頭。

前朝就是前車之鑒,前朝時期的中原與周邊的那個汗國可是爆發了非常劇烈的爭鬥,壓根就看不出雙方的統治者是一家人的親密。

血緣關係離得太近,保不齊藩國實力強大,就會對中原起了不臣之心。

確實,隻要中原一直強大,就不會被吞並,可是未來的事,誰能看清楚呢?

天子不願意讓寧王移藩,而是屬意漢王,對祁元詢來說,無論是漢王還是梁王,都還不如他的叔叔們呢。

對移藩安西府有意向的,除去漢王,也就隻有三位藩王,然而他們的競爭力都比不過人不在現場的二皇子,誰讓天子會偏心呢。

皇太孫這個位置相當於是給東宮的封口費,所以雖然內心有所傾向,祁元詢在這件事上,還是沒怎麼開口。

就是讚同了那些想要進取的諸王往其他地方開拓的想法而已。

更何況,隻是中原之地附近沒有好位置了而已,整個世界那麼廣大,好地方其實多得是,也不愁地方會被叔叔、堂兄弟們搶光,能留給子孫後代去考慮的還有很多。

宗藩之事議定後,沒有馬上公布出來。

中原疆土自漢唐以來,便無甚變化,有些前朝疆域廣闊,那也得先分辨他們是否是異族。

開邊之事,影響甚廣,現在公布,定會惹得朝野物議紛紛,那還不如先冷處理,也可以將新拓之地作為實驗場所,以觀後效。

對於京師的百姓們來說,和早早就藩、藩府從中原變到交趾省又遷到安西府的漢王相比,還是近在眼前的皇太孫更能吸引眼球。

藩王們在京師待了一個月,參加了皇太孫的冊封大典,接著便陸續回到了藩府。

從乾聖時代開始,其實便開始削減、實際上已經收到打壓的各地王府護軍,卻逐漸又開始擴招了。

這都是一些強藩,還有一些藩府,則是主動上表請求削減護軍。

高皇帝給各地藩王的王府護軍其實是有規定的。

有兵權的藩王,他們強在能夠在天子有旨的情況下調動邊軍,不能調動其他的各地鎮守兵馬,隻動用王府護軍的話,其實藩王也不足為慮。

王府護軍的人數滿打滿算也不過萬餘人而已。

擴招的那些王府護軍有很大一批是地方上的軍戶,並不屬於王府直轄,就連訓練都不是和原先王府護軍在一處的,可是偏生在名義上他們又是王府的護軍。

麵對這樣神奇的景象,地方官員上報後留中,又有京中的消息傳給他們,也都知曉了內情,不作乾預了。

削減護軍的藩府則是藩王無能,或者沒有拚一把的心,寧願去交趾省這些地方做文官,收朝廷發給他們的祿米與俸金。

反正不管怎麼選,都是比被關在王府裡當豬養要好的。

而且護軍削減了之後,又不是不能加回去,總還是有機會的。

和自己的兄弟一樣,代王回府後,也是積極準備,擴充了不少王府護軍,隻不過他擴充的速度太快,超過了天子和弟弟們約好的界限,以至於地方上奏疏稟報的時候,天子少見的發話約束,讓代王不必如此勤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