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他的內閣閣臣們——就是他原本的東宮官——紛紛諫言,又有日國兩度遣使,祁元詢才覺得這個度已經夠了,過猶不及,這才實行的。
官方的訓斥自然是由閣臣們替他擬好了一篇聖旨,中規中矩的官樣文章。
隻不過這份官方聖旨裡好歹遂了日國的願,讓代藩之人儘早行往更遠處,日國並非那些不遵王化、不奉上國的偏遠小國,而是正經來大周京師朝貢的國家。
這樣的國家,已對大周稱臣,代藩再行占島之舉,便殊為可惡了,令其早日從改,開拓遠疆。
這樣的聖旨,其實也代表著許多文人朝臣的態度。
朝貢體係在中原大地上實行了數千年,即便非是我國之屬,願意稱臣納貢的,也已經是自己人了,相比於宗親藩國來說,這些外姓屬國或許還更為乖覺一些。
既然這樣,富饒之國也就算了,像日國這種,沒多少耕地的,費勁心力占據他們的土地之後,朝廷還要花心思去安撫民眾,那不更是得不償失?
日國的金銀,隻要通商便能源源不斷地得來,如果單純是為了金銀的話,維持現狀已經很好了。
說實在的,真的讓代藩完全占據了日國,那朝廷能得到的,還沒有現在的多。
代藩占日國,那日國和大周之間商稅該怎麼算呢?
原本日國不是他們的,送金銀他們自然舍得,可是等到完全占據了日國,代藩的人還樂意將如此巨量的日國金銀都送到京師來嗎?
彆說什麼文臣都隻會之乎者也,真的玩起政治來,套路他們可是熟練得很呢。
當然,私下裡,祁元詢讓去宣旨的中官,還給代藩的他的郡伯堂弟帶了一句話。
那句話很簡單,就四個字——留待將來。
至於具體怎麼實行,他相信秉承了他的意誌的中官會詳細地教授給對方的。
代藩主事人離開北海道,以及停止攻占日國本土的北部土地的行為,不代表他們不能把這些土地送還給這塊土地的土著蝦夷人啊。
而留下一部分人指揮這些蝦夷人——蝦夷人的身形矮小,且膚色偏黑,男性須發生長旺盛,甚至女性的唇上也有淡淡的黑須,特征非常顯眼,周人和蝦夷人是不可能被混淆的,隻要代藩有留人,那就一定會被發現——這是代藩的行為,朝廷都已經申斥過了,日國還能要大周怎麼辦?
總不至於連這麼點人都對付不了吧?
至於代藩要去哪裡……
嗯,祁元詢覺得,他們下南洋替朝廷開路挺好的,至於是會到島國還是到南亞的次大陸,那就不是他要關心的事了。
反正這些工具人還會有音訊的嘛!
有了代藩的一鬨之後,日國方麵對大周更為殷勤了,發行金銀幣需要的金銀儲備,幾年之內是不需要擔心了。
送走了代藩一眾工具人們,祁元詢還沒從陰謀算計裡脫離出來呢,就迎來了本年度第六批的日國來使。
論殷勤程度,今年日國已經戰勝了朝鮮國,成為了大周第一孝子。
但是這個孝子實在是不大硬氣,祁元詢滿腦袋都是問號,怎麼這就又告上狀了?這事不能自己去解決嗎?
事情還是要從光幕說起。
自從景熙帝他登基之後,光幕在國內的更新就很日常化了,不過常見的都是提前做出的洪災、乾旱、地震、瘟疫等大災的預示,堪稱景熙帝處理朝政的第一貼心助手,消息來得比地方官都要早。
不過這並不代表光幕不喜歡吃瓜。
有時候,光幕毫無征兆地時候顯示出來的內容,才是最勁爆的。
而除了本國的瓜,因為光幕能夠顯示的國家多了,各地的百姓們還能吃到彆國的瓜。
最近最為新鮮的大瓜,就是大周孝子朝鮮國,其國王李芳遠將會在幾年後請廢世子,改立嫡三子為世子,並且火速禪位自己去當太上國王。
李芳遠和上皇乾聖帝在民間的議論中,就有頗多相類之處,這一回倒是連上位、退位的過程都重合上了。
當然,這不是重點,李芳遠那個被他在傳位的時候跳過去,但是卻活了九十歲、活出長壽記錄的嫡次子也不是重點。
重點的是,李芳遠當太上王的時候,在他的主持下,朝鮮國和日國的對馬島打了一仗,連人家的大名都給俘虜了。
對馬島的大名一直是這個家族的人擔任的,無論和日國京都還是幕府,關係實際上都沒親近到哪裡去。
對馬島作為兩國之交,主要受的是日國冊封,島主也是日國大名,但是此戰之後,島主便接受了兩頭封冊,也就是說,既用朝鮮官製,也從日國指揮。
日國人最近本來就氣不順,見到了這麼一個光幕,又怎麼開心得起來,當然是要鬨了。
隻不過這是未來的事,看經過日國這邊也並不占理。
但讓他們忍氣吞聲咽下這口氣,又不可能,所以,日國另尋了一個理由,將官司打到了大周這裡。
不管怎麼樣,求大周爸爸做主!
老牌孝子朝鮮國才不會被他們比下去,國家之間的紛爭,黑白並不是那麼分明的,所以,朝鮮國那邊也慣例遣使,等著和日國唇槍舌戰了。
祁元詢腦殼有點痛。
啊,我為什麼不去給我家兒子選太子妃,非要在這兒聽你們撕扯不清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