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蠻公主68(1 / 2)

逢春[綜] 養心殿 8940 字 9個月前

建寧翻看著那張卷宗, “葛爾丹是主謀,索爾哈還給出了行進路線,並且裡應外合,看來烏爾袞死的不冤, 這麼多人想要他的命,在他身邊埋下釘子他都毫無所覺。”

康熙說道:“你好像並不意外,是不是早覺得是葛爾丹做的手腳?”他剛知道的時候, 十分震怒,恨不得馬上親征踏平準格爾的土地,他沒想到葛爾丹竟然敢膽大妄為到刺殺蒙古來的和親隊伍, 這根本就是對大清的挑釁!

建寧說道:“並不太意外, 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之前誰都值得懷疑, 能在草原上神出鬼沒消隱無蹤,我早就覺得是他們蒙古人乾的。要說為了挑起事端,葛爾丹確實嫌疑最大。”

康熙道:“真是豈有此理!葛爾丹此舉簡直是向朕宣戰,朕若是不即刻作出回應豈不是顯得是朕怕了他。不久前施琅的戰報剛送上來,台灣已經完全收複,儘歸我大清國土。現在唯有北方虎視眈眈,若想天下太平, 這葛爾丹就非剿滅不可!”

建寧說道:“還是稍安勿躁,按照之前預定的方案把葛爾丹誘出西北,讓他出兵東進才有將他們一舉剿滅的希望,否則準噶爾那個地方崇山峻嶺,易守難攻, 再加上氣候苦寒,不是土生土長在那的人根本難以適應,恐怕大清的陸軍根本不是葛爾丹部隊的對手。”

康熙說道:“看來還得讓福全再跑一趟科爾沁,讓他去給鄂爾齊帶個信――是時候引蛇出洞了。”

遠在西北的葛爾丹還在沾沾自喜,建寧拒絕他的求婚,那他就殺了她的未婚夫,以報此大仇。不久,就收到科爾沁郡王邀他出兵東蒙古,好兵合一處統一蒙古草原,之後,再一舉揮師南下。

葛爾丹雖然每年都給科爾沁郡王送金子,不過對他本人還是有戒心的,直到他的長子索爾哈也傳來消息,說他的父王因為嫡子慘死,所以對大清懷恨在心,真的在秘密調兵籌糧準備南下,葛爾丹這才信了。

葛爾丹野心勃勃,這一點兒不假。十幾年來,他遠交近攻,東殺西砍。喀爾喀的土謝圖早就不複存在,成了他的刀下亡魂,喀爾喀並入葛爾丹的領地,連當年的“草原月光”寶日龍梅格格也成了他眾多妃妾之一。

他在西蒙古稱雄稱霸,又與西藏**喇嘛和羅刹國暗中勾結。在一切都準備停當之後,康熙二十七年的秋天,他率十萬大兵東進,占領了東蒙古的烏蘭布通。

他計劃得很周密,隻要在烏蘭布通站穩了腳跟,東蒙、西蒙、漠南、漠北,全都不在話下。然後,進一步殺進關內,用不了幾年,就能奪過康熙的江山,建成像當年成吉思汗那樣的廣袤無邊的大帝國!

可是,一到烏蘭布通,葛爾丹就敏銳地感覺到,他這次東進是上當了!那位熱情地寫信邀他前來的科爾沁郡王,就在他大軍來到之際,突然說生病了不能來,沒有親自派兵迎接,隻派了一位管家,送來了一百頭瘦得皮包骨頭的老山羊,還有一千匹不知在庫房裡漚了多少年的破布,拿手一摸,就一塊塊往下掉碎片。

蒙古人剽悍爽直,一向重信義,科爾沁王給葛爾丹來這一手,分明是告訴葛爾丹他不願意合夥了!

羅刹國原來說好送給葛爾丹三千支快槍。事到臨頭,羅刹國派了個叫伊萬諾夫的中校來,說沙皇彼得正在處理西部和南部的邊界糾紛,無暇他顧。況且康熙皇上近幾年正與沙皇俄國之間就兩國的疆界問題在協商簽訂一份合約,如今合約還沒有簽下來,沙皇俄國也不便插手中國內務。所以,原來答應的軍火不能到位了。

葛爾丹窩了一肚子的火,他在大帳裡走來走去,大聲叫罵:“叛徒!全是叛徒!一個個無恥小人!把老子騙到這裡,卻又出賣了老子!”但是他準備了這麼久,也不打算就這樣回去,照樣要開始他的東進計劃。況且事情到了這一步也不是他想回就能回得去的,他不知道京城那邊,康熙已經準備禦駕親征了。

北京城,康熙要禦駕親征,今晚的禦前議事就是康熙出征前的大政決策。雖然也有大臣勸諫說,皇上金貴之體,不宜遠征沙漠,受那顛沛之苦;也有人說,國家存糧不多,難以應付。

但康熙心中有數,葛爾丹狡猾,非禦駕親征不能徹底製服他,至於糧食他早有準備。

早在幾年前,決定會向西北用兵的時候,建寧就向他提出過必須要有足夠的屯糧,因為茫茫草原上一旦軍隊斷糧,就將會是滅頂之災。所以他在延安等地暗藏了四百萬石軍糧,這件事情辦得很秘密,康熙特地在幾個交通要道以及江南產糧大地都放著了為他秘密準備存糧的官員,而且是幾位閣臣都沒有經手。

另外,京師存糧還有一千萬石,這些加在一起足夠了。所以,康熙才下了這麼大的決心,任誰說什麼都不聽。

他當即下旨,從今年起,在全國各地,永不加賦,與民生息,並命禮部、兵部、吏部會同上書房大臣,立即草擬討賊詔書和隨駕、留守人員名單,以及監國事宜,定於五天之後,出征討賊。

索額圖說道:“皇上親征的這段時間,臣建議還是由太子監國,有一個統領之人,要比各部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好。”

這一年太子已經十五歲了,《四書》、《書經》已經全部讀完,並且深通義旨,已經在在康熙二十五年舉行過皇太子的出閣講書典禮,讓滿朝文武,以及慕名而來的民間名士們一睹過皇太子的風采。他開講經筵;代替康熙主持祭祀。作為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他不負眾望,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他那英俊端正的儀表在北京宮廷裡同年齡的皇族中是最完美無缺的。

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宮廷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能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

康熙說道:“朕本來也打算讓太子監國,這次是親征戰場,不像出遊一個月兩個月就能回得來。有太子在後方總領全局朕很放心。”

明珠適時的說道:“皇上大哥和三阿哥也都不小了,到了可以參政的年紀,不如讓他們二人輔佐太子,共同理政,也能為第一次監國的太子減輕負擔。”

皇上沉吟道:“準奏!”剛剛他腦中回想起建寧曾經說過的話,她說:一旦太子涉政監國,其他皇子不宜參政。建寧就像是有預見的能力一樣,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所以提前給他打了預防針。但是康熙不願意埋沒有能力的兒子,也想看看,真把他們都放到朝堂之上,到底會怎麼樣。

康熙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北京城內漫天大雪,午門外廣場上,紅妝素裹,瓊玉鋪地。三萬名頂盔帶甲的軍士,在廣場上排成方隊,在瑞雪紛揚的寒冷中,如鋼澆銅鑄一般,一動不動地站著,奉命西征大將軍費揚古站在廣場中央,靜候康熙的到來。

前一天一連下了兩道聖旨,一道是大赦天下,一道是永不加賦,北京城的百姓都沸騰了,無不感激涕零。又聽說皇上要頂風冒雪的去親自征討叛軍葛爾丹,壞天氣也阻擋不了老百姓們的熱情,大家紛紛走上街頭,要親自把這位勤政愛民的皇上送出城。

太子胤礽率領著留守京城的上書房大臣,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們站在右掖門前等候著恭送皇帝禦駕親征。午時正刻,打著龍旗的羽林軍威風凜凜的出來,隨後就是這個國家的天子康熙。霎時間號角震天響,軍樂隊奏起了雄壯的軍歌。皇太子率領百官俯伏在地,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山呼萬歲。三萬鐵甲軍士也同時發出了山呼海嘯的“吾皇萬歲”的呐喊聲。

看著下麵這嚴整軍容,高昂士氣,聽著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康熙的心裡充滿了豪情和自信。他輕輕地舉起手來,向三軍致意。樓下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隻有漫天飄灑的大雪,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康熙揚聲道:“將士們!葛爾丹賊子野心勃勃,十餘年來與羅刹勾結,兼並蒙古,東侵中原,屠我城池,殺我子民,壞我華夏一統,擾我百姓生業,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朕親統三軍,以滿蒙漢鐵騎三十萬討此國賊。不滅逆賊,誓不還朝!”說著,他從腰間箭袋中抽出一支鑲金的雕翎箭來,“啪”的一聲折為兩段,“有臨陣怯敵,不遵號令,貽誤軍機者,猶如此箭!”

五鳳樓下,三萬接受檢閱的軍士,全都是飛揚古訓練有素的精兵,聽皇上說出此話,隨著飛揚古一齊單膝跪下,大聲答道:“不滅逆賊,誓不還朝!”

禮部的官員們抬著一千多隻大酒壇來到了廣場,給每個出征的將士都斟滿了一大碗酒。張廷玉和佟國維兩位新晉的上書房大臣也急忙捧著酒壇,陪著太子來到五鳳樓上。

太子跪在康熙麵前,將酒樽高舉過頭,大聲說道:“兒臣敬請阿瑪滿飲此杯,願阿瑪此去旗開得勝!兒臣將遵從阿瑪皇命,在京督辦糧草,靜待皇上捷報!”

康熙見皇太子激動得臉都紅了,也不免動了真情,他接過酒樽:“好,這酒朕用了!皇兒,你留守京師,責任重大,凡事都要與眾大臣商議,有委決不了的大事,要飛馬報與朕知道,還有,不要忘了讀書,各皇子都是你的手足,你要嚴加約束他們但不可輕易責罰,還有你曾祖母和你姑母,朕不在的時候,你要照顧她們,你記下了嗎?”

胤礽鏗鏘有力的答道:“兒臣謹遵聖諭,請阿瑪放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