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舉起酒樽一飲而儘,三萬官兵也都將酒喝完,康熙大喝一聲:“三軍出發!”
龍旗飄蕩,鼓樂高奏,康熙皇上疾步走下五鳳樓,翻身上馬,率領著三萬禦前精銳鐵騎,迎著呼嘯的北風和漫天的飛雪,浩浩蕩蕩地出京了,一路上有百姓沿街送行,直到出了城門才安靜下來。
路過京門城樓的時候,康熙忽然聽到一縷琴音,正是以磅礴的氣勢和獨特的風格著稱的那一曲廣陵散。這是一曲送彆英雄去遠征的曲子,從城樓之上,遠遠飄散開來。
康熙心中一動,轉頭看向高高的城門樓上,一人正在雪中撫琴,一身白衣幾乎與漫天的風雪中容融在一起,在遠處看不太清輪廓,但是也知道她臉色白得透明,襯著她的黑發和黑眼睛,在這漫天的飛雪之中,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而隻要看見她,天地間似乎隻有這黑白兩色。
看著那個熟悉的身影,康熙能感覺得到心臟在胸腔裡不受控製地“砰砰”跳得極塊,隻要望著她,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愫擊中了他,蔓延全身,竟然令他手腳發軟,在馬上險些握不穩韁繩。康熙又定定的看了看那個在專注撫琴,不往下麵的隊伍看一眼的人。康熙的臉色晦暗不明。
這時候費揚古策馬過來,請旨說道:“皇上,已經出城了,風雪越來越大,請皇上登上鑾輿。”
康熙一把將身上披著的黑貂裘扯落,在費揚古驚訝的眼神中說道:“給三公主送去。”
費揚古還沒來得及阻止康熙在大冷天除下衣服的自殘行為,已經被他的話弄傻了,今日的閱兵儀式上後宮女眷們都沒有出席,皇上讓他把衣服給三公主送去,不會是讓他回一趟宮?
康熙指了指城門樓上,費揚古這才知道,原來那上麵奏琴送彆將士們的竟然是三公主!不愧是巾幗不讓須眉,上過戰場的三公主!他手下的將士們在出城時還能聽到有人專門來談的這首曲子,哪個不是精神振奮!勢要和葛爾丹定個你死我活,然後凱旋而歸。
不過,這麼遠的距離,再加上一直下雪,根本看不出多遠的能見度,皇上是怎麼一眼看出那個人影是三公主的?這個時候也容不得費揚古多思考了,連忙讓人把鑾輿抬過來,催促康熙趕緊上車,自己則策馬向城樓而去。
費揚古的心中還有些雀躍,果然到了城樓之上也見到了一直跟在三公主身邊形影不離的墨菊。費揚古能在出征之前再見墨菊一眼,已經是心滿意足。
他連忙雙手將披風奉上。建寧的眼力很好,即便隔著風雪她也能清楚的看到康熙脫下披風,讓費揚古給他送來的整個場景。收下之後,就讓這個大將軍趕快趕回他的隊伍當中了。
費揚古辦完了差事,到康熙的禦駕外麵複命,康熙隔著厚重的車簾子問道:“她有沒有說什麼?”
費揚古以為皇上是問三公主有沒有帶話給他,回道:“三公主並沒有說什麼。”
康熙明顯的有些失望,也不讓他退下。費揚古便覺得自己這趟差事沒辦好,怎麼這麼笨!當時也不問問三公主有什麼話要帶給皇上。
他想了想又補充道:“如果皇上是問奴才在時,三公主有沒有說彆的話,奴才倒是隱約聽她自言自語了兩個字。”
康熙掀起車簾兒:“她說了什麼?”
費揚古又有些後悔,不該為了自己複命出賣三公主,不過康熙明顯是不等到答案不會死心,“這個,三公主她說……多事。”他正要解釋說,也許三公主並不是在說皇上您多事,可能是在說奴才我呢!
康熙已經放下簾子,道:“你忙你的去,不用在朕車邊伺候。”簾子之後,是康熙不自覺的露出笑意。
建寧從小就不怕冷,冬天彆人都裹在厚厚的貂裘狐裘裡麵,她就能穿這一身春裝來去自如。每次康熙把自己的衣服給她,或者是讓她的宮女回去取厚衣裳,都會換來她嫌棄地說他多事。
但是每次看到她穿得單薄,康熙又總會忍不住“多事”。
在車裡發了一上午的呆,康熙也沒有心思去看折子,和想對付葛爾丹的作戰方略,腦中都是從小到大兩人相處的回憶,他以為很久之前的事都已經忘了,但是每一幕有她的畫麵在他腦中都印得清清楚楚。
他一直以為對建寧的深厚感情是源自血脈的手足之情,但是他越來越沒法欺騙自己,特彆是在得知烏爾袞去世的消息,並且建寧決定終身不嫁,這個做皇兄的竟然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甚至在她麵前康熙差點沒控製住露出笑容!有哪個皇兄會為自己準妹夫的死,而高興成這樣?!
康熙早就察覺得到自己的異樣,一直在自欺欺人罷了。當發現征兆越來越多,不得不麵對時,他也打算繼續自欺欺人下去,他要把這一份感情深深地埋藏,爛在肚子裡,死後帶進棺材,對誰都不會說。
如果有人說作為一個皇上就可以富有天下,任何想要的都可以得到。那康熙肯定會呲之以鼻,是皇上又怎麼樣?老天偏偏愛這樣捉弄人,會將人最珍愛的東西放到觸手可及,又遙不可及之處。
皇上一走,太子還年幼,什麼牛鬼蛇神都蹦出來了,毓慶宮中前來給太子送禮的官員們一波接著一波。如果是來求他辦事情的,胤礽會直接告訴他,“孤不能徇私枉法,你還是另謀彆處。”
如果是無緣無故非要來給他送禮的,每到這個時候,皇太子都不會親自接見,而是由手下的孔太監代為處置,將送禮的官員人名以及禮品的數量金額登記造冊。
如果建寧公主住在宮中的話,他們這種風氣還會收斂一些,畢竟要在這位公主的眼皮子底下搞小動作還是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的,但是建寧最近都住在暢春園。也許是因為太子監國的關係,為避參政的嫌疑所以她才一直未回宮。反道是給這些想要走太子門路的官員行了方便。
太子以前就知道朝中跟著索額圖的官員眾多,但是之前有康熙和建寧在宮裡,姑姑一向對他管得嚴,怎麼可能讓他參與到那幫人當中去,所以太子一直以來和索額圖一黨保持著距離。
這次索額圖隨駕親征去了,他手下的那些以他馬首是瞻的,便都紛紛向皇太子靠攏。本來嘛,索額圖所打的旗號就是太子一黨!他們常年接觸不到正主早就被晾得抓心撓肺的了!如今有這個機會,豈能不在太子爺麵前好好表現表現。所以自從有人開始給太子送了禮物之後,其他人紛紛去搜羅奇珍異寶或者是太子偏愛的東西加以效仿。
太子呢,就由著他們折騰,但是處理政事的時候,絕對不會因為有人給他送了禮物或者是來套過關係就有所偏頗。
上書房是皇子們學習的地方,除了大哥已經出宮建府不需要再讀書之外。老二胤礽以下,直到九阿哥都已經進了上書房。後宮裡還有幾個未滿六歲的還不能來。康熙是一個多子的君王,如今皇宮裡的孩子加起來都有二十多個了。
太子從小被教育得極其克己勤勉,處理完正事之後,他會去上書房看看上課的阿哥們,督促他們功課,讓本來想鬆懈下來的皇子能不得不認真聽課。
如果宮裡哪個小阿哥小格格染了風寒或是有個小病小痛,太子也會向太醫院負責的太醫殷殷垂詢。
太子雖然處理朝政上仍有些稚嫩,但是他畢竟年輕剛剛開始聽政,正是處在學習的階段,朝臣們對他的包容性很大,特彆是看到康熙走後太子的所作所為,那些心懷天下家國的臣子們自然都是老懷安慰,國家有此儲君,何愁大清不興啊?
但是對那些一個勁兒的往毓慶宮鑽營的臣子們,中立派們很是看不上眼,但那些人又都是索額圖的心腹,他們勢力龐大,剩下大臣們自覺得罪不起,也不敢多說什麼。隻盼望太子可千萬彆被他們帶壞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