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二哥看好你!(1 / 2)

元配 石頭與水 6083 字 10個月前

魏年雖然巧舌如簧, 為人口齒伶俐, 可很多時候, 他是將這種才能用到了做生意的時候,真正跟家裡人。魏年並非如此, 就是一直想跟陳萱更進一步, 魏年也沒說過什麼花言巧語,無非就是有時調戲陳萱幾句,這於情侶之間, 算是尋常的。

更多的時候, 魏年做的事, 要比說的話多。

陳萱的本子用完了, 魏年記得給她在櫃子裡放上新的。陳萱的紙不多了,魏年也會記得給她稱二斤回家。包括陳萱放在箱子底兒的玻璃紙包著的巧克力糖, 隔上十天半月的,魏年就會記得給她放上一把, 還嚴厲禁止陳萱送人,就讓陳萱一個人吃。

陳萱這樣的性子, 最是知人待她的好。阿年哥的衣裳,永遠是乾乾淨淨的。每天做的飯,肯定是以阿年哥的口味兒為先。

其實在行動多於言語方麵而論,陳萱與魏年還真是挺登對。

魏年是真的心疼陳萱,魏年跟陳萱商量, “現在又添了倆技工倆大學生做事, 你們店裡還有孫燕的一份飯食, 以前還有你和大嫂一起做飯,自從帽子店生意忙起來,咱們是三頭顧,既有帽子店的生意,又有他們改良化妝品的事,還有倆院兒的草莓,就是有三舅爺幫忙,這也忙不過來呀。我想著,給老宅那邊兒雇個燒飯的大嫂,就管著燒飯,這樣大嫂就能騰出手做帽子的事兒。大嫂也能輕省些,三個孩子還得大嫂照管哪。”

“這是正理。”陳萱過日子精細,卻不是不講理的人,帽子店的生意也算穩定了,用的人多,家裡的飯食準備的就多,李氏一個人,的確勞累。陳萱尋思著,“去年年根子底下,也是裡裡外外的忙,就雇了燕兒她娘幫著燒飯。如今她做針線活兒,這燒飯的差使,就得另找了。雇人的錢我跟阿銀商量商量,到時我們店裡出吧。連帶著四個師傅、小李掌櫃、燕兒的夥食,也按月跟老太太交錢。如何?”至於陳萱魏年魏銀,魏家還沒分家,當然是家裡出夥食費。

魏年見陳萱一說就通,笑道,“成,就這麼定了。不過請大嫂燒飯的事,你不要說是你們店裡出錢,我來說,就說是容先生出錢,可以找容先生報銷。咱們並不賺容先生這個錢,那幾個師傅,該多少是多少,咱們主要是跟老太太這麼說,省得老太太不樂意,倒心疼錢。”

陳萱點頭,“成。”畢竟,現在化妝品廠的賬是陳萱在記,陳萱的性子,一向是明明白白,她不占人半點兒便宜,當然不可能亂用容先生的錢。

夫妻倆商量好了,魏年先是跟老爺子說的,老爺子道,“人家讓你幫著管化妝品廠的事,是信任你,怎麼能占主家的便宜?不行。以後也不準你這麼做,這不是咱們買賣人的規矩。”

“不然我們那邊兒也得單獨雇人燒飯啊,現在咱家用的人越來越多,我媳婦又要忙草莓又要忙帽子店的事,阿銀也要時常去看那幾個師傅的改良進度。大嫂這裡,有家裡的針線活要做,還有三個孩子要照管,還有媽身邊的一攤事,又要燒這許多人的飯,太忙了。”魏年把自己的主意說出來,“爸,要依我的意思,家裡雇個燒飯的人吧。一月三五塊大洋足夠了,大嫂就能騰出手來幫著做帽子做針線,我看她們帽子店生意還成,倘以後做大,少不了家裡人幫襯。這些個燒飯打掃的活兒,咱就花錢雇人,叫大嫂瞧著家裡這一攤子事兒,這也不輕鬆了。再說,我家裡那一攤,一年四季的草莓就夠忙的了,帽子店的事兒也得媳婦和阿銀管著,這是她們姑嫂的私房,我不好插手太多。家裡有個燒飯的,以後饅頭包子什麼的,我們那邊兒就不開夥了,這邊兒多做些,我們直接拿過去,到時媳婦再炒個菜就是一頓飯了。”

魏老太爺想想,家業興旺總歸好事,魏老太爺道,“當初帽子店,是找中人立了契的。罷了,你們現在手裡也不差這幾塊錢,容先生那裡的賬,跟咱們家裡的賬,要分清。咱們不能占人家的便宜。”

“爸,我知道的。”

“那剩下的家裡那一份兒,也就你們出吧。我就不多問了。”

魏年原也是這個意思,魏老太爺眼珠往二兒子身上看一眼,“我想今年讓你大哥去關外鋪子看一看,這一二年,關外鋪子的生意不大好,皮毛的質量也不如以前了。”

魏年思量片刻,“爸,我懂些日文,不如我去吧。聽說關外那裡,張大帥和日本人走得很這,日本人很多。”

“原我是想讓你去的,可這化妝品廠的事,你媳婦跟阿銀都是婦道人家,終歸還是要有個男人幫她們盯著。”魏老太爺還有彆個心事,輕咳一聲,方與魏年道,“這成親兩年多了,以前你是不樂意親事,如今跟你媳婦也挺好,怎麼你媳婦那肚子就還不見動靜。”

魏年給他爹問的麵露尷尬,含糊道,“爸,我也急啊。”

“也沒見你有多急。要不要給你去同仁堂抓兩副補藥吃一吃。”

魏年臉都紅了,連忙道,“爸你說什麼哪。你沒事我就出去了。”見老爺子沒彆個吩咐,魏年很沒麵子的出去了。魏老太爺哼笑一聲,吧嗒吧嗒的抽起旱煙來。

家裡雇燒飯大嫂的事就這麼定了,要說沒有比現在更好雇人的。北京這地方,更是不愁雇不著人。不過,魏老太爺是個精細人,他尋思了一遭,正好王大舅過來,就跟王大舅提了一嘴。王大舅是個心眼兒活的,心下立時有了人選,從兜裡拿出煙絲卷個煙卷兒,同魏老太爺道,“老哥,你家裡厚道,咱不是外人,我有個侄女,命苦,在老家,接連嫁了兩個男人,男人都是先走一步。她現在年紀不大,也就三十出頭兒,是阿柔的表姐妹。閨女真是好閨女,就是這個命叫人沒法子。頂頂能乾的孩子,在家裡成天就閒不下來。人也老實,你要瞧著行,讓她來試試,彆的不說,就一天三頓飯,連帶你家裡這些事,叫她包了。”

“我這裡可不輕省啊。”魏老太爺道,“以前有老二家的,跟老大家的一起料理家務,還有阿銀幫著倆嫂子打下手,還成。現在有這麼個帽子店,家裡成天介就沒個閒的時候,連阿金在婆家都要拿了料回婆家幫著做活。老大家的一人做家事,也太累了,我就想著,尋個人幫忙。”

“這沒什麼,阿柔自小就是這麼個瘦巴巴的身條兒,她呀,天生享福的命。我那侄女能乾,這你儘管放心。”

話到這個份兒上,魏老太爺原也是想在老家找個知根底的,魏老太爺笑,“好,那就讓侄女過來試試。咱們本就是親戚,到時來了,我就當親侄女一樣看待,一桌吃飯,屋子也有現成的,鋪蓋衣裳都不用帶,人來就成了。要是以後有合適的,在北京說門婆家也好啊。”

王大舅笑,“要是能如此,我家二弟得過來給老哥你磕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