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家, 除了祭祖, 還有與學術界的來往, 再者, 朋友之間也必要聚一聚的。另外就是這幾年生意上的賬目, 小李掌櫃與孫燕一早就把這幾年的分紅送了過來, 他二人皆是厚道人,當初說好姑嫂倆隻占一成的, 可看他們給的那筆分紅,一看就不止是一成的份子。孫燕把話說的很分明,也很懇切, 她道,“大東家二東家,北京城從沒有東家拿一成紅例的例, 我跟當家的商量的,雖則你們那幾年不在, 咱們按四六,我們拿六,兩位東家拿四,這已是極大的實惠。這幾年雖然你們在國外沒管過鋪子的生意,可說實話,光咱們這鋪子的招牌就值了老錢。何況, 這些年,光房租一項省了多少。兩位東家就不要跟我們客氣了,不然, 我們心裡不安。”
彼此間真的是太熟,也沒必要為這些錢財來回推拒。孫燕小李掌櫃這樣會做人,陳萱想了想,與他二人道,“這次我們回國,你們也知道,除了祭奠祖宗,也是想孩子們一道出國留洋。眼下北京這一攤子事業,怕你們撂不開手。現在許多有錢人家很流行將孩子早早送出國,去西方接受教育。我看你們這些年也攢了些家底,你家大小子,今年也十歲了,跟阿宇差不多的年紀。要是你們願意,不妨讓孩子跟我們出國,國外的教育到底比國內要好些的,以後升學也方便。”
夫妻倆一則驚一則喜,驚的是從沒想過這事,喜的是陳萱既然提出來,可知此事是可行的。陳萱性子嚴謹,素來說到做到。孫燕都不知要說什麼好了,她高興中帶了幾分不確定,“這成麼?我跟當家的原是商量著,兩位東家在國外,以後孩子長大,要是讀大學,少不得要麻煩兩位東家的。這我們自是願意,就是怕太小給兩位東家添麻煩。”
陳萱道,“我同母異父的三弟出國時就是這個年紀,當時就是在我家住著,如今已經考入大學了。不過,你們也知道我的性子,我在學習品性上對孩子的要求未免有些嚴些的。”
小李掌櫃忙道,“不怕嚴不怕嚴,我們隻怕不嚴。孩子可不就得嚴厲些管,這也是為他們好。”
他夫妻二人都是極機敏之人,說話間已經考慮到此事的可行之處。且不說魏東家一家都是出眾之人,就是像大東家說的,現在許多有錢人家許多都是很早就將孩子送出國讀寄宿學校,北京也有許多這樣的事,那一樣沒有親爹娘守著。他們夫妻如今小有積蓄,自是想孩子以後有出息的,說實在的,北京有錢人不少,可也不是每家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機會。何況,大東家如今在有名的大學裡做學術研究,這是何等樣的了不起。比起做生意來可體麵多了。
中國人自古就是將仕放在第一位的,而且,中國人對於念書之事有一種骨子裡的敬重。
二人當即就把這事應下了,就讓長子跟著兩位東家出國念書。隻是,以前從沒起過這心,如今少不得要給長子準備一番。學校那裡得先辦退入手續,本身孩子也是讀的不錯的教會小學,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單都要保留,還有監護權要轉給陳萱魏年夫婦,另有出國的準備,陳萱細與二人說了一番。
並且生意上的事,這次也全部說明白了,以後這店就是給夫妻二人的,再不必分紅。因為魏銀在美國也有自己的生意,恐怕很難顧及到國內店裡的事情了。小李掌櫃和孫燕經營的很好,就讓二人繼續經營下去吧。所以,店麵手續上的一些交割,便一道辦清楚了。另外就是李家小子出國的一應花銷,小李掌櫃和孫燕都問明白,也要回家準備兒子出國念書的錢。依現在二人的身家,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過,陳萱還是再三叮囑夫妻二人,“也要問問你家大小子的意見,如果他十分不想去,也不要強求孩子。”
夫妻二人都說,“不強求不強求。”這樣的大好事,哪裡會強求啊。
**********
陳萱回家後先同阿年哥說的這事,陳萱道,“我想著,阿燕小李都是可交之人。這些年,見利忘義的見的多了,他們這樣的性情,極是難得。何況,咱家兩代人與李家都有交情,如今咱們心心在學習上不用太過操心了,這些年,她學習習慣也養成的不錯。阿宇阿宏也都上了正軌,早上就是背詩文的功課,李家大小子的年紀跟阿宇差不多,可以一起學。晚上給孩子們檢查作業,無非就是再多一個,還能顧得過來。”
魏年想著妻子實在心腸忒好,不過,這年頭,朋友家的孩子在自家寄住啊、接受教育之類的事也很平常,還有朋友之間代養孩子的事兒哪。不過,與李家的確是兩代人的交情,李掌櫃是跟著老爺子一輩子,現在還在櫃上儘心儘力哪。這不是尋常的交情,魏年也願意第三代的友誼能繼續。
魏年點頭,“這也成。反正小李阿燕現在日子也不錯,供個孩子在國外念書也供得起。要是孩子爭氣,這個孩子就是給小李家改換門庭的人了。”
陳萱道,“自是盼著孩子們都能有出息的。”
魏年不知想起什麼,又是一笑,道,“平時多是見些斤斤計較的女人,什麼東家占我一鬥米,我占東家兩鬥麥的女子居多,你倒是不是這樣的人。”他媳婦是見誰都想幫一把。
陳萱認真的說,“雖然現在洋人的文化大行其道,不過,我始終認為,咱們漢人比他們更有文化底蘊。隻是國家近百年未曾進步,叫洋人趕在了前頭去,這才落後了。要論起民族智慧,咱們是不比洋人差的。可是,在美國這些年,我也漸漸認識到了洋人比咱們進步的地方,不隻是在科技上,我曾讀過寫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著作,卡內基有一句話,非常有名,是這樣說的,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要是擱咱們日子不好過時,我也不會想這些事,畢竟咱得先顧自己個兒。如今,咱們雖不是巨富,不過吃穿也不愁了,資產也算穩定。現在美國社會開始流行一種基金會的東西,我並不是學金融的,也不大明白這個。可是,咱們每年也會向學校捐一些錢,雖然不多,也有咱們的私心,是想以後孩子入學、升學更容易,我看學校的賬目很分明,咱們捐的錢都用在了正路上,我心裡也是高興的。”陳萱說,“阿年哥,你也知道,我節儉慣了的人,你也不是奢侈的性子。咱們現在住上了好房子,生活上不愁吃穿,除了買書學習,繼續置些產業。我總想除此之外還該做些什麼,咱們賺錢不容易,所以錢不能浪費。能幫助孩子們出國留學,這就是很好的事。咱們一大家子這些人哪,要是光咱們自家好,那也算不上真正的好。孩子們正值青春,我就希望他們能在最好的光陰時去獲得知識。小李夫妻,也是咱們的朋友。”
“其實,要真正的做好事,我覺著應該是能幫助很多人的那種人,並不局限於自己的親戚朋友。”陳萱道,“可咱們也沒有那許多的錢財,如果以後咱們真的很有錢很有錢,就是不認識的人,我也願意去幫助的。現在不是還沒到那樣有錢的地步麼,這人也有遠近親疏,所以,現在先幫親戚朋友。”
陳萱為人處事向來有自己的思考。魏年想想,也是這個理。
說來,在講究宗族的年代,魏家當真不是那種大家族,而是屬於人丁稀少類型的。想在這世上更好的生存,老祖宗的話說的好,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所以,魏年真是希望家裡的晚輩上進成才,就是如李家這樣算是世交的朋友家,幫一些忙也不為過。
夫妻倆將此事商量定,小李掌櫃孫燕與陳萱魏銀□□分賬還容易接受,李氏必要將自己所打理店鋪的十多年的收入交給二房,用李氏的話說,這是十年前就商量好了。雖則當初李氏是說了,這些年她幫著管店鋪,賺多少,都是二房的,她分文不取。可做事不能是這樣的道理,十年的時間,雖說鋪子是二房的,可這些年二房在國外,從沒管過一星半點兒。與李氏又是一家人,如何能這樣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