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番外小團圓之十二(2 / 2)

元配 石頭與水 6361 字 9個月前

魏年親自同大嫂說都不管用,魏年與陳萱道,“大嫂是記掛著當年從鄉下回來,咱們拉大哥一把的情分哪。”

陳萱想了想,同阿年哥說,“要不,就接了大嫂這錢。以後阿傑阿雲在國外,倘是想做事業,這錢就給孩子們做啟動資金。就是他們沒有做事業的意思,這錢以後也給孩子們。”

魏年一直覺著大嫂李氏是個柔順的性情,如今看來,真是看錯了大嫂啊。想來在大哥家裡,怕是做主的也不一定是大哥,這事從魏傑一家出國留學就能看出來。若依他大哥的性子,怕是不願意魏傑此時出國的。

夫妻二人商量定,也隻得如此了。

處理好這些事,陳萱魏年還抽空帶孩子們去了故宮,去了公園,去了大伯家的鋪子,帶孩子們吃北京城的小吃,到有名的館子吃有名的菜色。

不論是豬骨頭湯裡煮出的餛飩,還是老北京最有名的烤鴨,孩子們都吃的不亦樂乎。就是一向對吃食從不挑剔的魏宏,都說,“還是老家好吃的東西多。”

尤其在鮮魚口的便宜坊吃烤鴨時,孩子們更是吃的肚皮溜圓,魏心這丫頭,瞧著細胳膊細腿跟竹竿似的,不知是不是在長個子的緣故,胃像無底洞,一人就吃了大半隻烤鴨。一家六口人,啥菜都沒點,點了三隻烤鴨,吃的真叫一個痛快。就是一向在外極講究的魏年,這回也不講究形象了。魏年聞著味兒就說,“十來年沒吃過這麼地道的烤鴨了!香!真香!”先取了張荷味餅,放到圓盤中,向孩子們展示吃法。看爸爸將幾片鴨肉、蔥條、蘿卜條放到餅內,筷子尖靈活的就包好了個鴨肉餅,然後,爸爸遞給到了媽媽跟前。

陳萱笑眯眯的接了,咬一口,也讚好吃,同阿年哥說,“阿年哥你還記不記得,咱們成親後的第二個冬天,一起出來買毛線,大姑姐讓你請客,就是來的這家店。那是我第一次在飯館子吃飯,還吃的是烤鴨,我那會兒就覺著,世上怎麼有這樣好吃的東西,要不是真正吃過,完全想像不到還有這樣的美食。”

魏年笑,“怎麼不記得,咱們那次是吃了兩隻烤鴨,那會兒我還特要麵子,覺著大姐隻點烤鴨不點旁的菜沒麵子。說來我現在也是大姐當初的年紀了,麵子上的事情,倒是釋然了。”

“待吃過飯,鴨架也拿回去加口蘑煮了做鹵,我親自擀麵條,做打鹵麵。”陳萱也給阿年哥卷了個鴨肉卷,阿年哥也笑眯眯的吃了。

夫妻倆都會照顧著孩子一些,不過還是讓他們儘量自己動手。隻有四寶兒小朋友,因為年紀太小,吃不了烤鴨,魏年跟夥計要了碗鴨油蒸蛋,就是有媽媽喂,四寶兒都吃的恨不能把小胖臉兒紮碗裡去。

魏宏瞧著弟弟的形象就很發愁,直說,“不知道四寶兒什麼時候能講究一點。”,好吧,爸爸魏年剛為自己年輕時要麵子的事情釋然,已經開始有人繼承爸爸的講究(龜毛)基因了。

魏宇又喊,“唉喲唉喲,媽媽,四寶兒舔碗哪!”

四寶兒小盆友大概真的吃的很滿意,自己很彪悍的捧起蒸蛋的小碗,真的把小半張臉都紮進去了,小舌頭一舔一舔,小腦袋一拱一拱,吃的可開心了。

魏年哈哈大笑,忙叫夥計再去拿碗蒸蛋來。陳萱摸摸小兒子的小肥肚子,估量著小兒子的飯量,又給他吃了半碗鴨油蒸蛋。不叫吃太多,怕撐著。

看孩子們漸漸長大,總有許多煩惱與許多歡樂。魏年陳萱都很珍惜回國的時間,吃過午飯又帶著孩子們去逛東安市場,吉慶坊熱鬨依舊,陳小姐的大興盛卻已經不在了。日軍進城後,陳小姐的父兄都任了偽職,聽說還有意將她許配給日本軍官,陳小姐不從,就此香消玉隕。其行其誌,倒比大多數的男人都要強的多。

聽說容先生有意出售北方的生意,吉慶坊和“思卿”都在出售之列。

想到“思卿”這一段故事,陳萱又不禁生出幾許唏噓之感。

陳小姐那樣的喜歡“娜拉”這個角色,自以為離異便如同逃出樊籠的“娜拉”一般,或者陳小姐曾經的婚姻是牢籠吧,可是,為了利益能讓她去做軍長外室的家族,何嘗不是陳小姐的另一個牢籠。

不然,憑陳小姐的才乾,若隻為生活,何需委身與人做外室?

陳萱想,陳小姐的悲哀大概是天底下大多數女子的悲哀,女人平生隻有兩個家,一個是娘家,一個是婆家,說到底,沒有自己的家。而女人的傳統教育中,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儘管如今已是提倡新教育,摒棄舊傳統,可又有多少女人能活出真正的自己呢?

男人為家族的付出與犧牲,總能得到回報。女人是不一樣的,女人為男人為家族的犧牲,很多時候得到的是辜負。所以,女人不應該輕易做出犧牲,如陳小姐這一世,其人其誌,何其可憐又何其可悲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