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完(1 / 2)

路以卿會在這樣的場合裡與衛景榮說出這樣一番話, 自然不是出於對朋友的推心置腹, 或者說不僅是推心置腹。她會這麼說,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有自己考量的。

衛家軍攻入長安的速度太快。事情迅速塵埃落定了,對旁人來說自然是好事, 可對於原本想要趁機混個功勞鞏固地位的路以卿來說,卻是錯失了機會——她一路跟著大軍從西涼來,不是為了混個不功不過, 然後穿著盔甲練出一身力氣的。

事情發展的太快, 以至於打破了路以卿一開始的籌謀,如此她自然要為自己爭取時間。而勸說衛大將軍緩緩圖之便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人會在過河之後拆橋,卻沒有還走在橋上之時就動手的道理。

如果衛大將軍現在登基稱帝了, 有功之人自然都是有封賞的, 可也僅此而已了。他可以把他們高高的供起來, 給個爵位或者掛個閒職,然後哪天看不順眼了就來場殺雞儆猴。但如果衛大將軍考慮困難選擇退一步緩緩圖之, 身邊這些信任之人便是要予以重職,幫他攬權的。

放在當下來說, 隻要衛大將軍一日沒有登臨高位,他身邊這些人便都是他所倚仗的助力。

路以卿本身並沒有太多的權欲野心,但她會走到如今這一步, 甚至是推動著衛家軍走到如今這一步, 從一開始為的便隻是自保而已。她不願在權勢下無力掙紮, 自然就要爭取自保的資本。

當然,這件事換個角度來看,她所說的那些話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就像是此刻,聽完了路以卿一番話的衛景榮並沒有意識到她的私心,反而順著她的話仔細一想,覺得她確確實實是為自己父親考慮。

衛景榮不是個沒腦子的人,需要思考決斷的時候他也從來不會表現得愚蠢。可與此同時他身上卻還殘留著少年人獨有的意氣與熱血,所以他會心心念念著搞事,他會在看到襄王敗北後感到揚眉吐氣,更會在至高之位唾手可得的情況下,生出激動乃至於衝動。

可是到了最後,衛景榮也不得不認清現實,他沉沉的吐出口氣:“小路,你說得不錯,現在說這個確實是太早了。十萬衛家軍可以攻入長安,卻還不足以鎮壓天下。”

路以卿看他如此,也是鬆了口氣,拍拍他肩膀安慰道:“沒關係,不急於這一時的。”

衛景榮點了點頭,但情緒眼看著也是低落下來了,更沒看鬨哄哄的眾人一眼。

路以卿還想再勸些什麼,但衛景榮很快自己就想通了,重又抬起頭來看向路以卿:“其實事情也沒那麼難為對不對?之前先帝與襄王在朝中爭鬥得厲害,這幾年朝堂上烏煙瘴氣就不提了,兩邊的人馬也儘是損公肥私之輩,地方軍處境如衛家軍者,應該早不知凡幾了。”

這些人被朝廷拋棄了,一日兩日三日,一年兩年三年,再多的忠誠之心也都能消磨個乾淨。就跟曾經幾乎麵臨絕境的衛家軍一樣,支撐著他們守住邊疆的已不是朝廷,而是身後的百姓。

拋棄固有的忠誠,奉立新主似乎也不是多麼不可能的事。

路以卿點點頭肯定了他的說法,又補充道:“不止是軍隊,還有地方與百姓。去歲關中遭遇旱災,之後又有蝗災,幾乎顆粒無收。朝廷原本有從江南調撥糧食賑災的,結果又被貪墨了,那時候便鬨出了不小的動靜,據說好幾處都有亂民起義。後來是鎮壓下來了,可民心這東西還真難說了。”

這些衛景榮卻是不知道的,之前他的目光一直被局限在了西北之地,想得多些也還是軍隊範圍。倒是路以卿,這些年供應著衛家軍糧草,每年都要從江南等地購糧,消息也更廣。

如今聽了這番話,衛景榮心中也是徹底穩了:“如此,我稍後便去勸說父親。”

路以卿聞言看向仍舊熱血上頭的眾人,本想說些什麼,結果目光卻不經意間掃見了坐在主位上的衛大將軍——他似乎很久沒說話了。雖然一開始言語間挑撥著眾人往這方麵想,但在之後他就再沒什麼表示了,如此與其說是他亟不可待,還不如說他在試探與點醒眾人。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再去看衛大將軍神色,果然也是淡淡的,並沒有因為眾人的推崇而生出半分激動來,也根本沒有路以卿所擔心的急功近利。

這樣看來,衛景榮說的稍後勸說,也就完全沒有問題了,甚至或許都不需要他勸。

事情的發展果然跟路以卿的設想沒什麼出入。

這一場會議眾人興致勃勃,被點醒之後幾乎就差拿件黃袍給衛大將軍披上了。可這到底不是衛大將軍的目的,所以他沒有準備黃袍,他真正的心腹也沒有。

鬨哄哄吵嚷了一番,最後衛大將軍也隻是安撫了眾人情緒,卻沒有應承下這件事。之後一段時間整個衛家軍都有些心思浮動,但隨著將軍們私底下的聚會溝通,這般浮躁的情緒也漸漸消散了下去。甚至再後來,衛大將軍在朝中提議扶持新君登基,這些人也沒鬨出什麼幺蛾子來。

這樣的聚會路以卿大多數沒有參加,有數的幾次聚會中,也不過是觥籌交錯一番。熱鬨是熱鬨了,可她與那些戰場上交付後背的同袍相比,在軍中的位置總是有些微妙的。

好在軍中的圈子並沒有排斥她,衛景榮這個少將軍對她也格外優待,友人的關係堅定不變。

一直等到宗室開始擇選新帝人選了,路以卿私底下才與衛景榮抱怨:“我知道這些日子軍中聚會為的是什麼,可他們總不帶我,感覺像是被排斥在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