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晉江原創發表(2 / 2)

歡喜記 石頭與水 11559 字 5個月前

夏少卿笑,“家族興旺,便是大喜事。小時候我跟文哥兒他爹還是同窗,可惜陶哥兒不是念書的材料,雖早補了差使,到底不如正經進士出身硬氣哪。”夏陶,夏少卿的長子。

夏太太不以為然,道,“三年就三百個進士,也不是個個就有出息。陶哥兒隻是不善念書罷了,長子守在身邊,你有個事也有個幫襯的,何其安心。如今倒嫌兒子念書不好了。”

夏少卿正色道,“我自己的兒子,我怎會嫌他?咱們說這話,你彆不愛聽,這以後都在朝廷做官,正經的族兄弟,難道陶哥兒就不要個幫襯的了?很該多親近才是。”

夏太太此方笑了,道,“我能不知這個理。文哥兒哪次上門兒,咱們也沒慢怠過他,就是他媳婦,我瞧著也好。他這有了出息,咱們一樣替他高興,哪裡還要你單說。就讓陶哥兒送酒過去,兄弟間也親近親近,如何?”

夏少卿笑,“很是。”

“很是什麼?也就你們男人走禮,顧前不顧後的,哪有隻送酒的,再挑幾件鮮亮的料子,是給他媳婦的。文哥兒在帝都這些日子,還不都是他媳婦打點瑣事。他那小媳婦,彆看年紀不大,一瞧就知是能乾的,旺家。”夏太太說著,命丫環添了幾樣綢緞,令人傳話叫長子過來。夏少卿親自跟夏陶說了,夏陶便領了父命去送東西,不巧夏文幾人出去與人吃酒並不在家,梨子陪著說了幾句話,夏陶便告辭回了家。

夏陶回家同父親道,“不巧文弟不在家,有同科相請,出門了。說來還有件巧中又巧的事,先時隻知文弟與幾個同來春闈的舉子住在一起,不想他們七八人竟都是榜上有名。聽說這次春闈還有弟媳娘家弟弟和舅家表兄,都是這一科,也都中了。”

夏少卿更加歡喜,“我一時高興,竟忘了他們剛中了貢生,定有許多人來請的。近朱者赤,可見文哥兒交友有道。”彆小看朋友,能春闈前便住在一處的,定是不錯的交情,如今一道中了貢生,便是同科,將來做了官,就是現成的人脈關係。再想到趙長卿家中兄弟、舅家兄弟皆中了,夏少卿心道,文哥兒這媳婦果真是娶的好,娘家人也出息。

夏家事暫可不提,便是朱大老爺得知侄孫朱慶、族孫朱唐、侄外孫趙長寧都中了,還有淩騰、蘇白、夏文,這說起來也不是外人,七扭八拐的皆扯得上關係,便是扯不上關係的,也同是邊城人,朱大老爺一樣打發人給他們送了不少東西,晚上自己還小酌幾杯,很為這些後生高興。

唯一掛心的就是自己的孫子朱莊還在監察司,福禍不知。

朱莊便是因文章中用了關節字被抓進去的。

夏文他們委實忙了幾日,將能推的酒場都推了,拜會過夏少卿、朱大老爺後,就安心的準備殿試了。倒是朱慶跟趙長卿打聽,“聽說妹妹跟鄭禦史家的姑娘相熟?”

趙長卿還不明白,道,“慶表兄是找鄭姐姐有事?”

朱慶道,“我根本不認得鄭姑娘。妹妹興許不知道,大爺爺家的表兄因關節字被抓進監察司了。哎,好在此事如今隻是查到閱卷官那裡,並未株連到舉子家裡去。大爺爺致仕的人了,很為此事焦心。我想著,妹妹時常跟鄭姑娘來往,不似我們天天悶頭念書的人,興許知道些許內情呢。”朱慶原不大想理會朱莊的事,無他,他與朱莊血脈還不算遠,正經的堂兄弟。雖如今朱慶慶幸朱莊沒跟他說“關節字”的事,可這事回頭一想,朱莊在春闈前就得了“關節字”卻不與他透露半句,可見心裡是拿他當外人的。朱慶知道朱莊被抓的原由後心便也冷了,不耐煩多提。隻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他高中,人逢喜事心胸寬,去給朱大老爺請安,見朱大老爺頭上新添的白發,朱慶心下便有幾分不忍,想著趙長卿同鄭家相熟,不知能不能代為打聽。

趙長卿先未說鄭家如何,她轉念一想便了然,道,“莫不是朱莊被抓了進去?”

朱慶頗是尷尬,他在家也聽說過先前因朱莊不檢點鬨出的是非。朱慶道,“若是看他,我也不樂意管他的閒事。隻是大爺爺有了年紀,昨兒我們過去,愈發老態了,我心裡怪不忍的。”

趙長卿道,“這事慶表哥不必擔心,大爺爺在帝都多年為官,總有人脈在的。哪怕監察司是鐵打的,朱莊也不過是個小舉人,考場做弊而已,本就不是要命的罪名。如今那些涉事的舉人都關押在監察司,並不聽說放誰出來。這個時候,找誰說情也沒用。若是到了監察司將涉事舉人都放出來,獨朱莊未放,才是要著急的時候呢。”

“不至於此吧?”

趙長卿笑,“朱莊又不是有什麼特彆本領的人,誰會單單與他過不去?便是與他過不去,也不是因為他。”

朱慶聽到此處,已有些驚心,心下覺著貿然來尋趙長卿有些唐突了。若隻是朱莊的事倒還罷了,倘真牽連到官場,便不是他們能左右的了。

朱慶是個知進退的人,忙道,“我一時想的淺了,倒叫妹妹為難。”

“慶表兄也是一片善心,咱們表兄妹,在外本就該守望相助,何況大舅爺爺的確是年歲大了。”趙長卿想到朱太爺與朱老太太,心下有幾分傷感,道,“慶表兄安心殿試吧,要我說,有彭相那裡,朱莊不會有事的。”

朱慶想到曾祖父過身,彭相特意譴嫡孫千裡祭奠,想來不是尋常交情。他雖與彭家無相交,可大爺爺在帝都多年,想來自有交情,也就放下心來,同趙長卿說了幾句話,便回去溫書了。

考取貢生,一個妥妥的進士是到手了。但,進士排名還要看殿試成績,殿試之後,除非前十名,不然還要考試,成績好的留在翰林院,成績差的隻能外放或另行謀官了。朱慶是奔著留在翰林院的,既然朱莊之事不是他能輕易插手的,還是自己前程更加要緊。

臨殿試前,梨子又給了他們每人一份寶貝。

梨子掌心托著寸把寬的四方小土塊,認真道,“你們可彆小看這土疙瘩,知道這是什麼土嗎?這是我專門從邊城我那福院裡帶來的土坯。當初,梨果和阿寧去甘肅府秋闈前便在那院裡住了一個月,如何?果然桂榜得中!這可不是一般的土,這是帶著福氣的土,福土!一人分給你們一塊,包管你們運道足足的!有才學,再有運道,沒有考不好的!我都分好了,一人一個荷包,帶在身上就是帶著福氣了。”

諸人忍笑,都謝過梨子,收了荷包。

趙長寧道,“梨子哥,要是能保佑我卸掉孫山的帽子,回來我請你。”

梨子拍著胸脯做保,“儘管帶著!”心說,你小子走了八輩子的運道才能中個孫山,知足常樂吧你!

諸人皆年輕,身材保持的不錯,穿上清一色的貢士衣裳,稱得上俊才。

再怎麼緊張,殿試相對春闈而言,都是輕鬆的。一大早出門,晚上回家時也不見疲色,反是興致勃勃的討論著彼此的文章。

及至金殿宣榜,成績最好的仍是蘇白。帝都,是最不缺天才的地方,但,就是在天才雲集的帝都,蘇白的天分仍是極為出眾的。他年輕,俊美,文雅,文采飛揚,當之無愧的探花人選。或者真是梨子帶來的福土的原因,自夏文到陳三郎,名次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唯有趙長寧,當真是孫山附體,殿試後他仍是孫山。

不過,趙長寧名次雖差,卻是本屆最年輕的進士,他今年不過十八歲。昭文帝深為奇異,道,“這是朕登基以來最年輕的進士了。”還宣了趙長寧見駕。

到了這個時候,不得不說,有時運道比實力更加重要。好在殿試前便有內官教過這些新進士禮儀,趙長寧緊張又好奇,行過大禮後偷偷抬頭瞧了昭文帝一眼,先時殿試、金殿宣榜時,他都沒顧得上瞧一瞧皇帝的模樣,這回便想著就近瞧瞧一國之君的相貌。昭文帝坐在禦案之後,自然將趙長寧的小動作收入眼底,問,“看什麼呢?”

趙長寧嚇一跳,老實的說,“臣,臣仰慕陛下的威儀。臣這次有運道,中了進士,雖是三榜末尾,也可回家告慰父母。臣的父母無福麵君,臣私心想著若能知道陛下何等龍威,回家也好與父母說一說。”

昭文帝並未計較趙長寧失儀,道,“你倒是挺孝順。”頓一頓,又道,“你是邊城人,小小年紀能考得進士,也頗為不易的。”

“謝陛下誇獎。”彆人說這一句也便罷了,偏生趙長寧是個實在人,他還滔滔不絕起來,道,“臣有今日,一則是學裡先生教導學問,二則臣自己也用功念書,三則還有學識好的朋友肯指點臣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今科春闈公道,故此,如臣這樣的舉子便可出頭。”

彆以為老實人就不會說話了,因為老實,所以有啥說啥,趙長寧說的都是心裡話,還頗具條理。他是真的念書用功,不為彆的,家裡門第低,先時長姐吃了多少苦處,就因門第低,不能與那些顯赫人家硬碰硬,隻能啞忍。趙長寧身為家中長男,本就天生有一份長子的責任在肩,這些年,經的這些事,他不說,並不代表不在乎。他資質不如彆人,唯有更加發憤罷了。

昭文帝痛下決心肅清春闈弊案,這一兩個月老了五歲不止,如今聽到有新科進士這般言辭,心下便覺欣慰。他到底是帝王,並不輕露喜怒,隻是多與趙長寧說了幾句,道,“你考取了進士,便能做官了,以後想做什麼?”

趙長寧道,“臣是邊城人,不瞞陛下,臣自幼習武,臣的父親是邊城衛所的千戶,臣的祖父在先帝年間與蠻人作戰時負傷,後來不治過逝。如今邊城與西蠻時有交戰,臣生在邊城,長在邊城,考取了進士,臣依舊是想回邊城,若能在西北軍中任一馬前卒,能衝鋒陷陣,能保家國於平安,就是臣的誌向了。”

昭文帝讚許道,“若國家男兒皆有此誌,何愁西北不平!”

趙長寧憨憨一笑,“陛下讚的臣臉上**辣的。”

昭文帝不由也笑了,他忽生好奇之心,問,“你與趙安人,誰武功更好?”

趙長寧一時有些懵,“趙安人?”

昭文帝道,“就是你姐姐。”

趙長寧都忘了他姐有誥命的事了,他忙道,“臣姐那是天生的神力,等閒人比她不過。”趙長寧是見過他姐用銀子捏花樣子本事的,他都替銀子疼的慌。

昭文帝想著,這也是大實話,等閒人哪能拉得開軒轅弓,隻可惜趙安人身為女兒身,不好輕上戰場。這位趙安人的弟弟,瞧著沒啥心眼的傻小子,想來也是通些武功的,便道,“你既想去西北,朕便讓你去西北。”賞了趙長寧一個西北軍七品軍職,就打發他出去了。

對於趙長寧的運氣,梨子都不知道要說什麼好了,粉兒羨慕道,“梨果考到翰林院,皇帝老子也沒召他見見哪。阿寧,你哪兒來得這麼好的運道哪?”蘇白這探花不算,皇帝自然加以青眼。可趙長寧這孫山,怎麼竟能得了皇帝老子的眼緣兒。

趙長寧道,“孫山給的。”

梨子哈哈大笑,攬住他的脖子,很為趙長寧高興,道,“待過幾日,咱們一道回邊城,也做個伴。”

趙長寧自然應下。

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春闈,在此時算是塵埃落定,趙長卿已經與蘇先生商量著買宅子在帝都定居的事了。帝都是從來不缺新鮮事的地方,新科進士的熱鬨剛過,又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闖入人們的視線:傳說中離家日久、遝無音信的兩位國舅爺回帝都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