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2 / 2)

歡喜記 石頭與水 14306 字 8個月前

“我知道了。”

趙長卿在屋裡看書,就聽丫環回稟說趙蓮來送水果,趙長卿微訝,命人請趙蓮進來。趙蓮與趙長卿並不親近,她其實有些怕趙長卿,那些自小到大慣出來的跋扈在趙長卿這裡半點兒都使不出來。何況,這些天跟著女先生學規矩禮數,趙蓮也知了些好歹,儘管不喜趙長卿,麵子上還是過得去的,細聲細氣道,“外祖母差我給表嫂送些蜜桃來,說是直隸那邊兒的桃子,甜的很,表嫂嘗嘗吧。”

趙長卿笑,“吩咐丫環送來就是了,這大熱的天,倒熱著表妹。”

永福端來涼茶,趙蓮欠身接了,笑,“我閒著沒事,走動走動也沒啥,還擔心表嫂不在家呢。”

趙長卿道,“我也是剛回來。”

兩人說些不鹹不淡的話,過一時,趙蓮便告辭了。

趙長卿命永福送了她出去。

倒是紅兒回來帶回了新鮮消息,大暑的天兒,也就紅兒這性子願意東跑西顛。她微微拭著汗,笑道,“鄭姑娘說了,隻請了奶奶和蘇先生兩個,界時還有鄭老太太、鄭太太都去的,不是外人,一並熱鬨熱鬨。我經過錢家鋪子,想著他家的烏梅湯在帝都是數得著的,奶奶也曾讚過味兒好,就買了些回來。奶奶要不要嘗一碗。”

趙長卿笑,“多倒幾碗,你們都嘗嘗。再給老太太、太太送些過去。”自家廚下也會煮烏梅湯,隻是不如人家鋪子裡味兒好。

丫環們去張羅烏梅湯,紅兒也捧著一盞喝,笑道,“今兒我運道好,可是遇著一件天大新鮮事,我是打聽清楚才回來的。”

趙長卿笑,“快說。”

“奶奶有所不知,直驚動了大半個帝都城,便是我不說,過兩日,奶奶也能知道。”紅兒極有說書人的潛質,先吊足了人胃口方道,“是永安侯府的事。永安侯夫人將永安侯的生身父母、兩個弟弟都自侯府攆了出去,連帶著永安侯生母的一位娘家侄孫,直接打斷兩條腿,一並攆了。永安侯夫人帶著永安侯府大姑娘回了娘家,這事兒,都傳遍了。”

趙長卿道,“永安侯原就是過繼的,哪怕生身父母兄弟在,也不該住在侯府。”

“誰說不是。”紅兒譏誚道,“若真這般眷顧生身之家,當初何必過繼侯府?既過繼了,隻拿生身父母當爹娘,先老侯爺、夫人墳前的土都不知有沒有人掃一掃呢。聽說,原本永安侯還隻是在侯府旁置了宅子給老子娘兄弟住,後來,這位李老太太變本加厲,直接住到了侯府去,連帶著李二老爺、李三老爺兩家,一並住了進去。全帝都沒有不笑話的,虧得永安侯夫人好脾氣,竟也忍得下。明明自己一府之主,如今這平添了公婆妯娌,真不知這些年如何過得日子。”

趙長卿道,“不知李家老太太做了何等天怒人怨之事,以至於永安侯夫人決絕至此哪。”

“這事兒也不是秘密,就是永安侯府大姑娘的親事,大姑娘到了說親的年紀,這可是侯府嫡出長女,結果李家老太太不知怎麼的,硬要孫女嫁給娘家侄孫,幫襯娘家。”紅兒嘖嘖兩聲,“此等奇葩之人,世所罕見。她那娘家早破落了的,李大姑娘堂堂侯府嫡長女,哪怕不嫁公門侯府,也得是世宦書香,才不辱沒了出身。李老太太隻想著娘家要幫襯,哪裡還會為李大姑娘考慮,聽說竟悄悄的偷了李大姑娘的庚帖。永安侯夫人知道這事當場氣死過去,醒來後召集家丁,先綁了那位侄孫少爺斷了兩條腿,接著就把李老太太李老太爺攆了出去,連同李二老爺李三老爺,不走也給打出去。接著永安侯夫人帶著李大姑娘回了娘家,就要去敲登聞鼓,還是寧安侯夫人聞信兒去攔住了。不然,還不知鬨到何等天地。現今,整個帝都府都知道這事了。”

趙長卿唏噓不已,“多行不義必自斃。天下間有這等可惡的老婆娘,也不能怪永安侯夫人。她是做母親的人,隻要是稍有良知的母親,也不能坐視女兒被胡亂嫁掉。”

紅兒道,“誰說不是呢。”

趙長卿隻是唏噓感歎罷了,此際,夏家已是一團亂麻。

寧安侯夫人真不願出這個頭,隻是寧安侯府與永安侯府祖上原是一家,儘管分了宗,較彆家也親近些。她不好坐視永安侯府出大亂子,好說歹說攔住了永安侯夫人夏氏,夏氏哭成個淚人兒,道,“這些年,過得這個日子,我縱使不說,嫂子定也聽人說過。我也活夠了,隻是,就算死,也咽不下這口氣!”

寧安侯夫人出身非夏氏可比,她出身武安侯府,宋皇後就生母是永安侯夫人一母同胞的親妹妹,就是宋皇後見了她,也得叫聲姨媽的。永安侯夫人平日裡就看不慣李老太太的作派,勸夏氏道,“你這是何苦,就是看著孩子的麵兒,你也得想開些。”

夏恭人心裡亦是氣得了不得,又心疼閨女,拭淚道,“你嫂子說的是正理,你有委屈,隻管跟我說。你是沒娘家,還是沒嘴巴,你隻是不說,白受了這些氣,你是割我的心肝兒呢。”

夏家幾位奶奶也在旁解勸,直待永安侯過來,寧安侯夫人方告辭。

夏恭人根本沒讓永安侯見閨女,直接命人將永安侯請到外廳說話。夏恭人打發了兒媳婦,看著永安侯,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永安侯道,“姑媽,表妹不在麼?”

夏恭人冷冷道,“若侯爺未過繼前,叫我一聲姑媽,我是敢應的。如今這樣稱呼,未免不妥。侯爺願意,叫我一聲嶽母。若不願,喊我一聲夏太太是一樣的。“

永安侯也頭疼的很,“嶽母,我來接她回家。”

“回家?回哪個家?回去給我那大嫂做小低伏,天天立規矩麼?”夏恭人道,“我這話,不大中聽。但,外頭人,都這樣說。侯爺位高權重,不見得有人敢跟侯爺說,我膽子還大些,就同侯爺學一學吧。”

“侯爺若真留戀生身父母,往朝中遞上一本,辭了這侯爵,回本家儘孝,做大孝子,這才是人子之道。且光明正大,人人敬服。我把閨女嫁給你,也嫁得心服口服!介時,她做媳婦的就當在婆婆麵前立規矩,她敢不立,我拿大棍子敲死她!到那會兒,侯爺叫我一聲姑媽,我也敢應!”夏恭人冷聲道,“若舍不得爵位,我不能看著閨女去給八竿子搭不著的舅母麵前立規矩,我也不能看著外孫女被什麼不知所畏的舅祖母害了終身!”

“侯爺,二十年了,我這閨女,不敢說百裡挑一,可該忍的她忍了,該做的她做了,不該她做的她也做了。她給你生了三子一女,你做人不能太過。”夏恭人道,“我話撂在這兒,侯爺想接她回去,先將侯府那一攤子料理清楚。將那些來投靠的族親,料理明白,她再回去。若侯爺還跟那些八竿子搭不著的親,你不必來了,和離書拿來,給我閨女一個痛快。她有娘家,凍不死她也餓不死她,起碼在娘家不受那些窩囊氣!我也舍不得她去受那些窩囊氣!”

永安侯道,“我就是想跟華姐兒她娘商量這個。”

“不用跟她商量,那些人又不是她請去的,誰請的,誰去打發。侯爺願意給房子給田地給家業,都儘請隨便,那不是夏家的產業,將來姓不了夏。就算侯爺悉數給了人,無非就是委屈華姐兒他們兄妹,這跟夏家也沒關係,他們又不姓夏,將來墳頭燒紙、陵前祭祀,更跟夏家無關。侯爺這做父親的不當回事,我這做外祖母沒的操那閒心做甚,這不是犯賤麼!華姐兒她娘一個婦道人家,有娘家兜著。”夏恭人道,“侯爺若沒事就請回吧!”

此事滿城皆知,永安侯在嶽家碰了壁,回家倒也俐落,直接將寄居一府的兩個弟弟都給宅子遷了出去,連帶著李老太太李太爺,永安侯也叫他們搬回隔壁宅第。李老太太還叫囂著要尋夏氏的不是,永安侯三尺青鋒劍拔|出來,塞他娘手裡,道,“老太太不如一劍殺了我,也還乾淨!”

李老太太哪裡拿得住劍,掩麵泣道,“當初就不該叫你過繼。”

永安侯道,“我已打算上本,辭去侯爵,讓於彆的族人,也好回家侍俸父母膝下。”

李老太太大驚失色,去捶兒子,邊捶邊罵,邊罵邊哭,“你這說的什麼瘋話!你表侄兒的腿已是殘了,你這樣,是不是要逼我去死?”

永安侯倒不是逼李老太太去死,但,儘管快刀斬亂麻的肅清府第。第二日,永安侯仍被參了一本,他身份高貴,出頭參他的也不是凡人,正是左都禦史鄭大人。

鄭大人參就不是參永安侯一個,連帶著做官的李二老爺、李三老爺一並參了,這兩人官職不高,卻是永安侯細心給安排的肥缺。鄭大人出馬,李二老爺、李三老爺的官兒直接摘了,永安侯家裡的事不大清楚,他與昭文帝私交好,兵部的事也乾練,昭文帝罰了他三年俸祿,命他好生侍奉老侯爺的香火。就這樣,鄭大人都不大滿意,極力提出重新過繼嗣子之事。

魯安侯出麵替永安侯分辨,道,“眼瞅著就是陛下萬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永安侯好生自省,下不為例便是。”

昭文帝允,永安侯謝恩。

此事到此,暫且算個了局。

趙長卿與蘇先生去鄭妙穎西山的宅子為她暖宅時,永安侯已火速為長女尋好人家,亦是顯赫門第,魯安侯府,說的是魯安侯的嫡三子。

鄭妙穎的宅子離落梅泉極近,因是夏日,水邊涼爽。鄭妙穎命人在泉邊支起椅案,諸人臨泉煮茶。就是鄭老太太在這山中也倍覺愜意,笑,“哪日我閒了,也來住幾日。”

鄭妙穎笑,“祖母在家也沒事,今天就彆回去了。”

鄭老太太笑,“不成不成,明兒約了你宋家祖母摸紙牌。”鄭老太太在帝都沒啥熟人,她與宋老太太是舊交,兩人皆出身草根,早些年便非常投緣,至今說得來。

趙長卿在泉邊汲了水,蘇先生在幾塊水邊的白石放在水裡同煮。趙長卿說起永安侯府的事,道,“永安侯既有此決斷,早該有所決斷才是,拖到這時,豈不難堪。”

蘇先生笑,“子非魚,焉知魚之意?”

鄭妙穎道,“彆提這個了,因陛下回護永安侯,父親氣了好幾日。要按我父親說,早該奪爵才是。”

“隻看他這樣迅速的料理家宅,永安侯便不是沒決斷的人。何況,李大姑娘婆家也不差,可見永安侯平日裡自有交際,哪裡是說奪爵就能奪爵的。”趙長卿道,“就是李老太太這等刁人,沒能懲治一二,才是可惜。”

鄭妙穎笑,“李二老爺、李三老爺皆被罷官,究其由頭,都是自李老太太而來。若不是她欺人太甚,永安侯夫人都忍了這些年,斷不會翻臉決裂。如今這般,已是報應。何況經此一事,永安侯府子孫離心,更是報應。”

蘇先生親自烹茶。

鄭老太太嘗了道,“我是個粗人,你說這茶與往日在家吃的也沒啥大差,味兒就是不一樣。”

蘇先生笑,“這裡的水好。”

鄭老太太道,“山水養人哪。”

鄭妙穎笑,“這處宅子不僅離落梅泉近,往南走不遠,還有一處小湖,裡頭養著蓮花,如今景致正好。一會兒咱們去瞧瞧。”

原本說好一道去瞧蓮花的,偏生午間喝了些酒,鄭老太太鄭太太都是上年紀的人,用過飯便去歇著了。蘇先生亦不禁酒力,也去歇了。安置好了三人,鄭妙穎與趙長卿結伴去看蓮花。

鄭妙穎說路不遠,也走了小半個時辰,鄭妙穎道,“山裡人少,也寂靜,這裡臨著圓心庵,湖裡的蓮花就是圓心師太打發人種的。”

趙長卿道,“這位師太倒是文雅。”

鄭妙穎悄聲道,“圓心師太原是二皇子妃,後來在庵裡修行。”

趙長卿也知道一些帝都舊事,道,“我聽說二皇子妃出身韓家。”

“對,禮部李尚書因春闈事致仕,師太就是現今禮部尚書韓尚書的長女。”鄭妙穎感歎,書香名門之女又如何,二皇子早已就藩遠去。

兩人說著就到了湖邊,不想竟早有人在,那人一襲玄衫,負手而立,身量高而瘦,隻能看到小半個側臉,已足夠驚豔。趙長卿對鄭妙穎使個眼色:監察司林隨林大人。

林隨素有名聲,在朝中同鄭大人為在監舉子的事吵過一千八百回,那些人仍舊沒有放出來,鄭大人如今提起林隨就火冒三丈。既然林隨在,兩人便打算離開的,林隨聽到動靜回身,道,“驚擾了。”

鄭妙穎客氣道,“是我們驚擾了林大人的雅興。”

林隨的眼睛在兩人身上一掠,道,“鄭姑娘也來賞蓮花嗎?”

鄭妙穎道,“是啊。”

林隨道,“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要我說,這世上沒有比蓮花再虛偽肮臟的東西了,明明出自臭泥之中,偏要作出一幅高潔之態,沒的叫人惡心。”

林隨說完便離開了,趙長卿道,“林大人這是說誰呢?”

鄭妙穎道,“這誰知道。”

趙長卿笑,“我都打算走了的。”

鄭妙穎道,“林大人這樣厭惡蓮花,肯定不會多呆。我倒喜歡蓮花,秋天結出蓮篷來,蓮子可以煮粥,就是蓮藕也能多許多菜色。”

趙長卿笑,“嫩蓮葉也可以煮粥,蓮葉茶喝了清熱解暑,於身體有益。”

“對了,我們摘一些荷葉回去,晚上做荷香糯米雞,味兒一定好。”

這半湖蓮花綻於山中,兩人沒大觀賞,倒說起菜色來,且越發興濃,高高興興的采了許多亭亭碧葉回去。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

前麵公主的排序弄錯了。宋皇後生的是九皇子與五公主,德妃生得是八皇子與六公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