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天打雷劈(1 / 2)

第九十七章 天打雷劈

對於魏征而言,這一天在白鹿鄉所有的所見所聞,都沒有在課堂上看到的這一幕令他震驚,也是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意識到了胡迭所擁有的知識體係的強大與可怕。

在儒家的體係中,尊師重道是貫穿著整個思想體係的核心,在這個核心的宗旨下,沒有人可以超越儒教的創始人孔子,所有的後來者,都隻能是在孔子的思想下去傳承,發揮,而且,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弟子是絕對不能懷疑老師的正確性的,指出老師的錯誤和不足,不管你說得對不對,這都是犯了不尊師長的大忌,往嚴重了說,就算被安個欺師滅祖的罪名,也是不足為怪的。

事實上,不光是儒家,就算是那些匠戶手藝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在這種最現實的擔憂下,幾乎每個掌握著先進知識和技能的傳承者,都會在教授弟子的時候,刻意的留一手,就是生怕弟子超過自己,搶了自己這個當師傅的飯碗。

可是胡迭的這種知識傳承,卻好像完全沒有這種顧忌——從胡迭的講課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擅於教學的好老師,但他講課的方式卻透著一種相當成熟的教學體係,他所教授的這些知識,全都是一環扣一環,根本不可能去保留什麼,從最基礎的原理解釋到最實際的應用,而最可怕的就是:他所傳承的這種教育模式,居然是允許,甚至是鼓勵學生質疑老師的。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他這種知識的傳承體係,是具備近乎無限的發展空間的!學生不再被尊師重道的觀念所束縛,老師也不再需要防備自己的學生超過自己,那些知識在每一次的傳承中,都將受到一次或是無數次的質疑與檢驗,無數人會從無數種不同的思維角度來檢驗這些知識的正確性,並在其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和發展,這樣傳承下來的知識,它必然會越來越強,而且它進步的速度,絕對會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這個唐祖兒,胡迭才教了他多久?他竟然就已經可以對胡迭得意的作品提出改進的意見,假以時日,誰能想像他將成長到何種地步?

這樣做,對胡迭其實是相當不利的。

不難想像,在這種傳承模式之下,得到這些知識傳承的人,幾乎就不會受到任何的束縛,胡迭本人或許可以憑借其深厚的知識功度和作為師長的身份,在這個體係中擁有超然的地位,但他的下一代,如果沒有力壓群雄的超強天賦,就必然無法繼承他在學術上的這筆遺產,甚至有可能在幾代之後,就淪為整個體係中的一介路人,到那時,他們就再也無法利用這些知識來獲取利益,也就失去了一個家族最為重要的根基。

魏征很好奇,以他對胡迭的觀察和了解,憑胡迭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可他依然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樣做,可問題是:不管怎麼看,胡迭都不像是那種會為了理想和信念而放棄私利的人,那麼,驅使著他作出這種決定的原因,又究竟是什麼?

這個問題,魏征沒有問胡迭,因為答案其實並不重要,不過,真要說起來,恐怕胡迭本人對此也會是一頭的霧水,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他根本就沒有作出過什麼選擇:是的,從一開始,在他的思維裡,就不存在任何其他的選項,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選擇。

這無關智慧和道德,而更像是一種本能。

對科技知識的追求與傳承,對大國夢的向往,這樣的信念早已銘刻在他們這一代中國人的基因之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本能,任何的自私,任何的雜念,在這種大是大非的信念麵前,都不值一提。

山河淪喪,數百年被異族奴隸,國破家亡,列強任意欺淩,直至整個民族都要被凶殘的侵略者連根拔起,這樣的代價,沉重得讓人無法喘息,幾千萬同胞屍骨堆積如山,讓所有人都看到了愚民政策會帶來怎樣的惡果,從那一刻起,開啟民智,傳承真理和知識,就與大國夢一起,被刻進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所以,對於胡迭而言,他從來就沒想過在傳承知識的過程中,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不會去想。

總的來說,與魏征的這次交往,雙方都感覺不錯,在魏征看來,胡迭做事雖然離經叛道,但心性卻是好的,而胡迭,也很高興能得到魏征這樣的千古名臣的認同,離開時,胡迭甚至還盛情的請求魏征留下了一幅筆墨,作為家傳的珍藏,而魏征,也十分難得的收下了他送出的禮物:兩斤剛研製出來的炒茶。

送走了魏征,胡迭以為自己應該能安靜一陣子了,可事實證明,老天爺根本就見不得人清閒。

這天,正在科學院中跟工匠們擺弄著蒸氣機的模型,宮中的中官突然出現,傳旨讓胡迭進宮。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的胡迭,隻得帶著疑問與中官一起乘上馬車,匆匆的趕到了皇宮大內,卻發現整個皇城的氣氛都莫名的緊張,這使得他也不禁有些心裡打鼓——按說這貞觀初年應該沒什麼兵變和動亂啊?難道是自己出現引發了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