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娶不須啼
懷愫
中秋佳節,舉家團圓。
裴府花園中的挹繡樓內擺開圓桌,請老太太吃中秋宴。
裴老夫人兩個親生兒子都在老家守靈,她連門都不出,推說身子不好,便不出來了。
她不出來,繼子們也得領著兒子兒媳婦和孫子孫媳去給她請安。滿院子人,一字兒排開,立在小佛堂前給她拜節。
隔著門,侍候盧氏的李嬤嬤勸她:“夫人,還是開了門罷?往後四爺五爺,五少爺七少爺幾個,都還得仰賴著大爺呢。”
仰賴大爺還是說得好聽的,說不準要仰賴著六少爺,與其這麼處著,倒不如早早的把舊情分撿起來。
再不濟,過身的三老爺那也實實在在的在老夫人身邊養到八歲呢。
盧氏可沒跪在蒲團上念經,她坐著飲了口茶,天氣才不過微涼,小佛堂中已經點起了銀霜炭。
案前供碟上盛著黃梨丹柿,白藕青蓮,佛手香瓜,樣樣都是上品。
她就是擺臉子,兒媳婦們也不敢苛扣她。
盧氏一抬手,李嬤嬤扶著她跪到佛前,跟著打開了大門,對外頭的兒孫們賠著笑道:“老夫人思念老太爺,就在佛堂與老太爺相伴。”
裴觀如今府中排行最末的男丁,男人們站在前麵,女人們站在最後。
阿寶扶著三夫人的胳膊聽見李嬤嬤回話,眼見婆婆側目看看阿寶,就見她垂眉肅目,這回嘴巴眉毛都沒亂動。
前頭睜著眼睛說瞎話,她閉著耳朵聽。
裴三夫人讚許一眼,沒怎麼教她管束她,她倒越發有模樣了。
大房二房的幾個孩子一見著阿寶,俱都發怵,互相拉扯,壓低了聲聲說道:“是六嬸嬸。”
阿寶抬手摸了摸臉,她又不是凶神惡煞的長相,怎麼這幾個孩子都這麼怕她?再一伸耳朵,其中一個問兄長:“阿兄,你說六嬸怕不怕六叔?”
阿寶險些笑出聲來,原來不是怕她,是怕裴六郎。
裴觀一回來便查這幾個孩子的功課,捉到他們有懈怠處,也不打罵他們,隻罰他們抄書。光抄書背書可不成,還得默寫下來,一句一句提問他們文中深意。
可不把這幾個小鬼嚇得如同見了閻羅王。
比打一頓罵幾聲有用多了。
裴三夫人眼見阿寶目光轉在那幾個孩子身上,不由得微微一笑,這會兒是該好好調養身子,到明歲先懷一胎。
裴三夫人心中這麼想著,看阿寶的眼神慈愛中帶著笑意。
阿寶扭過頭來,正與裴三夫人目光相碰,見她目中含笑,也回她一笑。
請過安,三房人家湊在一塊兒過了中秋宴。
雖都在園中樓內,隻用紫檀大屏分隔開來,男人一邊,女人一邊。今歲守孝,桌上隻有素食小菜,大廚房便將果子點心做成螃蟹的模樣擺在最中間。
大房三郎的妻子陳氏,懷中抱中著女兒,原來她年紀太小,怕著了風從沒抱出來過,阿寶還是頭回見她。
小女孩兒雪團似的,瞧見阿寶便伸出手來要她抱。
阿寶抱過小馬,沒抱過孩子,陳氏笑吟吟對她道:“欣兒喜歡你。”孩子太小,還不曾起大名,隻叫她小名。
給她起這個小名,就是因她愛笑。
陳氏把女兒遞到阿寶手中:“你抱抱她。”
阿寶學著陳氏的模樣,把小女孩摟在懷中,欣兒伸手就要勾阿寶發髻上的玉簪花,阿寶便由得她抓。
陳氏笑說:“六弟妹快彆慣著她了,彆瞧她人小,什麼東西攥住了就不肯撒手,彆扯著你的頭發。”
阿寶自頭上摘下花朵給她玩,她一把就要塞進嘴裡,阿寶連連驚呼。
裴三夫人見了,抿嘴直樂。
今年的家宴,座中都是自己人了,大伯母難得鬆開眉心,笑得舒暢:“明歲給你添個小孫女兒,先開花後結果。”
裴三夫人端起麵前的酒盞:“借大嫂的吉言,敬你杯素酒。”素酒水喝得再多也不醉人,今歲又無葷腥又無酒,聚在一塊分過月餅就散了宴。
臨到要走了,欣姐兒還摟著阿寶的脖子不肯撒手,陳氏直笑:“成啦,你抱回去罷,叫她今兒晚上換個人鬨騰。”
裴瑤直奇:“她怎麼偏偏盯著六嫂嫂?”
裴珂湊趣:“我聽說孩子都喜歡有福的人,六嫂嫂有福,欣姐兒自然喜歡她。”
陳氏不過玩笑,哪能舍得真讓女兒跟人過夜,還是將她抱了回去。
裴觀送裴三夫人回房,就見她娘衝他笑得意味深長,還道:“明兒讓萬醫婆來,替阿寶調理調理身子。”
“阿寶不舒服?她有什麼不舒服怎不同我說?”
這一向她身子極好,在彆院時每天都練鞭子,隔幾日就爬山騎馬,雖吃素,人是瘦了些,可牛乳子杏仁酪這些從沒斷過。
連出嫁之前的骨疼病都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