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1(1 / 2)

千裡同風 江一水 5503 字 3個月前

顧思源被軟禁了。

自昨日被鐘離然帶到前大司命鐘離岱的住所後,太皇太後的旨意忽然就從宮裡過來了。鐘離然遇馬受驚,需得在此地靜養,而顧思源,則作為隨行人員陪同鐘離然一起在此養傷。

至於要養多久,太皇太後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反正近日的課,顧思源是沒法上了。考慮到顧思源的父母會擔憂女兒的安危,宮中還特地給顧家傳了密旨,顧家的人得了信,這才匆匆前往弘文館告了假,對外隻說是顧思源病了。

這一日,源州城街頭四處流傳著新帝於太一觀山腳遇襲受驚之事。那一日前往太一觀的馬車如此多,有不少人因為這事堵在了半道上,目睹了一切。加上宮中根本沒有掩飾之意,就傳得沸沸揚揚。

新帝年幼,並無什麼能值得人想起的政績,街頭百姓就當做個茶餘飯後的閒談聽聽,甚少關心皇帝如何了。可他們不在意,今日早朝未曾見到的大臣們很在意,這一下朝就忙去打探陛下的消息。

可陛下根本不在宮裡,無人知道她傷的如何了,哪怕昨天有人看見她活蹦亂跳的,可誰知道去了鐘離岱那裡又是個什麼情況。

眾臣心惶惶,連忙去問太皇太後。老臣們去了,太皇太後也隻是抹淚,說不出什麼來。未到不惑的太皇太後,是楚明帝的少妻,自封後就被楚明帝捧在手心裡寵著,沒有經過什麼波瀾,遇事也頗為猶豫不決。今上年幼,對她百般信賴,太皇太後也是真心實意地疼著皇帝。如今皇帝一出事,她這種哭法好讓人頭疼。

大臣們見不到鐘離岱,太皇太後嘴裡又問不出什麼來,於是根本不知道鐘離然的具體情況。一來二去的,他們就開始真的擔憂皇帝是不是不行了。皇帝要不行,按照如今之勢,應當是攝政王親政。攝政王鐘離回,可是成年許久的王爺,並沒有小皇帝那麼好糊弄。

唯有在官場混跡久的老油條,兩三下就猜出了皇帝的意圖,可如今見不到皇帝本人,他們所有的猜測都隻能往肚子裡吞。

而讓眾人牽腸掛肚的鐘離然,此時卻穿著青色道袍,穿梭在林間給昨日新翻的橘子樹施肥。她挽著衣袖,挑了一鏟草木灰肥,抖落在橘子樹旁。

顧思源提了一壺茶,從樓閣中走了出來。到了鐘離然近前,她才開口招呼道:“陛下,停下來喝點水吧。”

每隔大半個時辰,顧思源就會往林間送一趟水。鐘離然仰頭看了她一眼,放下了手中的鏟子,頂著滿額頭的細汗走了過去。

顧思源給她倒了一杯水,鐘離然接過水仰頭喝了起來。顧思源見狀,將手帕取出來,仔仔細細地給鐘離然擦拭掉額上的汗水,柔聲道:“陛下,日光太盛,一會陛下就先回去,我替你吧。”

鐘離然抬眸看了她一眼,板著臉說道:“不用。”顧思源其實喜陰,不太喜歡陽光猛烈之地。雖然橘子林能擋住些許陽光,但終究還是太過炎熱了。

鐘離然喝完水,伸手推了她幾下,冷清清道:“你回去吧,朕無事。”

顧思源見此,抿唇不再說些什麼。在鐘離然前頭的鐘離岱聽到聲音,衝顧思源喊道:“思源丫頭,給姑祖母送點水過來。”

顧思源原本就打算給她送水,聽到她這聲呼喚,連忙動身,朝林間走去。等到了鐘離岱身邊,那白發青衫的道人放下了鏟子,走到顧思源身邊自顧自地倒起了水,大喝了一口,與顧思源說道:“那孩子一入宮就跟著我一起乾活呢,自己也種了不少東西,可沒那麼嬌氣,你彆管她。”

顧思源點點頭,應了聲嗯。鐘離岱微眯著眼,仔細地打量了她一眼,忽然問道:“住在這裡還習慣嗎?”

顧思源笑笑,輕聲應道:“姑祖母的田園之居,悠然怡人。”

鐘離岱便說道:“麥麥在宮裡也有一個田園之居,你要是喜歡這裡,必然也會喜歡那裡的。好了,回去吧。”她一口將杯中水喝儘,與鐘離然一般,將顧思源趕回了閣中。

鐘離然不上朝的第一日,就在此處幫著鐘離岱施了一天的肥。

到了第二日,帝都又出現了新的流言,說是陛下遇襲那一日,傷了筋骨,路遇一清貴世家的女子,被她背上了太一觀。

雖則這流言完全沒有什麼可信度,畢竟陛下身邊的侍衛那麼多,怎麼都不會讓一清貴女子背上山。於是就有說,那女子隻是照顧裡陛下,傳來傳去,就成了那女子原是前大司命的弟子,在前大司命那處遇到了陛下,悉心照料。

總而言之,流言轉了好幾個彎,不過幾個時辰,就成了陛下被一女子救了,那女子還是天定的皇後,楚國的國君將要大婚了。

大臣們早幾個月前,就上書提議立後輔政。定下皇後人選之後,待陛下年滿十二歲即刻大婚。楚國帝後一體,大臣們原先各懷心思,想著分權遲遲沒有定下人選,這才有了今日的局麵。

外界的流言顧思源自然也聽不見的,幸而鐘離岱的住所放了不少書,到了第二日,顧思源索性看起了書。

她沏了一壺茶,捧著一本古籍坐在了前院的廊簷下,專心致誌地專研了起來。鐘離然隨著鐘離岱,揮著鋤頭將前院那塊地翻新。鋤頭聲吭吭,伴著細風來到廊簷,一派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