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十一.3(1 / 2)

千裡同風 江一水 5186 字 3個月前

宛王被俘,蓋因他急功近利, 還未等到涼水岸邊的叛軍集合, 就匆匆包圍了源州。而另一方麵, 則是他錯估了源州城百姓對皇帝的忠誠度,以至於一入城門,就遇到了一群保家衛國的百姓。

在這群百姓與金袍衛的夾攻之下, 宛王損失慘重, 於是慘敗被俘。

這一個夜晚, 誰的心中都不太平靜。鐘離然將此事交與了兵部尚書, 卻再也沒準備看宛王一眼。

她數日未曾睡下,如今宛王被俘, 她提起的那顆心也略微放下了些。因此知會了值守的官員後, 鐘離然又往未央宮走了一趟, 安撫了太皇太後以及受驚的弟弟妹妹後,才返回了宸宮。

回到宸宮時, 已經是夜半三更了。她與顧思源隨意梳洗了一番, 就一齊上了龍床。龍床四周放置了冰鑒,幔帳垂下, 絲絲涼意從縫隙中送到了床榻裡。

皇帝穿著玄色中衣仰躺在床上,看著自己的賬頂卻有些睡不著。她倒不是因為今日失態的問題,而是對接下來如何處理宛王感到揪心。

王族叛亂, 按律當斬, 宛王是不可能活過這個秋天了。還有宛州刺史, 究竟是與何人勾結, 膽敢反叛,這都得一一推敲。

可是鐘離然已經很累了,實在是不想考慮那麼多。顧思源察覺到她仍保有清醒,於是翻了個身滾進皇帝懷裡,伸手扣住了皇帝的手掌。

顧思源仰頭,望著皇帝的側臉問:“陛下在想宛王的事?”自小相識,這點默契她們還是有的。

鐘離然點點頭,望著帳頂低聲道:“宛王兄他……從朕登基開始就不服朕。他總以為,朕是因為那一句星命登上帝位的。”

“可他從未想過,僅是一紙星命,先帝又豈能將皇位傳給朕呢。”

“朕能登基,靠的從來不是什麼天命。”鐘離然扭頭,看向了一旁的顧思源,輕聲說道:“昔年入京時,朕恰好遇到了寧州大旱,流民竄入中宛二州。於是朕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百姓,痛心不已。自那時起,朕心裡就在想,如果朕是帝王,一定會讓楚國的百姓吃飽穿暖,衣食無憂。”

這就是鐘離然的初心,真摯又充滿野望。

顧思源輕輕抱住了她,默不作聲。鐘離然轉身,將她攬入懷中,附耳言道:“朕……日後再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初心了。”

她像是在對顧思源承諾,又更像是對自身的告誡,提醒自己莫要再如今日那般沮喪。顧思源點點頭,拍了拍她的後背,一切儘在不言中。

窗外烏雲正散去,一縷月光從雲邊探出,照亮了漆黑的夜。

自宛王被俘後,參與反叛的一乾宛州官員儘數被收押。朝廷上下齊心協力擺平了此事後,就專注於賑災一事。平叛過後,涼水兩岸再未見雨,一時間河水洶湧的漲勢也慢了下來,讓賑災一事穩妥了許多。

宛王叛亂一事,讓皇帝對各地百姓越發緊張。她與朝中諸位大臣勞心勞力了大半個月,總算將宛王捅的大簍子補上。

而此時,距離雲中王鐘離回失蹤已逾一月,大臣們開始陸續請旨讓皇帝宣布鐘離回的死訊了。可皇帝仍舊不死心,仍舊派人去尋,又找了五天,總算是找到了鐘離回。

鐘離然聽了這消息十分驚喜,連鞋子都沒穿就匆忙從榻上下來,忙問道:“人是在哪裡找到的?如何了,可還好?”

前來回稟的侍衛應得沉穩:“是在源州東邊的向陽鎮找到的,雲中王隨著洪水被推到了那裡,被人所救。”

“隻是……雲中王似乎記不得宮中之事,不願隨我等回來。”

鐘離然聞言一怔,看向了一旁的顧思源。顧思源訝異了一瞬,輕聲道:“不急,且將你的所見所聞細細道來。”

侍衛就將如何找到雲中王一事,仔仔細細地說了。記

自雲中王被洪水推走後,就順著奔流的江水被推入了涼水的一條支流中,向東流往源州城東邊,最終在向陽鎮的一處淺灘上擱淺。

隻她運氣好,遇到了一個前往鄉下出診的大夫,那大夫見她昏倒在地,就順手將她救了。

大夫見雲中王穿著富貴,也未曾起什麼歹心,待雲中王醒後還帶她去衙門報了官。隻是雲中王醒來後記不得事,源州各處的縣令那段時日都疲於救濟北邊重臣的洪災,一時間也就漏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