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駝鈴(1 / 2)

敕勒歌 赭梧 3511 字 1個月前

《敕勒歌》全本免費閱讀

天寶十四年九月,駝鈴聲到了沙州。

趙安忍一早上便開始煮酥酪。每當胡商回來的時候,府上的客人就一波接一波,慕著義父“沙州第一神手”的名聲為家裡帶來訂單和白花花的銀子。在沙州,鑿佛窟、造佛像好像已經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民間活動(就像隨手在公共設施上題詩是長安的民間活動一樣),不論你是求發財求姻緣還是求平安,供個佛祖總是沒錯的啦。而她家的手藝是祖宗趙頌從漢朝傳下來的,如今到了義父手裡,已是譽滿民間。

她輕快地熄了爐子,端著兩杯熱酥酪向正堂走去,屋內隱隱傳來交談聲。

“......虢國夫人要的羅漢我恐怕是做不了了,不知道我徒弟趙有覺能不能讓她滿意?他去蒲州永樂了,冬天就能回來。”趙無量側頭看著女孩兒走進來,“阿忍,過來跟聞先生打招呼。”

阿忍立刻叉手說了聲“萬福”。案對麵坐著一位衣著講究、麵相文雅的中年人,見她出來,笑眯眯的站起來回了禮:“想來這位是趙娘子?鄙人姓聞名辯,是揚州來的商人,與你義父有幾年的生意往來了。”

“常聽義父說起聞先生,說您博聞強識、慧極悟深,今日總算是有幸見到啦。”

“趙娘子謬讚。”聞辯像是想到什麼,嘴角彎了彎,忍不住又打量了她幾眼:這小娘子個頭不高,鵝蛋臉,皮膚如羊脂玉般光潔白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周身都籠罩在一種朦朧而柔和的氣質中,所處的地方似乎總比彆的地方亮上幾分。

他轉回頭去,繼續之前的話題:“趙兄若是最近事務繁雜,也可等明年再做,夫人並不急著要。”

“般若,虢國夫人之前命我做過泥像,在宴會上讓蒙眼的侍女敲著玩兒。我不會再給她做了。”

聞辯一愣,旋即微笑起來:“既然如此,我回長安後會婉言相告,請她再定奪。三日後我的隊伍就要啟程,不如現在就去看看你要送去長安的那件貨?”

趙無量忙不迭地應著,立刻就要帶他去石窟,好像前麵耐心費那麼多口舌就是為了這一刻。

兒時父親就經常帶著他們兄弟三個去石窟裡看佛像,黑暗逼仄的空間裡,滿壁巨佛噙著微笑、一動不動。兩個兄弟總被嚇哭,趙無量也流淚。父親問這個向來孤僻古怪的兒子為什麼哭?他說好美。

後來趙無量理所當然地繼承了家業,手藝比父親還要好,閉上眼所看到的佛比和尚心中的佛還要真切,他卻始終保留了在石窟工作的習慣。

他就在這石窟裡,從身長四尺到了白頭。

“恐怕得請兩個挑夫,塑像有點大,而且沒有鍍金,磕磕碰碰容易壞。”趙無量指揮道,“阿忍,你知道在哪裡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