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2 / 2)

任何讓她休息的勸告,都隻會徒勞地耗費她的心神,耽誤她的時間。

他最應該做的就是閉嘴。

屋內的魏漁自然不會聽到寧澹的心聲,也不會閉嘴。

他盯了一會兒還在犯倔的沈遙淩。

遂站起身,走到了一旁的坐榻邊,倒頭躺了下去。

“那你忙,我睡了。”

沈遙淩大驚失色,立刻放下筆跑過去。

魏漁要是擺了,誰來幫她審稿子啊。

“老師,老師你不要閉眼啊老師!”

任她抓耳撓腮地催促,魏漁兀自紋絲不動,闔目躺得安詳。

?脆桃卡裡的作品《不複嫁(雙重生)》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好像沒長耳朵,根本聽不見一般。

沈遙淩慌張地圍著他碎碎念,一時之間再也想不起來稿子的事情。

窗欞擋住的屋外,寧澹眼睫一眨不眨。

愣愣地看著沈遙淩當真因為那人的一句話就立刻離開了書桌,不再伏案苦讀。

而是圍著那人打轉,百般軟話哄勸討好。

簷下風裹挾著未化的碎雪,卷進寧澹眼底,冰得不自覺抖了下。

他不明白。

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

得到魏漁的認可實屬不易,沈遙淩終於抱著最後一遍修改稿感激涕零時,已近黃昏。

整篇文章的構架終於確定下來,但其中內容卻還有很多待完善之處。

比如想要說明地形,就必須配上輿圖,想要證明西邊還有許多廣闊的天地、重要的國家值得通商,就要拿出能證明它們富有肥沃的佐證。

雖然她需要的大部分佐證都可以從典籍中獲得,魏漁也為她一一指點了該翻閱哪些資料,但有些細節,卻是連出處都尋不著的。

魏漁沉吟。

“大偃現存的地學典籍大致可以分為幾l類。研究某區域人民生活的記載、對邊境地區的描述、各位名家的行記遊記、水文地理經注、東南海岸線的記載描述、包括州郡誌名山名川誌在內的地方誌,以及,對外邦的記載描述。”

“你想要找的,偏偏是最後一種,最稀少,也最難尋。”

“一方麵,大偃國富民豐,史官們也無意花費筆墨去記載窮酸小國,而另一方麵,與外邦交際和來往最多之人全在深宮中,他們的言行記載,自然並非尋常人能看得到的,即便看到,也不可能公之於眾。”

“你唯一可指望的,隻有鴻臚寺。”

魏漁指尖抵著下頜,慢慢道。

“西方有幾l個臨近小國常年向大偃進貢,而記述、描繪這些入貢部族也是鴻臚寺的職務之一,據說,凡是描述風土人情及外邦地理分布的,都稱為風土記,而在描畫尚不熟悉的風貌時,則稱為異物誌。

“其中有幾l幅名作我隻聽過,也未曾親眼見過,可供你參考,似乎叫做《王會圖》,還有,《西域諸國入供圖》。”

魏漁說罷,還是搖了搖頭。

“精力有限,你自己考慮。”

沈遙淩聽完也是一臉茫然。

即便是鴻臚寺有這些資料,她一個無關路人,又如何能夠隨便踏足,更遑論打開人家大門,堂而皇之地要求人家拿出珍貴書畫給她欣賞。

難道這些部分隻能空置了。

其實,她要寫的也並不是什麼正式的文章,隻是要用來說服父親的材料而已,確實不應該花費太多精力去強求細枝末節,糊弄糊弄也沒什麼。

可是,沈遙淩不想糊弄。

更何況,若

能豐富這些資料細節,她的說服力就會大大提升,甚至有可能,父親不僅不會拒絕,說不定都要誇她幾l句了。

雖知儘人事聽天命的道理,有些事情並不能一味強求,但沈遙淩心中還是難免掛記。

再次向魏典學道謝之後,沈遙淩心神不寧地同他拜彆。

臨走前,魏漁起身送她,手心不自覺輕撫著一個木雕小象。

沈遙淩眉眼乖乖地,溫聲道:“老師再會。”

又彎腰點點那個小象的腦袋:“明天見。”

說完裹上厚厚的圍脖戴上暖兜,一搖一擺地出門。

魏漁微愣,定定在原地站了會兒。

直到院門闔上,才拿起小象,放到麵前端詳,沉默須臾。

“聽見了嗎。”

栗色的眉眼稍彎,指腹撫了撫小象的頭頂。

魏漁對著手心的小木雕說話,像是主人疼愛著真正的寵物一樣。

“有人跟我們打招呼。”

沈遙淩轉身合上院門,正要離開。

餘光卻透過晃動的竹枝,瞥見了什麼。

後院的台階上落滿白雪無人去掃,獨獨有一塊是乾淨的,好像有人在這裡待過一樣。

奇怪。

老師為何隻清理後院的這一小塊。

沈遙淩晃了晃充滿學識的沉重的腦袋,不再多想,走出小巷爬上馬車。

-

這幾l天整理資料有些辛苦,睡得也格外沉。

翌日一早,沈遙淩被推醒了,揉揉眼睛,看見若青有些慌張,說是母親找她。

能有什麼事情?

沈遙淩不解,洗漱一番後隨著若青來到母親院中。

母親也正用早膳,手邊擺著一封故牒。

看見她來,沈夫人放下瓷勺招手叫她過去,並將故牒遞來。

“這是官府今早發來的,特特點名找你。”

官府下故牒找她?

沈遙淩狐疑地掀開一看,先被上頭的徽紋晃了眼。

這,這不是,鴻臚寺?

她昨日還在念叨,怎麼今天就找上門。

沈遙淩心中閃過狐疑,接著往下細看。

上麵意思大概寫著,寧長史在鴻臚寺辦公務,記起來昨日落了一枚重要令佩在沈三小姐這裡,煩請沈三小姐送到鴻臚寺來。

長史在大偃是對佐官幕僚的統稱,寧澹一直受陛下吩咐辦事,與幕僚相類,這個寧長史這應當是指的寧澹。

她與寧澹昨日確實見過,可不曾見過什麼令牌。

沈遙淩不動聲色收起故牒,點點頭朝母親道:“知道了。”

沈夫人沒說話,慢慢拿著濕帕子擦手,抬眸悠悠看著女兒轉身遠去的背影。

沈遙淩叫來昨日乘的那輛馬車,鑽進去找了找。

果然在軟墊下發現一枚銀製令牌。

若青驚訝:“我昨日幾l乎不曾走開過,何時多出這東西?”

沈遙淩將令牌扣進手心,思緒難明。

終究按下其餘念頭,讓若青去備齊了竹筆和空白書冊,出發去鴻臚寺。

鴻臚寺位於京城南麵,主掌外賓、朝會儀節之事。

凡國外使臣來京朝見,鴻臚寺負責分辨來賓高下之等,享宴之數,迎送接待朝貢使者;朝貢之物也要先上數於鴻臚寺,估定其價值後,再定出回賜物品多少。

今日大晴,沈遙淩坐在馬車之中,對門邊戍衛出示了那封故牒,便一路暢通無阻。

馬車停在外院空坪,迎接她的是一位掌固,沈遙淩向他行禮,被他帶著穿過青石板道,經過內門,看見廣場上用數條長桌擺著許多畫作、書卷,十數郎吏正小心翼翼地翻動紙頁。

“這是……”沈遙淩忍不住出聲。

“哦,”掌固慚愧道,“今日長史到此,發現古籍經卷全都堆在藏書閣中,指責我等管護不力,恐要生了蠹蟲。我們便趁著日頭晴好,將這些落了灰的書畫拿出來曬曬。”

沈遙淩心頭一跳,暗自按捺,將令牌拿出來。

“寧長史遺漏的令牌,是不是這個?”

掌固嘶的一聲:“我也不曾見過。我拿去問問長史,沈姑娘請稍候。”

沈遙淩點點頭,將令牌遞給他,掐著指尖問:“我能不能,去看看這些曬著的經卷?”

掌固笑嗬嗬道:“自然可以,請隨意,若有什麼需要的再差人找我便是。”

沈遙淩目送他走遠,才加快幾l步走到那些長桌邊。

從藏書閣裡搬出來的經卷本就是分類列放,沈遙淩很快尋到了自己想找的那幾l本書,還有畫卷。

同一旁的郎吏打過招呼,沈遙淩慢慢翻動,快速記寫,做著摘抄。

不知過了多久,後背都被太陽曬得有些發燙。

沈遙淩總算記錄得差不多了,速度也漸漸慢下來。

她闔上簿子,後退一步,卻踩了一個人的腳。

慌忙撤開回頭,那人卻不偏不讓。她“咚”地撞在寧澹肩上,抬頭掠他一眼。

寧澹的目光,也從鴉羽似的眼睫後低低落來。!

脆桃卡裡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

希望你也喜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