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科舉(2 / 2)

“我隻問你五個問題,若是你思考後回答了還堅持科舉那我不會再插手。”

五個問題,至今王儉都不由感慨王子騰不愧是四大家族第一得意之人,其智慧見解放哪裡都令人敬佩,正是這五個問題王儉重新規劃了自己的人生路線。

王子騰待王儉冷靜一會才開口。

第一個問題:

“你是當真認為自己天縱奇才還是自命清高非要以科舉路子求官證明自己?”

王儉沉默搖頭應對,他不是天才,落後的基礎都隻能靠苦讀填補,至於自命清高更是無從談起,隻不過想要自保而已。

王子騰對於兒子有自知之明略感欣慰。

“你自幼喜愛拳腳功夫,自入京後開始將重心放在讀書上,這不是件壞事,為人處世之道理一大部分便是從書中得的,但讀書和科舉並非一回事,儉兒,你四歲啟蒙又苦讀七年,當下水平如何?”

“如父親所言,秀才之名兩可之間。”

“非也,人對我言是兩可便代表不可,為求真為父將你文章謄抄一遍讓李守中看過,他表示寫文者匠氣過重而文意不明,便是運氣好中了秀才想再進一步至少須得耗費十餘年。”

“可是”

“他人之言不可全聽,但以你當下的水平想要靠科舉進士出身不說二十十幾年也是有的,十幾年後未知的結果,便是中了也不過中下,那你的官職由來是憑借中下進士之名還是一品官員獨子之勢?”

說到這裡王儉明白過來這個問題意義所在,自己天資並不出眾,便是走正統路子在外看也不過是勳貴子弟,若是頭名三甲自然沒得可說,但末尾幾個中間能做的文章可就多了。

王子騰見王儉思考繼續。

第二個問題:

“你認為聖上科舉是想要有文曲之才身家清白的讀書人還是天賦一般勢力盤根錯節的勳貴子弟。”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結果很明顯,第一種。

這是事實,但王儉依舊有些難堪。

第三個問題:

“以聖上來看,開國傳代至今的家族中人,讓人放心的是紈絝子弟還是發憤圖強之人?”

這個問題王儉沒有回答,王子騰等了會見其不語繼續下去。

第四個問題:

“賈家試圖通過科舉取士棄武從文,賈敬賈政賈珠三人都走了這條路,走得最遠中了進士的賈敬現在是什麼光景?”

賈敬離開賈家終日和道士廝混,賈政擔著五品官虛名和府內清客相公吟詩作賦,賈珠當下看不出來,但王儉知道其早逝結局不免有些唏噓,一向堅定走科舉的心也弱了下去。

第五個問題:

“你出身王家,是我王子騰唯一孩子,是四大家族中最受關注的下一代,若是做官,任何途徑,包括科舉,你認為在外人甚至聖上眼中真的有區彆嗎?”

王子騰不會對自己的兒子咄咄逼人,相反從始至終語氣平緩態度溫和,王儉隻和他對視一眼便低了頭,那眼睛裡麵好像有自己為了脫離王家脫離四大家族掙紮的影子,同樣那眼睛裡也給了唯一肯定的結局,不可能實現的死局。

科舉可能是求生之路,但絕對不是王家嫡係尤其是一品大員王子騰獨子要走的路,便是有人走也隻能兩種情況,要不庶子旁支要不天賦過人。

自那時起王儉徹底熄了科舉的心思,王子騰見兒子整日迷茫鬱鬱便將其帶在身邊學習為人做事,並告訴他哪天想明白一個問題哪天就能找到出路。

“賈史王薛賈家為首,寧榮二府繁華幾代,以當下文字輩玉字輩看,哪二人最為得意?”

這個問題十六歲的王儉有答案,十八的王儉有答案,二十歲的王儉依舊有答案,每次答案都萬分肯定,每次的答案都各有不同,前兩個答案王子騰但笑不語,直至最後一個答案終於點了頭,隨後給了王儉指了兩條路。

第一條是順,順應形勢順應天命。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四大家族在走下坡路,三代而衰,所有家族都不可能長青,但即便下坡也是龐然大物,賈家有勢,史家有名,王家有權,薛家有利,名利權勢,王儉完全可以像自己一般憑借此成為下一代領頭人,運氣好又是一代富貴榮華,運氣不好大廈將頹前也能過著呼風喚雨金玉滿堂的日子。

第二條是逆,違逆出身違逆既定。

王子騰選了第一條路,王儉選擇了第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