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計算器(2 / 2)

功能,與被打擊目標同歸於儘,不死不休。

嗯,這款無人機有自動追蹤功能,一旦盯上你,要麼它死,要麼你倆一起死。

這麼凶殘的武器,小玩具?

孟秋對自己的認知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好在凶殘歸凶殘,這裡麵確實有她想要的技術,孟秋勉為其難地接受了,賬戶餘額又減二十。

《流星-055》的老師是位很優雅的女士,說話的語氣溫和,讓人如沐春風。

孟秋借著上課的機會,試探性地提出關於集成電路的問題,老師微微一笑,似乎看出她醉翁之意不在酒,並沒有拒絕,反而拓展了一番集成電路的相關知識。

孟秋眼睛一亮,攤開筆記本,認真記錄。

外有研究所內部資料,內有“流星”老師開小灶,孟秋飛快地學習著關於集成電路的相關知識。

在將這部分內容吃透後,對怎麼製作他們計算器需要的集成電路,她終於有了想法。

集成電路從小規模集成電路起步,到中規模、大規模,再到超大規模、特大規模、甚大規模,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大規模集成電路了,但國內似乎還沒有。

為了保證運算的可靠,他們需要的就是大規模集成電路,所以隻能自己製造。

具體怎麼製造?孟秋琢磨了又琢磨,想到了一種廣泛應用於涉及製造集成電路的技術——CMOS工藝。

這個工藝早在60年代就被提出了,算算時間,現在國外應該已經應用了。所以理論上說,是可以實現的。

說乾就乾,孟秋翻了翻上課記的筆記,寫了一篇關於CMOS工藝設想的論文。

對於集成電路,他們小組裡,除了鄧逸,其他人幾乎都是半吊子,大家看完這篇論文,就把目光投向鄧逸。

然而鄧逸也隻是略知,他斟酌道:“應該……可能……大概……或許……有點難……”

其他人集體無語。

孟秋道:“難不是問題,在集成電路出現之前,不是也沒人想過能把電路放到一塊小小的矽片上?”

大家被她說服了,主要是她連這麼詳細的論文都整出來了,他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舍命陪君子呢?

大家怎麼說也是她的前輩,不能被她給比下去呀。

項目的實驗階段就正式開始了,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研究所相對於其他地方,確實是專門搞研究、做實驗的地方,但也不能你想做什麼項目就做什麼項目,有的設備材料是很貴重的,還有的是拿珍貴的外彙想方設法從國外買回來的,可不能隨意浪費。

孟秋他們的實驗室之前做製退器還勉強可以,換成集成電路,跨度太大了,既沒材料也沒設備。

申請打到張副所那兒,他也不能同意。

大規模集成電路?知不知道咱們國家有個半導體所,裡麵的重點項目就有這個?那麼多專業的人都沒結果,你們幾個人的草台班子能研究出來?

這不是開玩笑嗎?

跟張副所打過交道的林亦寒肯定道:“張副所不會同意的。”

韓芸道:“知道張副所外號叫什麼嗎?鐵算盤。對外,一分都不能少我們所的,對裡,一厘都不能亂花。”

再看看他們需要的東西,個頂個的不便宜,尤其是設備,小孟也太敢想了,彆說就他們這個小項目,就是有的大項目也不一定能申請下來。

孟秋手指在紙上劃拉了一下,不敢相信:“這些……也難得?”

她在列所需設備時,已經考慮到當前時代技術水平,再三放寬了要求。

連這都不行?

看來他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比她想象中還要艱難啊!

唉!

孟秋撓頭,難道他們的項目就要夭折在第一步?

關鍵時刻,鄧逸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申請不到,咱們可以借啊!”

研究所裡又不是沒有跟半導體相關的項目。

“好主意!那……誰去借?”

大家不約而同地看向唯一一個出身半導體的鄧逸。

鄧逸:認識你們真是我的福氣。

在場外求助下,項目總算能夠繼續下去了。時教授幫他們申請到了部分材料,研究半導體的張教授的實驗室答應借他們用,當然,不能耽誤他們自己的實驗。

孟秋他們一口答應。

於是他們就開始了正常時間研究理論方案兼其他部分,中午等張教授他們項目組的人去吃飯,過去借用設備的生涯。

材料數量少,設備使用時間短暫,每一

次實驗都至關重要。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始終沒有成功。

林亦寒他們都產生懷疑了,是不是這種方法做不到?

孟秋卻不相信,不可能啊,沒道理啊。

她反複思考問題出現在哪兒,下班的時候腦子裡還在琢磨這件事,走著走著,停了下來。

“咳咳。”

“咳咳……”

沈遠山咳嗽了兩次,陷入沉思的人才發現他。

他看著麵前人臉上的心不在焉,了然:“遇到問題了?”

孟秋垂頭喪氣:“嗯……”

沈遠山拍拍路邊的石頭,兩人就在路邊坐下,他道:“要不要跟我說說?”

孟秋腦子裡有些亂,她整理了一下,慢慢說了起來:“……目前我們就卡在了這一步,實驗了好幾次,結果是對的,但是效果達不到我們想要的。”

他們現在就好像隔著一條河,對麵就是他們的目的地,勝利就在眼前,偏偏河上沒有船,也沒有橋,怎麼也過不去。

就是因為這樣,孟秋才忍不住急躁。

沈遠山說:“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沈教授竟然還會講故事?孟秋起了好奇心。

“有一個人,你姑且稱他王老頭。”

“王老頭就是研究半導體領域的,咱們國家的第一塊集成電路就是他們團隊研製出來的。”

“那個時候他們也曾和你們一樣遇到各種問題,其中一個就是當時我們國家連光刻機都沒有,而國外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這種高精尖設備根本不可能流進國內。”

“你猜,在那個時候,他們是怎麼攻克光刻這個難題的?”

“怎麼攻克的?”孟秋問。

沈遠山吐出兩個字:“自製!”

“自製?”

“王老頭用兩個顯微鏡,加一個紫外曝光燈,造了一個‘土光刻機’,成功完成了光刻這一步!”

說完,沈遠山忍不住笑了起來。

孟秋先是一愣,反應了一下,也笑了起來。

前輩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比他們艱難得多,前輩們才是真正的一窮二白,卻還是憑借自己的雙手,實現了從無到有。

相比之下,現在的他們已經是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遇到的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