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宣袚忽然問出這麼一句話來, 馮婉一愣。
原本想要阻攔的腳步也就稍微慢了那麼一點兒。
隻因,他提到的這位西襄侯,馮婉還是有那麼幾分印象的。
前世裡頭, 這位西襄侯還是有那麼一點兒戲份的。
但是並不是什麼光輝燦爛的劇情——因為這位老爺子,命運真的是太坎坷了。
作為一本兒女主視角的, 原著裡對權謀政事方麵的描述並不多, 故此,對於這位西襄侯, 也是從一種故事的角度講述的。
這位侯爺祖上乃是大源朝開國皇帝的結拜兄弟, 大祖皇帝親封的異姓王, 世襲罔替, 可以說是無比的榮耀了。
原本呢,他們家的封地在西邊兒, 走的也是武將的老路子, 世代鎮守邊關。
但是到了上一代的時候,當時的老皇帝也就是宣袚的爺爺忽然發威,把老西襄侯一家子從邊關弄回京城來了。
說是他們家世代鎮守邊關,勞苦功高,應當好好封賞。然後當真劈裡啪啦賞了一堆東西。
金銀財寶、華屋美服,奴仆姬妾, 不計其數。
特彆是在城郊西邊兒,專門劃了一塊地, 給他們修了一個非常氣派的莊園式侯府。
這個侯府莊園從外頭看著, 簡直是比皇家彆苑還要氣派。
裡麵更是十分奢華。
所有人看了,都得說一句,皇家對西襄侯可真是好啊,送他們的西襄侯府比皇宮修的還好看呢。
但是聰明人一看就知道, 這哪裡是真對他們好呢——這分明是做了一個豪華的鳥籠子,把人一家子給囚禁起來了。
在西北,就算那裡氣候惡劣,但是好歹算是自由自在。
西北那些外族蠻夷,雖然凶狠,但是在西襄侯家族世代鎮守奮戰之下,也恐懼他們的戰力,輕易不敢來犯。
邊境和平,生活自由,這是何等幸福的日子。
可惜,隨著老皇帝的這一紙宣召,還有這一係列的操作,這些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老皇帝花了這麼多心思,下了這麼大的血本,目的是什麼,簡直是昭然若揭的。
無非是玩兒的收權那一套罷了。
老西襄侯也是個聰明的……當時大祖皇帝的結拜兄弟可不隻西襄侯一個,異姓王也封了好幾個,彆的不說,湊起來打一圈兒麻將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還沒過三代呢,那幾位王爺一個個的,就都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了……
所謂的“鳥兔死、走狗烹”,就是如此了。
不過,正所謂“五個手指頭伸出來還有長短”,就算大家都是一個村的窮兄弟,那也有聰明的,有傻的。
創立了大源朝的那位大祖皇帝、宣家的老祖宗當然是其中最聰明的那個了。
而老西襄侯則是裡頭最有智慧的那個。
他早早就立下了家規,讓家中的長子留在京中侯府。
其他的兒子,一律扔到軍中曆練。
老皇帝雖然不願意,但是也不敢弄得太明顯——有長子和侯府一家子女眷都在京中,也算是人質的意思了。
他其實也怕邊關出事——事實上,他剛剛把老西襄侯一家子弄回京城,邊關那邊兒就爆發了好幾場戰事。
聽說那些西北邊兒荒蠻之地的蠻夷們,一聽說西襄侯回京城了,簡直跟過年似得,當即就決定來大源搞一票。
而且不隻是一兩個部落這麼想,是幾乎所有的部落都這麼想。
沒有了西襄侯在那裡坐鎮,邊關的守將根本抵擋不住這些蠻夷族的瘋狂進攻,一封封加急戰報飛快地送到了京城,把老皇帝也弄得焦頭爛額。
家中長子留在京中繼承侯府和爵位,次子和其他兒子遠赴邊關,保家衛國,同時也在當地繁衍生息。
這便就是西襄侯家的家規。
家中的子孫都必須嚴格恪守,最後他們也正是靠著這個站穩了腳跟。
但同時也愈發讓皇室恨得牙根癢癢——沒有人喜歡彆人比自己更聰明。
特彆是皇家。
他們絕對不會容許任何人超出他們的掌控。
尤其是西襄侯這種又有曆史沉澱,又有軍權威望的家族,那簡直就像是把“功高蓋主”四個字明晃晃地寫在了臉上。
再加上幾個早就嫉妒西襄侯家族的小家族在皇帝耳邊煽風點火,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那要爆發不過隻是時間問題。
把他們一家子從西北弄到京城後,慢慢消磨他們的勢力,下場必定跟其他幾位王爺差不多了。
老西襄侯肯定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那條家規,也不過就是緩兵之計。
他其實真的想造反。
而且他也的確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