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烽煙起(1 / 2)

《聞皎》 春船載綺羅 5320 字 2個月前

《《聞皎》》全本免費閱讀

寂靜街巷的另一頭,斥候騎著快馬躍過長安城的石磚,一路向著皇宮飛奔而去——

“報——歸義侯韓兆相叛亂,扣押楚王殿下,攻下襄城。孫將軍率軍突圍,正在襄城外與韓兆相對峙。”

“韓兆相攻下襄城後,他在山東一帶的舊部常山也連占三城,魏城、東郡、武陽都立了反旗。”

皇帝滿臉怒容,狠狠摜下手邊的琉璃盞,“韓兆相——”

大殿之上,群臣紛紛屏息,深怕皇帝的火燒到自己身上。

太子趙鉞沉聲道:“眼下不知四弟安危如何。”

趙鐸瞥了眼他,“父皇,兒臣願帶兵平叛,接回四弟。”

“你們兄弟二人能顧念手足朕心甚慰。”皇帝掃過兩個兒子,心緒略微平複了些,卻還是難忍心頭之恨,拳頭狠狠落在扶手之上,“朕要他的項上人頭——!”

皇帝的聲音擲地有聲,他看向趙鐸背後的人,後者立刻上前請命。

裴照單膝跪地,“臣亦請命。”

趙廣昌不甘落後,緊接著跪下來,“陛下,臣願同往。”

“不過是秋後的蚱蜢,何須我大梁如此多精兵健將……晉王去襄城平叛,至於山東那幾座小城——裴照帶兩萬人去,舉反旗者,格殺勿論。”

縱然不甘,皇帝既然下了令,也隻有遵循。

趙廣昌與趙鐸對視了一眼,低頭應是。

他們這點伎倆落在皇帝眼中,又對趙鐸多了分忌憚。

朝堂的中央,皇帝和太子、晉王一乾人討論的如火如荼,不時還有臣僚建言獻策。

聞皎站在大殿的尾端,雙手揣著笏板,聽帝國最有權勢的一群人商討著他人的生死。

殿頂懸浮的金龍,一爪按在明珠上,一爪張開,仿佛下一秒那爪子就要落到她身上。

“聞皎。”

聽到自己的名字,她斜著踏出一步,“臣在。”

臣僚紛紛回看她所在的位置,那是大殿的尾端,瑩瑩的晨光籠罩在聞皎周身,她和其他人像涇水和渭水一樣區彆開來。

“魏城、武陽一帶是你們起兵之地,你與裴照同往,若能勸降,朕必有重賞。”

她握著笏板的手倏然收緊,“陛下,臣大理寺事務繁忙……”

牌匾之下皇帝的麵容在羽扇後瞧不真切,打斷了她的話。

“如今正是你為我大梁效力之際,此等小事教給底下的人辦就好。長安城的刑獄訴訟於國本無礙,哪能與行軍打仗相較。”

“臣,領命。”

皇帝說了退朝,不一會兒太監尖銳的嗓音劃破大殿的寂靜,人群攢動著往外走。

聞皎被人推著,艱難地邁動雙腿。

她從家鄉武陽起家,之後與韓兆相的魏城聯手,一步步將他推向魏王的寶座。武陽、魏城皆是故人所居之地……

戰場之上,與故人刀劍相向,譬如自割。

大軍明日開拔,她在大理寺交代了事務,由張遷代她暫行寺正之權。

本以為張遷不會接受這番安排,不成想他嗆了幾聲竟答應了,可見這人嘴硬心軟,不算難處。

聞皎有些意外,拱了拱手道謝:“多謝張大人。”

張遷冷哼了聲,“年底考課,不知大人有幾成把握?”

其實勸降是個美差,陛下在大殿之上已許了她重賞,明眼人都知聞皎回來必是要高升。

可她並不高興。

崔行儉生出許多惺惺相惜之感,親自給她斟了杯茶,嘴上依舊淡淡的道:“預祝你凱旋。”

他的眼裡含著悲傷,聞皎不禁疑惑,眼睫微垂,滿飲了一盞茶。

“多謝大人。”

契力早已套好馬車在府衙門口等她。

聞皎告彆同僚,旋身上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