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4(1 / 2)

就連新官上任不斷挑刺的謝大學士、現在的謝尚書都對這個遭了瘟似的倒黴的下屬深表同情, 不是每個人都能處驚不變地接受滿大街的百姓和日日相對的同僚竊竊私語自家醜聞的。

謝大學士向阿四表露了自己的評價:“趙家這一代竟真出了個趙吏部第二。”竟能容許外人在家宅內惹出這許多的風波。

偷來的假日裡,阿四簡直樂不思蜀,在快樂的生活裡忘記了學習, 在某一日被謝師傅逮住,雖萬般不情願,但也隻能接受現實乖乖聽課。偶然聽見謝師傅這般那般的對同僚的褒貶, 阿四也隻能含蓄地笑:“這丟臉的又不是趙娘子,外人隻能同情的。要我說, 還是玉照阿姊慘一些。”

謝大學士才不上小孩的當,隨口敷衍:“或許吧,你彆落了課業,我好好地給你講完史, 也算是大功告成了。”

阿四堅持不懈地把話題往歪帶:“隻比崔大郎大三歲的趙娘子都已經任職十餘年了,怎麼崔大郎年紀輕輕的就知道四處玩樂, 都不去試一試科舉麼?”

“科舉?你是年年去尚書省看人考試,半點也不把考卷看進去呀。”謝大學士氣笑了,手指敲桌板,“你再不用心點學,再過二十年,你也沒膽子去下場科考。”

不等謝大學士的長篇大論洋洋灑灑蓋在阿四頭上,外麵來人傳喚謝大學士前往政事堂。謝大學士無奈住嘴,抽身離開前點了一弘文館的學士監督阿四。

學士一板一眼地問阿四有何不明白的地方?

阿四道:“我想不通,為什麼有些人似乎都不大重視科舉。”科舉考場的公平也好,入場的資格也好,總是顯得馬馬虎虎的。這可是朝廷取士的重要途徑,甚至阿四從前隻知道這個。

學士遂問:“大周上下共有兩萬左右的大小官員,公主可知道其中有多少是科舉出身的?”

阿四回想身邊見過的官員,隨便猜個數字:“八千?”

“三千。”學士眼中是阿四不懂的深沉,“這還隻是官員,沒有算上胥吏。要是把胥吏也包含在內,科舉出身的官吏不足百一。”

這倒是阿四聞所未聞的,她追問:“那更多的人來自哪裡?”

學士很難不笑,她和阿四對視。片刻後,阿四“啊”一聲,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蠢問題。

弘文館本身就是一個不用參加科舉就能入仕的途徑,再有的恩蔭出仕、權貴舉薦……更多的時候財富和權力隻流傳在血脈之中,極少數逆襲的人才,正因人數稀少才被大肆宣揚。

科舉固然是一條通天大道,但對於更多的凡人來說,更像是一個傳說,是望梅止渴中的青梅。

曹操虛構的青梅安撫了口渴躁動的士兵,一步登天的科舉也能給天下不安於室的讀書人幻想。也正因此,維持科舉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科舉能帶來社會穩定。不期然的,阿四想到了愛情,自古以來愛情在很多時候都扮演了“不安定的因素”,實際上也隻是一種幻想。

以此類推,各種各樣的信仰也是如此,總歸是給人一個逃避現實的去處,安撫人心,維持現狀。

還是那句話,非科舉出身不為相,僅僅在“相”級的官員選任中,科舉出身會占優勢。

阿四有些失落,輕輕合攏手裡攢緊的書冊,似歎似惋:“我總覺得科舉這事是很要緊的,若是連這最後一點希望都沒了,真難想象人間會有多麼動蕩。”

學士微笑著翻開書頁:“公主年方八歲,不必杞人憂天,這書還是要讀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