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便說:“哪裡是這樣簡單的,世上大多數的人鬥大的字都不識一個,這書印出來也就極少數的人用來收藏,再有的就是歌功頌德時添上那麼兩句。”
這題阿四會:“那就編成詩歌、故事、歌舞等等放在梨園裡演,阿婆不就常常叫樂伎在興慶宮排布梨園行麼?打著太上皇都喜歡的名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要不了多久鼎都中人必定爭相效仿。其他的城鎮又學著鼎都的風氣,時間長了,自然也就人人知曉了。”
太上皇抬手把書冊放在桌案上,無奈道:“你倒是比加入群8一⑷八1流96三,還有每天更新的H漫畫哦阿姝更上心,出的主意比她的還要膽大的多。等你長大了,必定又是個混世魔王。既讀了兩句《孟子》,不如剩下的時日就學《孟子》吧。”
阿四可聽不得這個,她翹起鼻子道:“我與阿婆更親近嘛,自然說話就更直白些。我覺得自己的主意很好呀,我可是為國為民才想的辦法。反正宮裡養了那麼多樂人,就叫他們去排嘛,總歸都是閒著的。若是不成,我當真就好好地讀《孟子》。”
太上皇本就是帶孫女出來玩的,這點小事自然依著阿四。當即叫來隨行的官員,務必尋文采上佳的文人雅士來編排一曲能讓阿四滿意的歌舞戲。如其名,歌、舞、戲三者不可或缺,樂曲與編舞還需再有專人排練。
緊鑼密鼓的安排下,一旬後的夜晚阿四就瞧上了新鮮出爐的古神話歌舞戲。身著繁複厚重衣裙的嫦娥服下西王母所賜靈藥,水袖輕盈旋轉間化作身披彩霞的精靈,褪去凡塵俗物腳踏祥雲奔月而去——這一天正是十六,偌大月輪襯於宮殿之後,嫦娥消失在層層殿宇之間。
九成宮的樂人背後耗費多少心力阿四不知,她一個作為鑒賞水平近乎為零的小孩,也為這彆出心裁的嫦娥奔月而攝魂。
阿四撫掌讚歎:“該是費了多少力氣,她們才能做到相互借力躍上高樓的默契啊,阿婆要重重嘉獎她們。”
太上皇心不在焉地點點頭:“賞。”樂人們叩謝隆恩,下去領賞。
看完歌舞戲,阿四也到了該睡覺的時辰,夢中猶然上演戲中曲。
雖然歌舞不錯,但太上皇還是帶來了一卷《孟子》,她是這樣說的:“歌舞戲還能入眼,書卻不能不讀。阿四要是將這些雜書看進心裡去,你阿娘就該來怪我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學一學。”
《孟子》中記錄的是儒家亞聖孟子的言論,裡麵很多的觀點和阿四先前與太上皇分說的主張是相近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總歸是施行仁政。但實際的皇帝,大都不聽這一套,都更喜歡天上地下唯吾獨尊。所以更多的時候孟子的言論都是在下屬諫言時出現。
就連皇子也大都如此,從小就是被周圍人跪捧著長大的,就算書本上說臣子和君王的關係是相互的,讀書的主子也不會真心把身邊的奴隸當做和自己平等的人。
不過,太上皇發現小孫女有點仁德的天賦,能在這種環境裡,還能保持一點同理心,實屬稱得上一句“小聖人”了。將來要是做了皇帝,一個仁宗是跑不了的。
這不是壞事,也不能說是好事,所以太上皇決心在阿四的成長過程中參合一手。
至於阿四未來能不能當皇帝,血緣至上的太上皇絕不相信女兒的鬼話,難道真會有人不把天下傳給唯一的女兒麼?
而阿四看不破太上皇的心,也不明白慈祥好阿婆為何突然上演勸學,拔腿就想跑,奈何下一刻就被捏住了命運的後衣領,隻能露出無辜的笑:“這是為什麼呀?我們不是出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