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防工程(1 / 2)

事實上陳新這種提前挖避難所的行為從程序上來說是違法的,因為他既沒有土建審批,也沒有進行工程報備。

但在即將到來的末日天災麵前,全國都進入了緊急狀態,市政部門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對原有人防工程的改造上,國家也鼓勵自己挖掘避難所,所以也就沒人來管陳新自己挖的地下掩體了。

人防工程是炎國從70年代開始,就一直在修建的一項全國性工程,雖然表麵上不顯山露水,但實際上各大城市中都有著大量的人防工程,隻不過平時大家都沒有注意到而已。

比如商場或者小區的地下停車場除了進出口和內部會有一道道鉛灰色的厚重鐵門之外,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彆的,但實際上這就是人防工程,這些地下停車場是具備三防能力,可以在戰時甚至是核戰背景下用來作為防空洞和避難所的。

而現在,在可能發生的隕石撞擊麵前,國家除了積極防禦之外,還在大力改造這些人防工程,將其改造成可以容納居民長期居住的避難所。

因為隕石撞擊所產生的高溫和隨之而來的塵埃雲以及有毒霧霾等影響,會讓地表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都變得不再適宜人類生存,零下幾十度的低溫和漫長的黑夜將會是接下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人類所能在地表見到的唯一景象。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地下人防工程改造成的避難所就成為了接下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裡,人類所能夠生存和居住的最後家園。

原本這些人防工程並沒有考慮長期居住使用,它們設計出來隻是為了短期避難而已。

而現在人類很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住在地下,那麼對這些人防工程進行改造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尤其是在隕石撞擊之後會帶來短時高溫和極寒的極端氣候,這就對這些人防工程的通風換氣設施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國家一方麵和世界各國聯手,積極應對隕石到來的同時,全國的市政部門和工程人員也都被動員了起來,對這些人防工程進行升級改造,以及更關鍵的擴建。

地鐵站、地下商場這樣的大型地下設施,更是被當成了未來的地下城在規劃。

畢竟像地鐵站這種深埋地下,同時又可以和其他地鐵站相連的設施,實在是改造成地下城的絕佳選擇。

而這其實也是地鐵站在建造和規劃時,就預留的功能之一。

要知道當年二戰時期,德國空襲倫敦的時候,倫敦市民就是靠躲在地鐵站裡躲過了德國人的狂轟濫炸。

除了對人防工程的改造,各種物資的儲備也成了國家應對災難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