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爭霸中原(1 / 2)

“不過,光是設立郡縣製度還不夠。這種製度雖然比之中原諸侯國更為先進,但短時間內,這樣的製度並不能夠一下子讓整個楚國實力突飛猛進。而要想增強楚國的實力,有一個更為快捷的方式,那就是得到大量的青銅。”

一邊說,身後的大屏幕上顯示出一係列的青銅器。

這一些青銅器有的是用來祭祀的,也有的是用來王室生活的。

但更多的,則是鑄成武器。

可以說。

在周朝時期,青銅就是整個世界最為重要的資源以及科技。

“楚國早在幾百年前,他們就知道,要想得到青銅,那就必需征服隨國。而隨國是周王室的諸侯國,當年隨國的先祖跟隨周天子立下了大功,於是就將隨地封給了他們。隨國原本並沒有青銅資源,但隨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南邊的一係列青銅資源,都必需經過隨國才能運送到北方以及周天子那裡。”

“為了征服隨國,楚武王共發起了三次對隨國的大戰。前麵兩次,楚國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不是楚國兵力不夠,而是沒有足夠多的青銅武器。這也更為刺激了楚武王,在第三次攻打隨國的時候,楚武王明知道自己心臟有問題,但仍派大軍出征。而在出征當中,楚武王突然逝世。但哪怕如此,在逝世之前,為了能夠拿下隨國。楚武王命令所有將士不得走露任何一絲消息,就這樣,在楚武王逝世之後,楚人仍是按著楚武王的遺願對隨國進行了瘋狂的進攻。最終,楚國攻下了隨國,並控製了銅資源非常豐富的銅綠山。”

大屏幕上,陳凡調出了銅綠山的照片。

這是此前陳凡在楚地考察一個多月的時間,走坊各地拍到的圖片。

銅綠山就是當年楚國最為重要的銅礦生產地。

正因為擁有了銅綠山,一下子楚國變得兵強馬壯,他們開始瘋狂的進攻楚國附近的其他一係列國家。

“楚武王去世之後,楚文王繼位。此時的楚國在滅掉了隨國之後,已經控製了南方的青銅資源。與之同時,楚文王也繼承了楚武王的遺誌,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這是楚武王當年說的話。從這句話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時的楚國已經有了爭霸中原的想法。”

“為了擴大楚國的地盤,也為了更為進入中原腹地,楚文王通過自己的武力,一路消滅了楚國附近各個國家。不過在這裡麵,還有一個申國沒有被滅。而為了滅掉申國,楚文王就向鄧國國君尋求幫助,希望能借道鄧國。鄧國國君是楚文王的親舅舅,沒有太多考慮就答應了楚文王的要求。可是,誰也不知道。等楚文王滅掉申國之後,轉手,在回來的路上,楚文王卻是將鄧國給滅了。”

“楚國這種沒有一絲禮儀,完全不遵守周朝禮節的做法,引起了中原各大諸侯國的注意。此時,正好是齊國齊桓公時期。齊桓公認為楚國實在是蠻夷,於是就聯合了一眾諸侯國討伐楚國。這個時候楚文王已經去世,即位者則是楚成王。楚成王自知不是齊國聯軍的對手。於是就派使者前來齊國大營,並說,楚國一個在南,齊國一個在東,兩國風牛馬不相及,齊國實在是沒必要聯合各個諸侯國來討伐楚國。管仲這時就說,不是齊國想聯合各個諸侯國,而是你們楚國無禮在先,幾十年裡都不向周天子進貢。另外,周昭王南征死去,也與你們楚國有關係。楚國的使者就說,沒有向周天子進貢是我們的不對,我們將恢複向周天子進貢,但周昭王的死真的與他們楚國沒有關係。如果齊國真要聯合一眾諸侯國攻打楚國,那楚國所有子民將用鮮血來捍衛自己的國土。最終,齊恒公考慮到雖然楚國可能不是他們聯軍的對手,但楚國實力也很強大,於是就與楚國簽訂了盟約,避免了與楚國一戰。”

楚國在楚武王,楚文王,以及楚成王的治理之下,已然越來越強大。

特彆是隨著齊桓公的出現,眾人又是沸騰了起來。

“嘖嘖,楚國要開始爭霸中原了。”

“齊國是春秋第一霸,但碰到楚國仍然是忌憚三分,這已經證明楚國的實力。”

“嗯,真要說,當時的楚國實力未必比齊國弱。”

不少人在直播間內不時議論。

與之同時。

現場一位學子也舉手提問說道:“陳凡老師,這麼來說,當時楚國的實力應該不弱於齊國了?”

“可以這麼說。”

陳凡點點頭。

如果真要說實力,當時楚成王時期楚國的實力真的未必不如齊桓國治理之下的齊國。

要不然,當時齊國帶著一眾諸侯國討伐楚國,齊桓公就不可能與楚國簽訂盟約了,而是直接開打。

可真要開打,齊桓公那邊也不見得就有多大的勝算。

畢竟。

在齊桓公那個時期,他們的打仗方式還是比較文明的,屬於貴族騎士之間的戰鬥。

他們打仗一般不是為了滅國,而是為了打贏你出口氣。

可楚國可不一樣。

你是很文明了,但楚國早已經開始了滅國之戰。

一方麵是文明之師,另一方麵早就習慣了滅國的士兵,你敢相信你能打得贏楚國?

再者。

楚國已經得到了青銅資源,他們有大量的青銅製武器。

這也是讓齊國所忌憚的。

所以。

為什麼春秋後期不再像此前那樣有禮有節,這不是孫子的原因。

真要找原因的話。

楚國,可以說是最大的一個原因。

從楚國“熊渠”開始,他們便將周朝的禮儀破壞得乾乾淨淨。

但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這位學子接著又再問:“那為什麼春秋第一霸不是楚國,而是齊國。”

這個問題提得好。

陳凡解釋說道:“之前我們說過,楚國雖然是中原人,但他幾百年前就逃到了南方,然後與南方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包括周天子在內的中原各個諸侯國,都不承認楚國的地位。他們認為楚國已經不屬於中原人,甚至,連楚國人自己都不再說自己是中原人了。所以,當時中原各個諸侯國也並不會承認楚國,哪怕楚國很強大了,也並不能得到一眾中原諸侯國的認可。當然,總體實力上,楚國仍然是稍稍弱於齊國的。畢竟,齊國不隻是國力強盛,而且他們也有很強大的威望。齊國可以調動幾十個國家攻打楚國,但楚國地處南方,又不被中原各個諸侯國認可,所以也沒啥太多的同盟。”

這一解釋,眾人點點頭。

關於春秋時期一係列的不解,也在這時候完全明悟。

“隻是雖然齊國的實力稍稍在楚國之上,但他們也不敢輕易招惹楚國。所以,後麵哪怕楚國與齊國簽訂了盟約,但楚國仍然是繼續北上東進,不斷的滅掉其他一眾小國,一路擴大自己的領土。當然,他們在擴大領土的同時,楚國也忌憚齊國的實力,也不太會輕易招惹齊國。就這樣,楚國與齊國暗中較勁了十幾年時間。齊國的實力雖然也還不錯,但楚國亦在此時不斷的向北進攻,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甚至,到了後麵,齊國已經與楚國開始了正麵較量。齊國聯合一眾諸侯國攻打楚國的同盟國,但都被楚國輕鬆化解。直到管仲去世,齊桓公去世之後,楚國成為了當時最強的一個國家。”

不得不說。

楚國到了此時真的實在是太強太強了。

強大到,你都沒能想到,他們竟然能與齊國平起平坐。

甚至。

如果從單挑來說,楚國完全可以打敗齊國。

但縱然如此。

齊國在管仲以及齊桓公去世之後,他們亦還是被楚國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