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橋忍不住問道:“爸,你這麼矮,我根本都看不到你,到時候你怎麼給我量活兒呢?”
“……”
對啊,他現在的身高隻能夠到她的腰。
卻看林國棟老同誌搬來了一張小板凳,站了上去,大有睥睨天下的氣勢在:“這不簡單,到時候我站在凳子上跟你說相聲!”
林橋:“……”
真是活久見,她還是第一次見到捧哏演員是站在凳子上說的。
**
今晚的夜幕很快降臨。
林橋按照爸爸的要求,重新編排個相聲,主題是《爸爸去哪兒》。
正在馬來西亞的葉成錦絕不會想到:他們“母子”兩正在拿他當包袱(相聲術語:意思是笑料)開涮。
寫相聲段子講究個“三翻四抖”,也就是說相聲演員開講以後,需要經過再三的鋪墊、襯托,製造氣氛和故事環境,然後才能將包袱抖開以產生笑果,從而使得觀眾開懷大笑。③
這樣的相聲段子聽起來很容易寫,可實際上創造起來並不容易。
不過這難不倒林橋,她有相聲創作的基本功,最擅長結合生活實際來創作新的段子。眼下葉成錦拋棄了他們母子兩個,她便要把渣男的這些事跡寫成新的作品。
當然,相聲中不能指名道姓罵某某人,她便用暗諷比喻等手法,把葉成錦的好事通通寫上去。
她要讓葉成錦知道一件事:得罪誰,都不要得罪說相聲的。
林國棟對閨女寫的稿子信心十足,“你這些個段子寫的不錯,我們先練一練。”
“可我好久沒說相聲了。”林橋寫起來倒是容易,卻對上台這件事沒啥信心。
林國棟看出了她的緊張,問道:“怎麼,害怕到時候說錯了丟臉?”
林橋點了點頭,她牽著爸爸的小肉手手,自己倒是個孩子心態,“爸,您說相聲演員站在台上一定要放鬆下來,觀眾才能看出樂子來。可我好久沒跟您一起演出了。肯定會很緊張的,搞不好會嘴瓢說錯話。”
“不用緊張,跟一老頭子說相聲而已。”林國棟安慰道:“咱們又不是去大會堂表演,你怕什麼?”
“杜老爺子好歹是個老藝術家,我覺得,他肯定能看出我的水平不夠。”
“不夠就不夠吧,能接茬就行。”林國棟想讓她放鬆下來,便說起了往事:“所謂的相聲,發源於舊社會擺攤賣藝的口技活兒,講的是民間的趣事樂事,不講究什麼高雅風俗。我們這門手藝靠的是滑稽逗樂,自己表演的開心也是一種硬道理。你用你熟悉的方式去表演就好,放心,有爸爸給你量活兒,你的話落不了地!”
林橋點了點頭,她一下子不緊張了,還是爸爸講的對:大俗即是大雅,緊張什麼呢?根本沒有人強迫她按照教科書去表演。
相聲麼,自己說的開心才能讓彆人聽著也開心。
“還記得爸爸以前教你的老規矩嗎?”林國棟笑了笑,算是最後提點一下女兒。
“記得。”
他們乾曲藝這一行的有個不成文的老規矩:戲一開腔,鑼鼓喧囂,前方是聽眾,頭頂是鬼神。曾經的梨園開幕前都是要酬神的,無論台下再怎麼落寞,台上的演員都要把戲唱完,這就是尊重每一位觀眾,把他們當做衣食父母。
人生也一樣。開腔就沒有回頭路,隻能把這台戲唱的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
***
第二天,林橋便帶著兒子去了杜老師家。
杜小龍是當今相聲界的“元老”之一,輩分也是高的出奇。幾番寒暄下來,薑還是老的辣,杜小龍的態度是親切而不失距離。
要知道:像林橋這般上門拜訪,想“攀關係”的昔日學生,杜小龍沒見過上千個,也至少見過幾百個。所以甭指望一個小娃娃賣賣萌,就能套住老人家的心。
林國棟小朋友先是當著老人家的麵兒,背了幾段《報菜名》、《同仁堂》這樣的長段子貫口,杜小龍也隻是笑了笑,評價了一句:“你兒子記性不錯,將來大有可為。”
這點小活兒根本鎮不住老人家,林橋便拿出了殺手鐧來:“老師,今天我帶我兒子來拜訪您,是想給您看一段我們演的相聲。”
“哦,你們想母子一起表演相聲?”
杜小龍捋了一把胡須,這倒是新鮮有趣的活兒,連他都從來沒見過母子同台表演。
林國棟老同誌眨了眨大眼睛:“師爺爺,我特彆喜歡相聲,就做了媽媽的捧哏,我們一起排了一段本子。”
本子也是相聲行話,意思是新的原創劇本,杜小龍有了點興趣,無論如何,孩子的誌向都值得鼓勵,便道:“好吧,給我看看你們的活兒,我來看看這孩子的功夫如何。”
他們表演的這出相聲叫做:《爸爸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