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秦時風韻(70)三更(2 / 2)

甘羅有口舌之利,乃邦交之才。

人無全人,才無全才,都好!

嬴政就笑道:“宮宴之前,呂丞相將諸位賢才編纂文章,擇篇目送於寡人一閱。寡人記得有這麼一句,‘人固難全,權而用其長者,當舉也’,此文甚好!當喝之以彩!”

“彩!彩!彩!”

大殿之上,儘皆喝彩之聲。

桐桐默默點頭,這話的意思是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當權衡其能,善用其長處,此乃舉才用才之良法。

稍一靜下,甘羅又道:“小子於丞相府中,亦得以弘文,欲誦於大王一聽。”

“請!”

甘羅袖子一甩,看向穆歌,朗誦道:“明君者,非遍見萬物也,明於人之所執也……有術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

桐桐一愣,此文收錄在《呂氏春秋》裡!此時,《呂氏春秋》還未曾編纂完成,隻有個彆篇目。

呂不韋修此書,那就是無命題作文。你們就寫吧,大致的思想就是這個樣子,你們擅長寫什麼就寫什麼。

寫好了,給他看,他覺得好了,便收錄進去。就是這麼編書的。

這一篇可以說把呂不韋心中所想展現了個淋漓儘致,它的意思是:一個君王如何能成為一個聖明之君呢?那就是不一定非得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見,做君王隻要提綱挈領就好。君王不用事事都管,隻要管理百官即可。君王所管事情越少,國家就越是太平。

大致就是這個意思,這不就是叫國君彆管事,有事交給大臣便好嘛!

整個體現的就是一個思想——無為而治。

曆史上,呂不韋將此書中的篇章陸續進獻給嬴政,叫嬴政學習此書上的治國之道。十幾歲的少年,正是學習、吸收知識的時候。其實好些人到了二十來歲那個年紀,不也是三觀塑形期嘛。接收了什麼知識,大致就學成什麼樣子。

嬴政從十幾歲,到二十來歲,都在被呂不韋用這樣的思想影響著。

叫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嬴政未受影響。為了親政,嬴政表示會按照《呂氏春秋》的治國思想去治國,呂不韋當時為什麼就信了,且堅信不疑的還政了?

就是因為他真的影響了對方很多年,他沒想到嬴政一點沒受其影響。轉臉便被反噬,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嬴政吸納裡呂氏春秋裡很多精華,但有損他統治的,他一蓋沒接收。

其主見,其毅力,實屬罕見。

甘羅背誦,滔滔不絕。

穆歌一臉的赧然,未曾意識到這文章在這樣的場合背誦出來,代表著何意。

甘羅此子,鋒芒太盛,有咄咄逼人之勢。

李斯看看甘羅,轉臉又看呂不韋,再看看坐在上首聽的煞是認真的秦王,再看看長公主嘴角挑起的那一絲笑意。

此刻,他心中洞明:許是取呂不韋而代之之時日不遠了。

治國理念不同,君相不契合,如何能長久?

此大秦,非留不可!

甘羅背完,穆歌一躬到底:“竟是不知甘公子聰慧若此,有過目不忘之能。”

“過獎!過獎。”甘羅說完,看向韓非:“韓國公子與穆先生同門,亦與李斯李先生同門,為何一語不發。”

韓非張嘴欲說話,桐桐插話了,他一說就結巴,為人嗤笑,那又何必逼他開口。她笑道:“甘公子,韓非公子之文,文淵侯早已遞進宮內,大王亦是早能誦讀。先生所言,‘論世之事,因為之備’,此八字,大王印象深刻。”

甘羅又問這位長公主:“敢問長公主,大秦治國以法,其他諸學,大秦可用?”

此問尤其刁鑽!

桐桐笑道:“大秦以法治國,此未曾有變。然,大秦並非不用百家。我研習醫術數年,敢問,醫術為哪家?我大秦武器戰備獨步天下,敢問,此所用乃哪家?我大秦曾有張儀、蘇秦之輩遊說列國,敢問,這又是哪家?我大秦待百姓將士以仁義,敢問,這是哪家?若問大秦何以治國,私以為:大秦當兼容並蓄,博采眾家之長,隻要利於國,利於民,利於天下大一統,儘皆可用!無褒貶之意!”

嬴政抬掌以鼓,喝了一聲:“彩!”

“彩!彩!彩!”

大殿中又重新熱鬨了起來,不敢言語之人,越發的膽大起來。不管持何種樣觀點,爭先恐後的站起身來,站在大殿之中慷慨陳詞。

此酒宴,從晌午一直到掌燈時分,賓主儘歡。

將客人送走,嬴政獨自站在高處,良久。他一遍一遍的撫摸著秦王劍,一遍一遍的問自己:何日可親政?靜待成年日、及冠時麼?

他抽出秦王劍,第一次有了一種難以遏製的情緒,那便是:寡人要主宰這大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