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 秦時風韻(74)一更(1 / 2)

秦時風韻(74)

嬴政看著被引薦而來的鄭國:“韓人, 為何來秦修渠?”

鄭國滿臉儘皆遺憾:“韓國小國,民寡,無力興修水利以興民。而秦國則不同, 七國中, 唯秦國最強盛,人口最多。亦唯有秦國, 因蜀郡修都江堰, 使蜀地變為天府,受水利之利,必重水利甚於他國。唯有在秦國,小民一身所學方有施展餘地。”

嬴政看向掛著的輿圖:“引涇水入洛水?”

“正是!”鄭國走了過去,“大王且看, 關中之地雖為平原,然地勢並非無差。此平原乃是西北高,東南低。自涇水引水入洛水,利用高低地勢之差,使得水渠自然而流動。”

說著,手指在輿圖上挪動:“您看, 此乃平原屋脊,正是平原中最高線。自此開渠, 渠高於兩岸田地, 引渠水灌溉, 亦是自流灌溉。”

嬴政跟著站在地圖前,久久未語。

鄭國指著涇河邊一小山, “此山為仲山,山腳下為瓠口……”

桐桐想起關中之地流傳的民謠,前兩句是:九曲涇河彎, 衝出龍口入涇渠。

瓠口其實說的是河道的形狀,此處涇河拐數道彎,河麵寬闊,河道如同葫蘆形狀。

鄭國的手指又開始挪動:“此處為鹵地,而涇河含泥沙,泥沙為肥地養料,涇河水灌溉,此鹵地可為良田……”

桐桐又想起民謠的後兩句:灌溉良田難計數,鄭國儀址恩不忘。

後人不忘鄭國之恩,卻不知此時的鄭國心中懷著懷秦、疲秦、弱秦之念。

才這麼想完,就聽得嬴政扭臉問李斯:“此人乃客卿舉薦,客卿如何看?”

李斯看了鄭國一眼,好整以暇:“大王,臣以為,此乃韓國疲秦弱秦之策。”

桐桐不由的朝李斯看了一眼,而後看向鄭國。

鄭國眼裡的慌亂一閃而過,扭臉看向李斯:“大人何以這般揣測?”

李斯輕笑著看向鄭國,“你入秦便找我李斯,為何?”

“自是因大人與韓非公子有同窗之誼。”

“此話自相矛盾!韓非乃當今韓王韓然之子,乃韓國公子,你棄韓國就秦,卻希圖韓國公子的同窗為你引薦,行叛韓之事,豈不荒謬?”

鄭國馬上接話道:“大人謬誤!在下雖托人情,然心知大人與韓非公子素來不睦。韓非公子曲高和寡,此乃世人皆知。在下隻要假托其名,以先生之心胸,以對韓非公子之不喜,必能助我。此亦乃在下之謀也,大人不能以此來揣測在下真心。”

李斯冷笑,“想來鄭先生是不知長公主之能!鹹陽城中消息,若想封鎖,長公主能;而韓國呢?新鄭城中可有秘密?不若稍等些時日,派人去新鄭一探便知。韓王是否能做到滴水不漏!”

鄭國才要說話,嬴政一抬手,看看李斯,再看看鄭國,這才跟鄭國道:“你乃水利大家,然則乃多年之前過秦,未曾詳細探查。再則,山不移,川未必無改。你之諫言,寡人聽來甚是有理!然水利非小事,需得現探現查,方能服眾,也方能安寡人之心。”

他笑道:“不若,寡人派戍衛於你,另派官員隨行,如何?”

鄭國再叩首:“小人定不辱命。”

嬴政就朝外喊:“王翦何在?”

王翦自殿外而來:“翦在。”

“派人護衛鄭國,山川之地,野獸橫行,務必要護其周全。”

“諾!”王翦應著便退出去,然後吩咐屬下:“護其安全為其一,其二,看住他,不使其逃跑,無論接觸何人,所談何事,儘皆稟報,不得大意。”

嬴政在大殿之內又吩咐黃琮:“傳旨王綰——”

桐桐心說,王綰乃姚賈舉薦給呂不韋的,此人在算學一道上頗為擅長。

好似正史上,此人後來也做了秦國的宰相。

李斯引薦之人,著王翦派人保護,卻用呂不韋提拔起來的王綰跟隨。

挺有意思的安排。

王綰急匆匆而來,嬴政交代他:“需得以客卿之禮待鄭國,不得疏忽。”

“諾!”王綰應了,便請鄭國:“客卿請隨在下來。”

鄭國忙拱手告辭,跟著一步一步的退了出去。

等人都走了,嬴政才看桐桐:“阿姊,李先生所言,未必沒有可能。新鄭之動向,需得探查清楚。”

桐桐應了一聲:“我會著意留意新鄭消息,一有發現,必及時稟奏。”

嬴政點了頭,這才看李斯:“韓王未必能滴水不漏,但先生實乃滴水不漏之才。將心中猜測和盤托出,此乃臣不疑君之舉,寡人甚喜!先生此舉,亦教會政,為君者不疑臣。”

說著,朝李斯一禮:“先生受政一拜。”

李斯忙拱手,看著嬴政一時不能言。

桐桐便格外關注起新鄭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