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 秦時風韻(84)三更(1 / 2)

秦時風韻(84)

因著心裡憋著壞水, 這就需要夏太後配合。

桐桐隻能跟夏太後說:“需得您見見韓使,離故土思故人……難免。”

夏太後沉默了一下,而後便笑了:“韓國……終是走到頭了。”她將花剪下來端詳了端詳, 給桐桐簪於鬢角,“明日宣召韓使,請韓氏與成蟜作陪。”

正是此意!

韓使不僅自己進宮了, 帶了許多禮物, 更是帶著韓國的公主來了。

韓公主才十二三歲那般大小, 滯留鹹陽已然有近一年時間了。此公主乃韓王諸多公主中年齡合適的一位,在送來之前, 不過是不起眼一庶女,並無公主封號。

來了鹹陽, 未曾出過韓|使館。

此女說起來,跟韓氏乃是堂姑侄。

韓氏而今在宮中過的甚是清淨, 她看著這位公主麵色複雜:來作甚呢!不過又一可憐孩子罷了。

她笑著招手:“來!見過太王太後。”

韓公主見禮, “太王太後千秋。”

夏太後招手叫人:“來, 近前來。”

韓公主近前,微低著頭。

夏太後打量了這位公主, 才跟韓使說:“多年不聽鄉音,難免悵然。而今我年邁, 故土何樣已然不記得了。這些年,韓王使人來鹹陽,怕傷感, 也懶於見人。昨夜夢裡,又見父母親眷,竟是想起祖母……醒來依舊在秦宮。便想召你來問問,韓……可好?”

韓使眼含熱淚:“臣來之前, 還曾去夏大夫府上。夏大夫每提及太王太後,必痛哭。您若是想親人,我們此次帶了夏氏女為滕女,此女在外候著。”

乃夏太後侄孫女。

夏太後麵色便微微不悅:“當日,送我來鹹陽,離故土離親人,而今,何苦再叫孩子受這苦楚呢!”

說著話,還是將人宣進來了。

此女十四五歲的年紀,與夏太後的鼻子長的一模一樣。這種屬於家族遺傳,一看便知一家人。

這一見之下,夏太後想起了她剛來鹹陽時的樣子。夏家女離家一載,亦是有許多委屈之處。因此,隻一看見,便都眼淚汪汪。

哭的不能自抑了,韓使也尷尬。

桐桐就笑,而後勸夏太後:“您是真想故地了!不若,孫女抽閒暇之空,替您去一趟可好?”

夏太後一臉的猶豫:“千裡迢迢,又如何舍得你?”

桐桐真笑了:“鹹陽到新鄭也就一千裡左右!一千裡聽著遠,可八百裡急報,一日可達!便是一日跑五百裡,兩日便到。”

夏太後不哭了,“這般近麼?”

“是啊!沒您以為的那般遠。”桐桐就道:“若是快,一旬便歸。越是想多留幾日,必不逾月便歸。”

夏太後求證般的看向韓使:“當真若此?”

“正是!”

夏太後滿臉都是:“我記得來時走了許久許久……”

這般說著,連韓公主與夏家女也看向韓使:家真的不遠麼?

桐桐覺得倆女孩還挺可愛的:“若有人護送,坐馬車,也不過三五日可達。若是會騎馬,今兒早上出門,明兒晚上便能與家人用膳。因而,莫要哭了!若是不進宮,家就在那裡,想歸家絕非難事。”

夏太後忙道:“早知不遠,早令人回去看看了!既知不遠,那醜兒便去一趟吧。”

“諾!”

於是,韓使忙傳消息:秦太王太後有思鄉之念,著秦長公主歸鄉探看。

消息傳回韓國新鄭王宮,韓王問張平:“秦國此為何意?那贏蠶可不是善於之輩,近些年秦國大事,其中不乏此女參與。為探親而來,寡人不信。”

張平皺眉:“可鹹陽另有消息,鄭國之策雖被堪破,但因此策可行,又恰遇秦國遇澇災,秦相呂不韋又一力堅持,故而,修渠之事怕是有八|九成之把握!一旦此工程開工,秦必定無力東出。此女此來,該是無關戰事。”

韓王在大殿中踱步,而後宣召:“傳公子非!”

韓非在府中修書寫策論,鮮少入宮。突然被傳召,才知是秦長公主要來。

他站在大王麵前,見了禮:“臣已聽聞!贏蠶此來,目的必不單純。”

“哦?”韓王抬頭看他:“你與文淵侯相交莫逆,常有書信來往。又聽聞文淵侯曾引薦你與這位長公主相識……以你對此女的了解,她所為何來?”

韓非皺眉:“贏蠶受教於秦國數位先王,雖醜名在外,其實不然。其人飛揚端雅,英姿勃發……以醜為名,可見秦昭襄王對此女的偏愛。”

秦昭襄王,嬴稷,那老賊的眼光自是極好的!偏寵自有偏寵的道理,一定是此女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