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秦時風韻(87)三更(2 / 2)

桐桐朗聲而笑,從車輦上下來:“韓相,您忘了,當年我們姐弟是怎麼從趙國的虎狼窩中逃脫的?韓國比之趙國如何?韓相,您忘了,我二次去邯鄲,一路又是怎麼回的鹹陽,處處截殺,處處凶險,可有傷我分毫?”

說著,她就指著外麵:“去吧!派兵來啊!韓相,我便是不敵,死於新鄭,我也能篤定,韓國得為我陪葬。庶民無辜,然韓國宮室宗親、韓勳貴親眷,韓官員將士,無一人可生還。你若要賭,隻管去!”

張平與這位公主對視,良久之後,他笑了一下,行了一禮:“長公主勿要當真,臣玩笑而已。”

“我不曾玩笑。”桐桐朝他走了兩步:“韓相該明白,大秦曆代先王,東出之誌從未更改。三代先王薨逝時,蠶守護病榻之側。諄諄教導,殷殷囑托,我王不敢忘,贏蠶亦不敢忘!明知是疲秦之策,誰肯輕易就範?此戰,必須打!我不惜以身犯險而來,圖甚?滅韓,以韓之國力民力締造秦國水利,未嘗不是解決秦國困境之法。”

說著,她便解開外袍,脫下來扔於馬車之上。

張平一看,這位公主內著勁裝,甚至於軟甲,這是隨時準備廝殺的裝扮。

正說著呢,甘羅手持戰書而來,遞給張平:“此為戰書,謀劃秦國於前,羞辱我王於後,今秦使一行寧死於新鄭,亦不退讓。欲取我等項上人頭,隻管前來。甘羅已使人采買棺木,以示一雪前恥之決心。”

張平接了戰書,轉身出去了。

出去就下令:“圍使館,不可輕闖,不可傷人。”

“諾!”

大門關上了,桐桐看甘羅,甘羅嘴角一翹,兩人同時看向王翦。

王翦微微點頭:“奉長公主之命,二百將士已化為流民,聚集於新野城外。日暮可進城!”

桐桐低聲問:“所藏匿武器與韓國軍中所有是否相似?”

王翦點頭:“臣留意了,仿製極好,幾乎一模一樣。”

桐桐又問:“此二百人,口音可與當地一致?”

“是!相差無幾。”

善!桐桐看了外麵的看守一眼,給王翦使了眼色。

王翦了然,摸出匕首藏於袖手,而後看向其他護衛。這些人收起長兵刃,儘皆短刃出手……

“戰書?”韓王拿過來細看:“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張平就道:“秦王征戰之意盎然,被都尉言中了。他們意欲發滅國之兵,而後,以韓國庶民為徭役,興秦國水利。此確能解秦國眼下之困!而韓國之地,正好分給秦國將士。如此,正好完成移民,韓庶民便是想複國,可已無國土可複了!此計歹毒,奪江山,滅社稷,毀宗廟……”

韓王扶額,大殿中你一言我一語。

這個說:“以長公主為質,不信秦王不肯撤兵。”

那個說:“今日撤兵,那明日呢?明日我們手中可還有第二個長公主去解困局?”

正爭執的不可開交,外麵便腳步匆匆,有急報。

張平先問:“何事?”

“嘩變——嘩變——嘩變——”

外麵一聲緊似一聲,兩個將士架著一受傷將士前來,“嘩變——軍中嘩變——”說著,便指著受傷者身上的箭簇:“此乃軍中箭——”

張平與其他大臣上前查看:“確乃軍中箭!”

出大事了!外敵虎視眈眈,內裡卻有人想趁機生亂。

韓王起身:“守護王城,著人察查,何人因何事生亂。”

此時,韓安攜二百將士,穿戴、武器,與軍中人一般無二。

他站在高處:“將士們——將士們——請聽我一言。此次嘩變,大王不追究罪責!大王深知,將士們隻是不想打仗,不想將性命葬送於戰場。大王承諾,自此後,韓無大戰。與秦已談妥,兩國絕不交戰。”

守將本就含混,此次嘩變好生蹊蹺!冷箭射來,受傷者眾,為甚而起尚未查明,軍中彼此猜忌正鬨的不可開交,而後公子安來了。

聽此言,必是查清原委,奉大王之命而來。

不打仗,這是好事呀!

一時之間,守城軍傳遍了。山呼海嘯,喊著:

“大王萬年——”

“大王萬年——”

“大王萬年——”

……

宮內隱約聽見,去詢問之人尚未出宮門,公子安便來求見。

他孤身前來,一臉笑意的進了大殿:“父王!父王!亂已平——”

韓王大喜:“我兒如何平亂?”

“軍中反|戰,有將士聽聞將於秦國開戰,便要逃,被值夜之人發現,兩方起了衝突。一打起來,兩邊之人人數幾乎一般,誰勝誰負難料!兒臣事急從權,隻得承諾,不戰!”他說著,就朝外指:“您聽,將士歡喜難自抑!”

韓王上下打量此子:“好好好!”當真是寡人的好兒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