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 秦時風韻(90)三更(1 / 2)

秦時風韻(90)

桐桐回以密信, 隻說對韓後續之事,關於婚事她唯一一句便是:相伴者,夫妻!唯盼你夫妻相得,琴瑟和鳴。

嬴政收到信時, 關於那句隻看了, 未發一語, 隻是阿姊信上所說……他召蒙毅:“持此信, 速往雍城,聽文淵侯調令。”

蒙恬接替王翦,戍城鹹陽宮。

蒙毅留在嬴政身邊,接密令後立即便走。

人走了, 黃琮低聲奏報:“燕太子姬丹前來辭行。”

“請!”

姬丹被帶進來, 嬴政笑著起身:“如何?可要再陪寡人練劍?”

“今日隻為辭行而來。”姬丹深深一禮:“謝大王。”

嬴政歎氣:“寡人不舍, 但知你一心想歸國。實話相告, 此次事發突然, 怕諸國多思多慮。你在秦日久, 知秦國修水利之事為真!民生緊要,寡人不得不從。阿姊此行, 確有震懾韓國之意。

但亂自韓國內起。公子安效仿趙偃,意圖僭越儲位,此引發了內亂, 阿姊隻是就勢而為,與其他無關。燕國與秦國不接壤, 秦亦是不願燕國有過多的猜測, 引起更大的敵意,因而放你歸國。此乃公事!”

姬丹皺眉:“大王之意,我不歸國, 太子之位……”

嬴政擺手:“寡人無離間你們父子之意!況且,你與寡人同學,此有利有弊。你於燕國朝堂是否能立足,全憑你自己。”

“謝大王提醒!隻是此次不能跟長公主告彆,亦不能見甘羅……”

“甘羅乃邦交之臣,你若想他,以後出使燕國之事,交托於他!倒是阿姊……此一走,確難再見。不過,書信可來往,阿姊喜山川誌,喜精怪趣聞,你若有心,搜羅來予她做禮,隻怕她每日裡都得念叨你。”

姬丹莞爾一笑,這位長公主難得之處在於,與她相交,能感知到對等。她不總寬和,時而言語犀利,但從無惡意。玩笑中見親昵,熟悉之後便覺此人可深交,此無論敵友!

他再行禮:“請大王替外臣跟長公主道惱,就說丹感念長公主照拂,不能辭彆,引以為憾!丹盼著還能見長公主一麵,丹亦怕見長公主金麵。然心緒再繁複,外臣亦盼長公主喜樂安康。”

“好!”嬴政應著,親自送姬丹出宮,看著他坐上馬車,而後作彆。

車架動了,姬丹回首,喊道:“大□□盼著一生與大王為友……”莫要疆場之上兵戎相見!

嬴政沒有回答,隻站在原地:寡人注定一生無友!

韓宮,桐桐坐於大殿上,側坐於韓王王座以右。

大殿之上,儘皆韓臣。

桐桐開口道:“此次進宮隻為辭行。韓國日常事務,秦不乾涉;韓國官員任命,秦不乾涉;韓出於自身利益,用兵於除秦之外的任何諸侯國,秦不乾涉。韓勿用給秦朝奉!秦不從韓征收一粟一麻!免韓進貢之禮,無論珠寶或是奴仆;秦不從韓征徭役,韓人無須為秦服徭役……”

韓王與朝臣儘皆側目,此全不在他們預料之內。

桐桐接著又道:“秦對韓,有鎮撫之責。若遇災,韓可求助;若遇戰,韓可求助;若遇叛亂,韓可求助……”

條條都是恩澤!除了稱臣,獻出了玉璽,不索取,隻付出。

桐桐看韓王:“此詔乃秦王詔,可傳至韓國上下,告知臣民,以安其心。”

韓王看張平:此可有詐?

張平:“……”是否有詐,暫不考量。隻不索取這一點,就該告知臣民:大王是為了子民才稱臣獻璽,確有安撫人心之用。

韓王下令,將秦王詔昭告於韓國上下。

那事便辦完了,明日桐桐便返回鹹陽。

人一出宮,韓國君臣在宮中議事,而後達成一致:

但凡有災,無論大小,都該跟秦國求助。此做法,其一,可示弱;其二,補充國庫空虛。

但凡有戰,無論大小,能不求助就不求助,否則,容易引狼入室。秦兵進來容易,使得他們出去,隻怕不大容易。

但凡有叛亂,無論大小,自己內部解決,理由同上,不能給秦國給韓派兵以借口。

秦王詔在韓國傳的人儘皆知,韓稱臣於秦之事,亦是傳的天下儘知。

趙國,邯鄲,趙宮。

趙偃心情正好,倡後給他生育一子,他欲冊封此子為太子。

誰知此時,便聽到韓國跟秦稱臣。

趙偃大怒,起身徘徊:“韓王,蠢貨耳!稱臣之後,他們便如秦刀俎之肉,秦再對韓如何,他國亦管不得。”

郭開訕訕的笑:“韓國之事,與我們何乾?”

“韓王蠢!你亦蠢?你以為秦國清除韓國障礙之後,矛頭要對準何人?趙!”趙偃看郭開:“傳——傳趙高與毛遂,速去!”

郭開縮著肩膀,默默的退出去了。

趙高和毛遂被召進宮,趙偃問二人之策。

毛遂以為:“大王多慮!秦國迫使其稱臣,不外是給秦王立威。不用兵,而用謀,此證明秦國並不想用兵。因而,趙國亦可安然度日。”

趙偃心裡一鬆,而後看向趙高:“你之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