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風韻(91)一更(1 / 2)

秦時風韻(91)

魏國。

魏王看向魏無忌:“趙國可, 為何魏國不可?”

“此乃助秦滅韓之策,大王欲助嬴政小兒?”魏無忌坐於大殿之上,“趙定有秦之耳目!我魏國更當謹慎以待!秦賊狡詐, 莫要中計!”

魏王微微不悅:“韓予秦稱臣, 予趙糧草, 若不予魏, 豈非輕慢於我魏國?韓寡民小國耳, 其財寡人不入眼。可若是韓無敬畏之心,寡人顏麵何在?”

蘇代便道:“請韓送珍寶若何?”

“韓卑微若此, 何來珍寶?”

“美人若何?”

魏王沉吟一瞬:“雖無甚美人, 然若甄選而來,以充人口未嘗不可。”說著便看蘇代:“蘇愛卿為使,出使韓國。”

“諾!”

魏王說著便起身,甩袖而走。

魏無忌交代蘇代:“不可多要, 聲勢可大, 事不可做絕!”

“諾!”

魏王回寢宮, 龍陽君坐於案幾之側, 不言不語,亦未起身見禮。

“卿為何不悅?”魏王坐過去, 挨著龍陽君, “何人議論卿家?”

龍陽君抬眼看魏王:“大王可記得承諾過臣甚事?”

魏王皺眉,思量再三:“寡人承諾卿良多, 卿今日為何事?”

“君已忘垂釣之事?”

魏王恍然, 昔日二人垂釣,龍陽君釣十數魚,不喜反垂淚。問之,方知他憂心, 怕寡人移情彆戀。

他說:“始得魚,甚喜。後得益大,便欲棄前之所得也。”

剛開始釣到魚挺高興的,可後來釣的魚越來越大,他便不想要前麵釣的魚,而更喜歡後麵釣到的大魚。

他自謙說,以他醜陋的容貌都能侍奉在大王左右,且因此被封為龍陽君。以至於人人都奉承他,走在路上儘皆為他避讓之人。這般尊貴,那天下的美人何其多,若是知他這般都能被大王寵幸,那他們必是會爭先恐後跑來侍奉大王。

他們便是後來釣到的更大的魚,而我就是最開始釣到的小魚而已。

大王必定也如他一般,隻喜後麵釣來的大魚,而不喜最初釣起的小魚。

龍陽君再問:“大王已忘昔年垂釣之事?”

魏王哈哈大笑,“不曾忘!何曾敢忘?昔年因卿心中憂慮,且為此垂淚,寡人便於四境之內布令,有敢言美人者——誅其族!”

說完,便看向侍者:“去傳召蘇愛卿,告知他,出使韓國,不討美人。力士若乾即可,討來於龍陽君牽馬禦車。”

侍者匆忙去傳旨,魏王這才看龍陽君:“卿以為若何?可歡喜了?”

龍陽君笑了:“年歲無情,臣終有顏色不在之日。他日,萬望君記得今日之情,莫忘!莫忘!”

魏王悵然,與他正發冠:“寡人活一日,與卿恩愛一日,此生必不負卿。”

蘇代:“……”君王之命,朝令夕改?

他看向與他一同出宮的信陵君:“該當如何?”

魏無忌看著那侍者冷笑,而後拂袖而去。

侍者垂手,看著信陵君遠去的背影,回去複命:“……信陵君多有不悅,拂袖而去。”

魏王亦是冷然一笑,叛魏叛君者,匹夫也。

龍陽君遞了茶過去,未敢發一言:昔年信陵君竊符救趙,持符要代領兵馬!彼時領軍將軍晉鄙對此心有懷疑,信陵君便令門客力士朱亥殺死晉鄙,晉鄙死於朱亥鐵錘之下,信陵君這才奪兵權引兵救趙。

因此,大王一直不信信陵君,信陵君亦怕大王殺他,因為滯留趙國多年。

趙國平原君趙勝之夫人,乃信陵君之姐。

後,秦派蒙驁攻魏,大王才命人請信陵君歸,拜為上將軍。信陵君領五國兵馬聯縱,擊敗蒙驁,自此,威望大勝。

不止在魏國威望重,更是在列國中有赫赫威名。

隻是,昔日裂痕猶在,而今,大王滿耳儘皆信陵君之讒言。不知何故,晉鄙舊部儘皆於大王麵前言信陵君是非。

而大王與信陵君在國事上,分歧越發分明。

直至晚上,侍奉之人退去,龍陽君才敢說:“因信陵君之威,秦國不敢來犯。大王便是不喜,亦當以魏國為重,莫要使得君臣不合,引來外賊。”

魏王起身,朝外走去。

龍陽君拉住:“大王惱了?”

“卿欲言國事?”

龍陽君麵色一白,跪下身去:“臣僭越!萬死!”

魏王低頭看他:“卿若欲站立朝堂,寡人恩準,若何?”

“大王,臣願伴君側,安敢有立朝堂之念?”

魏王這才扶起他:“伴君於床榻欲白首者,切記,莫論國事!”

“諾!”

桐桐歸鹹陽,天已冷。

洗漱之後,蜀生便急匆匆進來了:“諸國公主送來請帖,欲拜訪長公主。”

劉女擺了飯:“先用膳,莫急莫急。”

桐桐披散著頭發自屏風後出來,而後接了帖子,一一翻開。而後將楚國公主的帖子單獨拿出來,放在案幾上:六份帖子,唯有楚國公主的帖子是秦文書寫。

楚王公主極多,十數位不止。想來並非人人都習秦文,可能習得秦文,在眾多公主中脫穎而出,就證明……若非她母親有成算,便是她自身有成算。

她問劉女說:“阿母,楚國公主……其母出自哪家?”

“項國後人,姬姓。”

桐桐恍然,項燕、項羽,他們都是周王室分封項國後人。其祖上乃周文王之子,周文王分封項國,其後人便為姬姓項氏。

後來項國被魯國所滅,魯國又被楚國所滅,於是,原項國自然就歸入楚國版圖。

曆史上,項羽曾被楚懷王冊封為魯公,原因就是:項國被魯所滅,可以說項羽也是魯國人。

她拿著拜帖翻看,說蜀生:“回複羋夫人,就說,下午我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