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秦時風韻(105)三更(1 / 2)

秦時風韻(105)

桐桐將賬簿放回去, 坐在邊上給四爺撈麵。

四爺繼續跟嬴政說話:“軍中老卒,戰力弱小,可撤。流民湧入, 彼時納入流民,正可防止流民鬨事。相互摻雜, 彼此為依, 時日久了, 儘皆化為秦人。”

嬴政再次問詢:“此事事關國策,寡人需得親去雍城, 看過才好決定。”

“可!大王隨時可去雍城。”

桐桐把碗遞給四爺:這是給嬴政兜底了。若要興兵以平天下, 那便去吧。水利該修,那便修, 換個法子便是, 必不至於耽擱大事。

秦國君臣夜夜不得安枕, 謀劃前路該如何走。

此時, 龐煖入楚國,站立於楚國朝堂之上。

楚王設宴, 款待龐煖。

龐煖說起了聯縱之事:“……秦滅趙之心不死,若給惡狼以時機,反撲而來, 當如何?趙欲聯縱抗秦,亦是為五國除去威脅。此時若不興兵,隻怕為時晚矣。”

楚王舉著酒觴:“嘗嘗——嘗嘗魚糕,此魚糕味甚美!秦國夫人送信歸來, 言說此美味,秦太王太後喜歡,秦王喜歡, 秦長公主亦愛不自勝……”說著,便哈哈大笑起來,“趙使嘗嘗,一嘗便知。”

龐煖看著桌上的美酒佳肴冷笑:“楚王莫不是忘了,秦王為王,為何楚公主為夫人?王後之位,欲給何人?隻冊封一夫人,您便以為此乃兩國聯姻,殊不知,正是秦王奸詐,有推脫之嫌!若不然,楚可遣使往秦,問秦王,何時冊封楚公主為王後。若是秦王真有心,即刻冊封又有何難?若是不能,必為推脫之意!隻怕趙國被其吞並之後,下一個非楚國莫屬。”

楚王麵色微微一變,看向屈鵬、昭略:“二位卿家以為若何?”

“遣使臣一去,再歸需得來年。”屈鵬便道:“莫若先請趙使回趙,來年若有消息,再議不遲。”

龐煖微微有些失望,便不再多言。

楚宮多美味,美人纖腰著青裳,奏雅音翩翩起舞。美酒佳肴、雅音歌舞,當真是一派和樂之色。

從楚宮而出,後有一人追了過來:“老將軍留步。”

龐煖站住腳,回頭去看,拱手道:“項柱國。”

“老將軍客氣!”項燕還禮,陪著龐煖出宮:“老將軍聯縱之策,項燕以為,可行。”

龐煖搖頭:“隻可惜,貴君王無征戰之心。”

項燕沉吟:“老將軍,此事不能操之過急。不若等使臣從秦國歸來,再議不遲。這些日子,不若請老將軍去項府小住……”

“不可!不可!老夫得回趙,將此中原委告知於我王。若不然,朝中怕有非議。”

項燕便不再勉強:“項某送老將軍。”

遊說楚國之事未成,龐煖原本尚有些泄氣。可自楚國而歸,沿途見楚人逃亡者眾。楚國姓一味的圈占田地,對百姓盤剝甚重。

聽聞,耕作一年,一家人尚需得拋棄家中老者,才能養活家中幼兒。

如此這般,民不逃,又能如何?

逃民能去何處?入秦者眾。

秦不排斥外來之民,入秦之民,隻要去官府登記,與秦民待遇無二。

若是逃民多,則來年無人為公卿之家耕種,田地必然荒蕪。此,秦必犯眾國之利,如此,各國朝中大人,才會答應興兵聯縱以伐秦!

此倒為契機,當稟告大王,放消息於各國,將流民之事渲染擴大了宣揚出去。

回到邯鄲,他為趙偃獻計。

趙偃問說:“若此,必各國流民湧入秦國!我趙國……”

“我趙國恨秦入骨,無百姓肯入秦。廉頗之流,不說也罷。”龐煖就又道:“諸國流民入秦國,秦國何以應對?流民需得有飯食,若無飯可用,必為禍。若是敢將流民拒之門外,此便是自毀根基。”

“彩!彩!彩!”趙偃看向郭開和趙高,又說毛遂:“看看!看看!此方為計策!”

正議事,侍從有報:“姚賈為秦使,送前太子趙佾歸國!”

一時之間,滿大殿皆靜。

趙偃起身,在大殿裡徘徊,而後看向郭開,正要說話,郭開看向龐煖,趙偃便住嘴了。

郭開跟龐煖道:“老將軍,公子佾已離邯鄲數年,大王許久未見兄長。先王薨逝,秦國狼心,未送公子佾回國吊唁。此時突然歸來,大王要稟報於先王知曉……”

“正是!正是!”趙偃忙道,“寡人正要去奉先宮,老將軍一路勞頓,暫回歇息。他日寡人召你進宮,再議大事!”

龐煖如何看不懂這君臣的眉眼官司,他心中歎氣,拱手允諾,退了出來。

人一走,趙偃便急了:“廉頗去國,朝中對寡人非議之聲日隆,私下皆非議,都言說是寡人為保你,驅離了廉頗。更有甚者,儘皆言先太子之賢!此時,趙佾回邯鄲,朝中人心必亂。”

郭開就笑:“大王莫急!您是大王,他回來也已然晚了。”

“蠢貨!你知曉甚麼?”趙偃問他:“平原君趙勝乃是何人?惠文王之弟,先王之叔父,寡人之叔祖父。他為趙國丞相多年。而今,趙佾回邯鄲,便是無人覬覦寡人之位,那朝中必有重用趙佾之聲。若是去趙佾太子尊號,必封為君。他在秦為質子,於國有功,封君乃應有之意。以君之爵位,若再重用,便不給丞相之位,那宗室之長,總該給!”

宗室之長,就如秦國之贏傒,何等重要之位。

趙偃看向郭開:“彼時,寡人做什麼錯什麼!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