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秦時風韻(107)二更(1 / 2)

秦時風韻(107)

嬴政看蒙驁與王齕:“二位上將軍以為, 長公主此法是否可行?”

蒙驁往前兩步,點了點函穀關:“諸國欲攻秦,唯有函穀關。函穀關外設伏, 若想全殲,難!五國各自為營, 難以成合力!若發現中計,必各自為戰, 潰逃撤散。若能殲敵過半,已然僥幸。若想全殲,臣以為——難。”

王齕也看向桐桐:“長公主, 關外地勢開闊,道路通達,便是設伏, 亦不能全殲。”

桐桐反問:“那為何不在關內設伏。放其入關, 而後關閉關隘。甕中捉鱉, 關門打狗, 焉有不勝之理。”

李斯與呂不韋同時喊了一聲:“不可!”

桐桐:“……”為什麼呀?出兵佯裝不敵, 退入關內。對方也正是覺得秦實力衰弱才進攻,隻要做的真, 必能上當,放其進來, 而後合圍, 必能全殲。

呂不韋忙道:“長公主,萬一呢?”

什麼?

“事有萬一,從無萬全之法。一旦有萬一,縱兵入關,便可直抵鹹陽。若是如此, 關中儘失!我大秦六世之積澱,必將毀於一旦。”呂不韋搖頭:“長公主甕中之鱉此法,臣以為不妥。”

李斯點頭:“長公主,攻伐需得穩為上,穩中推進,此方為謀國之策。秦國土一步一步增大,那是數代人穩中求進所得,細數來,無一冒險之人。因此,臣認同丞相之言,不妥!不妥。”

尉繚跟著點頭:“滅其精銳,損傷列國根本,或以震懾列國,此策,善!甕中捉鱉,關門打狗,長公主此法未必不好,若甕不是關中,若關上門危害不到鹹陽,那此法亦為善!”

說著,朝桐桐歉意的搖頭:“長公主,法是好法,然所用之地不對,此策臣亦反對。”

桐桐:“……”所以,蒙驁和王齕不是想不到在關內設伏,他們壓根就沒那麼去想,以規避其風險。

她看四爺:其實真不至於。

四爺白了她一眼,“臣亦以為長公主此法,不穩當。”

桐桐:“……”

贏傒左右看看,就說她:“醜兒呀,我贏氏墳塋儘皆鹹陽之外,若有萬一……”

桐桐:“……”合著,無一人同意。

嬴政:也不是無人同意!促成合縱,合圍列國精銳,震懾列國,此法可行!爭執隻在設伏地點,從眾穩妥,便當從眾。

那麼問題是:怎麼能幫趙國達成此事呢?

桐桐看呂不韋:“我之前誆騙郭開,言稱呂丞相發國難之財,發水利之財,不若,請李斯大人上折子,清查賬目。”

呂不韋指了指自己:“臣……何敢?”

“做戲!做戲耳!”桐桐說著,就看四爺:“文淵君以為呢?”

四爺還給呂不韋出主意:“您乃丞相,被李斯大人這般挑釁,當立威!您正修書,不如將您所修之書,完成之篇章放置於城門口,請天下士子指正。看看可有人敢來指正於您,若是真有此等狂生,您給攆出鹹陽;若是有官吏敢於挑釁於您,您便罷其官職……”

呂不韋:“…………”

尉繚心道:呂相啊呂相,此乃救你之策。

一國丞相才幾年,你便富可敵國;修書為大秦立國策,輕狂了。

若真有不妥,此時你尚未走遠,又因為國設計之故,便有不妥,亦非大事。

他隻能道:“此確乃無奈之舉!天下皆知長公主把控消息之能,秦國放消息,諸國未必信。除非確有事發生,此事足以影響朝局。而今,能使得朝堂動蕩,非二位之爭不可。”

李斯:“……”這又何嘗不是敲打?長公主以此法將話挑在了明麵上:你二人爭執,其害甚大。

他忙欠身:“李斯知錯!定當配合朝廷惑敵!”

嬴政看呂不韋:“丞相,委屈你了。”

“豈敢?豈敢!”

於是,這個冬日秦國市井極為熱鬨。李斯彈劾呂不韋,呂不韋身為丞相,威風八麵,以修書為由試探朝中人心,凡是不能馬首是瞻者,儘皆罷免。

丞相之爭,在秦國越演越烈。

朝堂之爭,那是貴人們關注之事,庶民聽也聽不懂。他們隻關注哪裡能找到飯吃!

一則,民間流言,秦國有糧有田,逃去可活命,此乃各國庶民關注之事;

一則,市井流言,秦國朝堂亂了,丞相之爭,李斯和呂不韋相互攻伐,互不相讓。

而秦國,軍中亦有奏報,戍邊之軍與楚、魏、燕、齊皆有衝突。

原因便是這四國皆有逃民入秦!各國不許百姓逃跑,若發現逃亡者,即刻羈押。往往是逃者十人,過境者五六而已。

列國駐兵追逃民,一旦過境,秦國必管。

秦國之律,入秦境之民,便為秦人。越境抓捕秦人,法不容也。

而他國卻覺得,我追我國逃民,與爾何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