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秦時風韻(108)三更(1 / 2)

秦時風韻(108)

一趟楚國之行, 說服了楚國出兵。

龐煖帶趙高得去魏國,說服魏國出兵。

路途遇雨,一耽擱便是十數日。便是能動身, 路途亦是難行。

趙高坐在車架上,路上話甚少。魏國這般境況, 如何與秦抗衡?隻趙、魏國兩國看來,儘皆非秦國之敵手。便是兩國聯手, 亦非秦國之敵!

而魏國……魏國!趙魏邊境從未安寧,之前若不是秦長公主坑了郭開,趙魏不就打起來了嗎?為此, 趙國失了廉頗,損失極大。

而今再去魏國,會如何?

“暴秦惡趙!”魏王冷笑連連, “伐秦, 該!與趙國共同伐秦?不該!寡人怕背後之箭自趙來。”

魏無忌:“……”此等大事, 焉能以好惡來分?他便道:“大王!趙使已至。魏趙征伐百年, 然此次則不同!秦若興兵東出, 韓收入囊中之後,趙便為下一個必征伐對象。此時, 趙最大之敵乃秦國,並非魏國。此時, 趙求和之心為真, 您所言背後謀算之事,趙不敢做。”

魏王沉默,看向魏無忌:“寡人不欲出兵……”

“大王,軍中請戰之聲甚大。”魏無忌看向大王:“大王要枉顧軍中將士呼聲麼?將士有勇,敢效以死命。君王卻無一戰之勇麼?”

魏王:“……”激將之法?亦或是以爾在軍中之威脅迫君王?

他滿麵怒色, 一點點收斂,而後道:“既然軍中請戰之聲渲然,那便請趙使!”

龐煖在朝堂之間見魏王,初一見麵,魏王便直接道:“寡人知你此來何意,然則,寡人有顧慮。怕趙國暗算於魏國!”

“豈會?諸國為盟,歃血為誓,豈可背信棄義?”

魏王大聲笑了,嘲諷般的問道:“背信棄義?趙王可曾有信義?趙王之信義,便是趙佾死的不明不白。”

龐煖極儘隱忍:“魏王,我王誠心誠意……”

“誠心誠意,乃是知趙國危在旦夕,且趙非秦國敵手。而今,你趙國求我魏國,並非魏國求助於趙國……”

龐煖應話道:“若趙不存,魏楚危矣!趙乃魏楚之屏障,屏障存,魏楚安;屏障不存,魏楚亡,亦不過是年五載之事。此伐秦,為趙,亦為魏楚。

兩國之間,當摒棄恩怨、偏見,唯有如此,才能合力抗秦。至於我趙國公子為何死,如何死,此乃趙事,與而今事無甚乾係,亦與人之品性,無乾!”

魏王沉吟:“此言有理!不論趙偃是君子,亦或是小人,利益一致,可合作。”

說著,便看向魏無忌:“寡人信不過趙人,因而對此次伐秦,未有樂觀之念。若是耗費極多,最終卻伐而不勝……寡人無顏對子民呐。”

魏無忌:“……”他忙道:“此乃為國之策,便有不勝,此亦乃兵家常事……”

魏王反問:“卿亦無必勝之念麼?”

“並非如此!”魏無忌忙道:“臣以為,若為國故,不當瞻前顧後。”

魏王一臉沉吟模樣:“若是君如此堅持……寡人倒是不好阻攔!既然如此,那一切以君之意為先。”

魏無忌忙允諾:“臣即日整軍。”

趙高全程聽著,這分明就是君臣在較勁。此戰若是勝了,當然好,此乃魏王之功也;此戰若是敗了,魏王此言便可將罪責全推在魏無忌身上。此可打擊魏無忌於魏國的威信。

君臣不和至此,魏國休矣!

是的!魏王密詔親信將屬:“魏無忌曾竊符救趙,曾殺我魏國將領奪軍權,更曾逃亡趙國十年,而今,他又力主以趙為首伐秦,你當防備,他犧牲我魏國將士之命,再助趙國。並非寡人多疑,而是,他曾做過此等事,不得不防!”

“諾!臣定當謹慎,不論何人,休想以我魏國將士之命鋪路!”

“善!”

莫管魏國君臣如何,在龐煖看來,又說服一國。

有楚、魏兩國應答,燕國是否容易說服呢?

至燕國,已然五月,天熱了起來。

燕王喜聽聞趙國使臣來聯縱,他哈哈哈大笑起來,撩起衣袍,附身問太子姬丹:“如此說來,趙國危矣!此時,若是對趙興兵,若何?趙國必不敢打,那不若割城池於燕……”

姬丹:“……”他急忙搖頭:“不可!父王,萬萬不可。”

燕王喜斜睨太子一眼:“膽小若鼠!寡人何以生出此等劣子。那趙國李牧,而今還在燕國邊境虎視眈眈,此時與寡人聯縱,趙國可有誠意?”

姬丹低了頭,半晌才道:“兒曾與嬴政同學,秦人之心,秦人之性,秦人之誌向,兒深受感染。趙國並非危言聳聽,秦國一吞天下之雄心,一直尚在。

韓已滅,韓宗室儘皆圈禁,無人知韓王去向。父王,而今所剩五國,任何一國,都無法抗秦。若今日燕不聯縱,他日燕國大禍臨頭,何人來救?

生死存亡關頭,若隻顧眼前利益,非趙國割城池方去救,那他日,燕國有難,若是逼您以兒之頭顱換平安,您亦要相從?”

燕王喜沉默,而後擺手,令太子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