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秦時風韻(129)三更(1 / 2)

秦時風韻(129)

趙偃來鹹陽, 嬴政親迎。

當年那個在帳篷裡的孩童長的這般高大了。他尤記得,因為身形不夠,嬴政是騎在贏蠶的脖子上, 兩個人搭成個大人的模樣, 這才混了出去。

而今迎麵走來的秦王,高大壯碩, 英姿勃發, 一派王者氣度。

趙偃大笑:“王見王,許久未有此勝景。”

嬴政亦是大笑:“趙王謬矣,政兩年前才見了韓王, 而今又見趙王, 王見王,寡人所欲也!”

趙偃:“……”你要滅我之心我已儘知!

嬴政越發大笑, 上前攜了趙偃的手:“趙王, 請上車。”

二王共戰車,兩側分彆為護送趙偃之趙軍和護衛嬴政的秦軍。

戰車自中路穿過, 兩軍將士相對而站。

秦軍呼喝一聲‘謔’,趙軍必回一聲‘謔’, 相互仇視,劍拔弩張。

趙王看見的是秦人昂揚的戰意, 嬴政看見的是趙軍眼中的不肯屈服。

章台宮設宴,趙王再次見到了贏蠶。

雙十年華一貴婦, 倒是有幾分可與桃李爭芬芳之意。

桐桐散漫的見禮:“趙王。”

趙王還半禮,一臉的似笑非笑:“倒是寡人錯看了公主!果然女大十八變, 長公主桃李之色,文淵君好福氣呐。”

秦臣儘皆怒目而視:秦長公主之容貌可容不得你來評!

桐桐卻隻笑:“當年曾祖在世時,蠶便誇下海口, 定要傾國傾城。而今,趙王親口誇讚,那蠶這是不曾辜負曾祖之願呐!”

說著,便看先秦臣:“先昭襄王之遺願,便是再小,蠶亦不敢忘!諸位大人,我大秦曆代先王之願,可敢或忘?”

“不敢——”

“不敢——”

“不敢——”

趙王:“……”秦國曆代先王之願為何?滅六國,天下一!

這個贏蠶,口齒還是這般淩厲,一點下風也不落!

四爺陪嬴政在後殿,站在走廊之上,大殿之內所有動靜儘皆可入耳。

“此人知道能順利而歸,因而肆意了些。”四爺低聲道,“大王不妨強橫些,以禮相待,大可不必。”

嬴政正有此意:“寡人年少親政,傲視於諸國!本就不將趙偃放在眼裡,而今不收著性子便是了。”

於是,趙偃所見秦王,當真是傲氣。

就見他姍姍來遲,隻隨意的擺擺手,並未有王見王之禮儀。

趙偃麵色微微一變,趙蔥便起身:“秦王,我王在此,您失禮了。”

嬴政舉起酒觴:“失了何禮?趙謊稱與秦聯縱,實則,乃是秦國兵臨城下,趙國的保國之策,寡人焉能堪不破此計?

再則,秦趙世仇,秦如何敢與之聯縱?這豈不是給趙國背刺我秦國之機?趙王此行,看似懷揣蜜果善意拳拳,可其實呢?

蜜果之心乃至DU之物,食之必死無疑。秦迎八方來客,但唯不喜惡客。對惡客,若還需寡人以禮相待,是否有為難寡人之嫌?”

趙蔥才要說話,趙偃卻笑了:“將軍退下!”

諾!

趙蔥恭敬以退,趙偃看向嬴政:“秦王所言極是,寡人前來,確實乃救國之策。然則,此於秦國而言,有利而無害。楚國最難攻克,秦當有此共識。有趙相助,秦必可攻克亂局中的楚國。莫不是秦王懼怕趙國,怕我趙國借機重興,難以攻克?”

“激將?”嬴政哈哈大笑:“其實,先攻趙,可;先取楚,亦可。我大秦之現狀,不懼諸國。再則,燕國深恨趙國,若秦與趙滅楚,他日,趙王不怕秦與燕聯盟,再滅趙?”

趙偃身子往前一探:“那是他日之事了!今日可不死,今日可安枕。他日之危,再謀他日之策便是。”

嬴政肆意而笑:“如此說,趙王怕了?”

趙偃咬牙點頭:“寡人確實怕了。”

嬴政看著趙偃的眼睛,低聲道:“昔年在趙,軍營,帳篷,所受奚落,政一日不曾忘。”

趙偃:“……”原來如此!若是這般,倒是好辦了。

受些奚落,叫嬴政出了胸口惡氣。若是他之蔑視可給趙國爭取一線生機,那寡人便受此蔑視便是了。

嬴政咧嘴一笑,聲音更低:“趙王,你知對敵最殘忍的懲罰是甚?”

“甚?”

“可殺而不殺,讓他日日驚懼,日日擔驚受怕、提心吊膽。”嬴政眼裡全是戲謔:“寡人在邯鄲,曾受此苦噩!當日政便發誓,必要趙王受我當年所受之苦。彼時,趙國先王尚在人世,寡人報複不了他!但你活著。”

趙偃:“……”嬴政小兒,得誌便張狂,驕橫若此,豈能長久?

嬴政滿是睥睨之態:“爾等是如何羞辱我母,如何羞辱寡人,樁樁件件,字字言言,猶如昨日。聽聞,你宮中舞姬,儘皆紅衣女,此乃何意?趙偃,寡人若不能叫你日日煎熬,如受淩遲之苦,如何能解寡人心中之恨。”

趙偃:“……”驕傲自大,少年心性,果不沉穩。他問道:“這麼說,秦國可與趙國聯盟?”

嬴政笑了,問呂不韋:“丞相,趙王問,秦國可與趙國為盟乎?”

呂不韋起身,拱手道:“大王,不可!早定之事,便不再更改了。”

嬴政又問李斯:“廷尉,趙王問,秦國可與趙國為盟乎?”

李斯起身,麵露蔑色:“大王,此非必要之事!徒增麻煩而已。貓捉鼠,乃為充饑,不為玩鬨!”

嬴政又揚著下巴問主婿:“文淵君,秦國可與趙國為盟乎?”

四爺起身:“隨大王之心便罷了!皆可。”

嬴政便笑了,又看阿姊:“阿姊,秦國可與趙國為盟乎?”

桐桐朝趙偃看了一眼,這才笑道:“趙國不足為慮!”說著,便起身,親手為嬴政斟酒,而後低聲說話,隻嬴政與趙王可聞。

她說:“……我知你心中有氣!你隨心即可。莫要怕耽擱國事,若他日趙果然不好剪滅,你還有阿姊在!彼時,阿姊便帶人,一把火燒了邯鄲城。那等惡地,燒便燒了。大王放心,邯鄲——我可來去自由,不驚動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