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萬裡扶搖(176)一更(1 / 2)

萬裡扶搖(176)

四爺回來的時候本就晚了!

隻要他在京城, 一般下衙之後他會有一半的時間先回金家,跟金鎮北一起吃個晚飯,而後說說話,等他睡下了, 他才回來。

今兒就是, 跟金鎮北聊到很晚了, 看著他睡下,到家的時候想著桐桐也該歇了吧。

結果醜妮說:“羅大人沒走, 還在書房呢。”

四爺擺手叫人家早點去休息,這才往書房去。可還沒到跟前呢,就聽到高一聲低一聲的爭論聲。裡麵的燈亮著, 書房的窗簾沒有拉上,能從窗外看見裡麵的情形。

桐桐坐在主位,靠在椅背上, 麵無表情。

羅君如看起來很激動,站在書案的另一邊,手不住的拍著書案。放在書案上的文竹因為她的拍打,嬌嫩的枝條不停的顫抖著。

具體說了什麼,他沒再靠近。隻看見桐桐的表情從麵無表情的嚴肅到逐漸的平和。雖都是臉上無甚表情,但明顯的, 她心裡的想頭大概又變了。

或者說,她不想爭論了。

四爺轉身先回後院, 這倆估計也說不了多長時間了。

果不其然, 他洗漱出來, 桐桐已經回來了,靠在榻上不知道在琢磨什麼呢。

四爺看她,伸手點了點她的鼻子, “梳洗去!叫腦子歇歇。”

桐桐洗去了,泡在浴桶裡,渾身放鬆下來了,她這才跟四爺說:“我被德閣老給帶偏了。”

嗯?

“德閣老考慮的沒錯,但我若順著她的思路走,那我就錯了。”桐桐歎氣,“事情起的突然,這不同於朝堂上的相互攻訐,也不同於黨爭……這甚至不同於變法中產生的分歧。”

四爺就笑了,“你得重新翻回去看曆史,幾千年的曆史,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大碰撞隻有兩次。每當大爭論結束,都能迎來一次強盛期,因而,而今的爭論絕不是壞事。”

是啊!這是剛才自己坐在羅君如的麵前才想明白的。

“春秋戰國,彼時周王室衰落,禮樂崩壞,外族入侵,自此諸侯爭霸開始。於是百家爭鳴,若是從周王室東遷開始算,到始皇帝一統天下,這中間經曆了五百年。這才有了後來兩千年間的主流思想,道家、儒家、法家。”

桐桐點頭,越想越覺得有點味道了。

“而後是漢末,儒家禮教僵化,它的學說並不能解決當時的問題,例如豪強兼並、階層固化,這就導致了漢末天下大亂。

儒家的禮教強化的是等級,等級分明,意味著不平等現象嚴重。那個時期道家衍生出玄學。也是那個時期,佛家給了答案,佛家說眾生平等。

於是,才有了隋唐打破門閥世家的科舉製度,而佛、道也在那個時期大興!

如果非要界定的話,這次思想碰撞持續的時間應該從魏晉南北朝算起,到隋朝的建立,這中間間隔了三百八十年左右。”

桐桐拍打了一下水花:“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可能麵臨的是第三次思想碰撞?”

四爺看著家裡亮著的台燈,新生事物、新生的經濟變革,自然會帶來一些列變化,但是:“不是現在才有了這個碰撞,而是這個碰撞已經持續了一百七十多年了。而今隻是當初的一個延續而已!”

事實上,從新明的建立,這種碰撞已經開始了。

說到底,這些事情的起因,不外乎是格物的興起產生的。

若是沒有格物,一味的蒙昧,很多爭論就不會發生。自然就沒有而今的這個現象了!

桐桐便明白了,“漢武帝罷輟了百家,獨尊儒術,他取了當時有利於大漢的學說;而後,隋唐時期,玄學和佛家被百姓所歡迎,於是,掌權者便興了道教與佛教。”

四爺讚賞的看了桐桐一眼:“爭論就爭論,對錯哪有那麼絕對?主政者最重要的便是記住宗旨,你要解決的是天下麵臨的問題,誰的理論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就取哪一部分!

優勝劣汰,在格物上沒有錯。不管是育種還是育苗,不都是優勝劣汰嗎?所以,這個詞看用在什麼地方了。你取這一部分用,就沒問題。爭論的越激烈,越能給你提供更多的依據。

所以,支持爭論,理可以辯,隻管去辯。能解決問題的理就是真理!哪怕隻是在這一階段是真理。你若是把自己放在爭論中的任何一方,那你就被裹挾,什麼事也做不成了。”

桐桐點頭,她就是這麼想的:羅君如有她的主張,這不是壞事!但她受常青蓮的影響,跳不出男女爭執的這個圈子,這也是她現階段的不足。

之後她會不會改變,現在不好說!但我不能跟她在這種事一直打轉。

我隻要堅持,不論男女,誰有才用誰,誰合適用誰就可以了。做好自己的事,選他們的理念,擇優而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