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1 / 2)

在前麵的幾期直播中,雲歸以“養殖”作為直播主題。

在最開始,雲歸播放了全國最大的白羽雞養殖基地紀錄片,並且以虛構的工人“小明”的視角,走進了這座孵化大廠。

紀錄片分上中下三期,共花了三天時間播完。

這三天裡,雲歸用“主人公小明不斷被分配到新崗位”的敘事鏡頭,將養殖基地的工作流程,一環一環地呈現出來。

這期直播結束後,雲歸又播放了另一個關於“自主養殖創業”的記錄故事。

同樣是從孵化開始做起,一樣是養殖白羽雞。

不同的是,這次的故事主人公,換成了農民“小華”。

在本回合的故事裡,小華和政府簽了合同,租用一座山頭來進行農業養殖。

他沒有進行對外招工,而是靠著自己一家五口——父母、妻子、他自己,還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兒子,把單獨蓋起的兩排雞舍經營得井井有條。

比起前麵充滿了鋼鐵秩序感的孵化基地,小華經營的個人雞舍,顯然更能引起恒朝觀眾們的共鳴。

在這個故事裡,小雞們仍然以科學養殖的方式長大。

隻是工廠裡自動注射的機器,被平替成了等比例溶解的禽用藥粉。

當藥劑調配完畢,就被吸進透明的塑料針筒裡,按照筒壁標注的刻度進行注射。

流水線上自動喂食的飼養器和給水器,也由人工手動取代:每天早晨,小華和家人會用機器拌料,然後把新的飼料一瓢瓢地注入食槽。

一排排籠子被架在空中,漏到地上的雞糞則被打掃起來,會有人定期出錢回收。

在養殖過程中,小華也曾經遭遇兩次驚險時刻。

一次是因為家裡人偷懶,沒有做好雞廠的打掃工作,炎熱潮濕的環境導致白羽雞們成群病倒。

發現此事後,小華趕緊更換墊料、增加通風,阻止了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大麵積損失。

另一次,則是雞場裡的雞不知為何得了雞瘟。

他趕緊隔離病雞,並且求助獸醫,調配了治病的藥劑。

這個十分接地氣、情節跌宕起伏、結尾大團圓還發了筆小財的故事,得到了觀眾們前所未有的歡迎。

單純的古代人們,根本想不到世上還存在“剪輯”這種手法。

他們更沒看出來,“小華”隻是一個虛構出的形象。

紀錄片裡一波三折的內容,其實是由好幾個養殖戶的經曆共同拚湊而成。

在幕後編寫劇本的雲歸微微一笑,賺夠了足夠的情緒值,深藏功與名。

在小華的故事播放完畢後,評論區很快迎來一陣留言高峰。

許多人都意猶未儘,並忍不住抒發幾句感慨。

最讓雲歸高興的是,在小華這期紀錄片的評論區裡,百姓的占比大幅度提升了。

倒不是說百姓們從前不留言。

百姓的人數遠超士族,評論區裡一直有他們留言的影子。

但在以前,他們或是把天上的水鏡當做神明乞求,或是發表一些毫無營養的車軲轆話。

而從這一期起,大家逐漸開始說一些“下次家裡的雞生病了,就跟其他雞分開”、“去城裡養殖場麵試時,一定跟大人們提起,咱們養雞時會‘通風’,一定要提啊!”之類的話。

這些村人並未發現,比起以前,自己現在的言辭,顯得更加“動腦子”了。

不管是想要學以致用也好,還是提前預判考點也好。

潛移默化之間,曾經盲從又麻木的頭腦裡,也蓄養出了思考和學習的火花。

於是,欣慰的雲歸很快放出了第三期養殖教程。

這一期的主人公,是個聰明勤快的農家媳婦“小紅”。

小紅自己搭了個雞棚,在棚裡養了十來隻母雞。

白天的時候,她打開院子大門,放成雞們出去覓食。

這批被從小圈養的母雞並不會走太遠,即便偶爾出了院落,晚上的時候,雞認得路,也就按時回家了。

閒來無事,小紅還會在院子空地撒一把草籽兒。

反正草籽也不費錢,總有漏網之魚逃過母雞們的眼睛,頑強地長成一叢野草,然後和它吸引來的小蟲子們一起,成為母雞盤中的加餐。

這種養殖方式,和恒朝主流的養雞方式大差不差,但也有很多細節值得農人品味。

比如說,人家的雞棚是怎麼搭的?人家的雞窩是怎麼絮的?

還有最重要的——同為農人,為何人家的房屋高大明亮,前院的地上甚至鋪了紅磚,屋裡也陳設著許多氣派的家具?

可謂是一雞激起千層浪。

對於大家的實時反映,雲歸儘數通過評論區知曉。有時看到值得劃重點的評論,她還會讓係統幫忙標記一下。

係統依言照做,同時笑道:“您這三組紀錄片,效果簡直不亞於三劑猛藥啊。”

“這隻能算是開了藥方,真正的藥湯,還沒有來得及熬製呢。”雲歸謙虛道。

“哦?”係統調侃道,“眼看整個暨雲城都因此擾動起來,莫非這就是您的‘雞唧複雞唧’之策嗎?”

雲歸挑起一條眉毛:“那倒不是,隻是‘一石二雞’的手段罷了。”

話音未落,一人一統已經在腦海裡相視而笑。

那笑容......該怎麼說呢。

他們兩個,笑得都有點雞賊。

在三組紀錄片裡,養殖場花費的成本、管理的規模、動用的人手分彆由高到低。

從暨雲城養殖場的角度來看,這等於是在招工之前,給所有有心的工人,免費做了一次考前培訓輔導。

另外,暨雲養殖場的規模,比小華養殖的規模更大。但城中的養殖設備,則介於“小華”和“小紅”之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