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初進工廠事事新(1 / 2)

儘管這首詩寫得很幼稚,但是真實反映了我當時的想法。

進廠5天後白露時節,“小青工”集中培訓結束。在工廠領導帶領下,部分“老航校”的人和全體“小青工”去京城懷柔山區的‘海子村’參加勞動,在哪裡與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20天。

‘海子村’在燕山山脈北麓,京城著名寺廟遺址“鐵壁銀山”東側,當時“鐵壁銀山”還沒有開辟成旅遊地,是個藏在深山無人知的寶藏。

吾、劉鴻生和兩個“小青工”1連的嚴濱靖和4連華文翰,一起住在一戶坐落在山坡之南側的農戶裡,房東叫曹永利,愛人叫趙淑芬,他有兩個兒子都在上小學。

房東的房子為五間土坯房,傳統柁梁結構,屋頂不用瓦。而是用一層稻草和一層泥的做法,連續抹頂十幾層。

屋裡中間是起居室,擺著一張破舊的八仙桌和兩個木製長條椅,供大夥吃飯,灶台也在起居室。做飯時的熱氣進入煙道將東側房間土炕加熱,兩端房間土炕占有大半麵積。

吾等4人就睡在東側的土炕上,房東一家四口人住西側土炕上。在土炕上睡覺,前半夜炕上齁熱,後半夜冰涼,一點也睡不慣。

廁所在戶外,是石塊壘成,廁所與屋主人共用,隻能容一人進出。上廁所前要咳一聲,沒有動靜才可進入。

村裡生活非常困難,村裡一年隻有過年才能吃上大米、白麵和肉,平時都在吃小米、紅薯就鹹菜。

我們一天三頓與農戶同吃。早飯小米粥、鹹菜,中飯和晚飯小米飯,炒青菜,菜裡還有一些肉片,菜和肉是由村裡由隊裡配給接待學農勞動者們的,不接待的農戶沒有。

‘海子村’沒有平整地塊,全是在山地的岩石之間的夾縫之中,種植穀子。

冷嘯天等人的勞動是跟著老鄉收穀子,每天都要從東邊山走到西邊山,在石頭縫裡收穀子。

兩座山梁之間,坐落著“鐵壁銀山”的五座大石塔和若乾小石塔。

休息時,人們就坐在石塔的陰影下乘涼。石塔曆史悠久,是遼代塔群。石塔群在群山映襯下,高低錯落、參差不齊、布局規整、古樸肅穆,造型精美。

吾在石塔的陰影下,跟房東曹永利交流。

吾問“咱們村大多數人都處在如此窮困的狀態,解放以來就沒有發生一點變化。”

房東曹永利說“變化?你說就這窮山惡水之地,滿山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怎麼變化?據老一代人說,這種貧窮狀況,自清代以來就沒有改變過。”

吾繼續問“最苦時期是抗日戰爭的日子裡,糧食本來就不夠吃,還要上繳一部分給八路軍打鬼子用。那麼艱苦卓絕的八年都過去了,比起那時候,現在的生活已經不算苦。”

房東曹永利所說情況讓吾觸動很大,吾想“中國已經解放二十多年了,在京都附近就有如此貧窮的地方。國家發展了,這裡農民的生活水平卻一直沒有提高。他們的生活狀態和自己現在生活狀態,有著天壤之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