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請辭(2 / 2)

而於謙麵前的茶盅蓋子一開,薑離便聞到一陣馥鬱玫瑰花香與蜂蜜的甜香。

茶盞之上升騰起嫋嫋白色熱氣。

薑離在玫瑰的香氣中,簡直是眼巴巴等著於謙點頭。

然而,在沉思片息後,於謙字句清晰回道:“回陛下,臣難擔兵部尚書重任。”

薑離定定望向他。

*

聽話聽音。

作為在職場上熬了幾年的打工人,薑離對判斷人的情緒還是比較準確的。

她聽得出來,於謙這話並不是什麼欲擒故縱欲拒還迎、自謙無能;也並非因從前皇帝不重用,甚至由著他被奸宦定死罪都不管

,而此時有事兒卻讓他頂上的不滿和明哲保身。

於謙的回答,更像是經過深思熟慮,不帶什麼情緒地代入公式做了一道數學題,然後得出一個客觀的結論:不行,他不能做兵部尚書。

所以他也是真心實意,想請皇帝收回尚書任命。

薑離都看的出來,朱祁鈺自然更看得出,他頓時覺得手中捧著的蓁鬆核桃茶都不香了。

“於大人……”

朱祁鈺忍不住要開口。

然而勸說的話到了唇邊,又咽了回去。

他忽然明白了緣故。

於是朱祁鈺隻默默取了茶盞旁的銀勺,撈茶盞裡的榛子仁吃。

但神色已經從方才的開心鬆鼠,變成了一隻寅吃卯糧,卯糧吃完就自暴自棄愛咋咋地的擺爛鬆鼠。

*

薑離到底是初來乍到,對大明熟悉度差很多,於是比朱祁鈺晚明白了一點於謙的‘做不到’。

當然不會是能力問題:曆史早已證明於謙的本事,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但世上的事兒有時候就是毫無道理:傾了大廈他能扶,反而沒傾的大廈他出不上力。

因為,如今這大廈裡做主的,另有其人。

於謙所說的‘不能勝任尚書’,還要從大明朝的工作流程說起——

一份項目方案(奏疏),從產生到能夠推行,在大明朝廷要走什麼樣的流程呢?

並不是官員寫完了奏章,直接遞到禦前去,請皇帝決斷。

那天下之大每日千百件事,一般正常皇帝累死都處理不完(朱元璋:朕覺得沒問題,一個人包圓了,完全不需要宰相)。

如今最常見的政務處置流程如下:官員有事上奏,奏疏送到接收部門通政司,整理完畢送到內閣(現在的內閣還不像明中後期權力那麼大,大致可理解為替皇帝處理、決策政事的秘書機構)。

內閣先看過奏疏,並且把處置意見寫成票擬呈到禦前,這樣皇帝就大大省事,可以直接起朱筆批個‘準’或是‘不準’。

簡單來說,就像是寫作文——要是一天給人十個題目,讓寫完十篇八百字作文,絕大部分人是完成不了的。

但是要是有人已經寫好了十篇作文,你隻負責給覺得寫的不錯,合心意的作文打勾,不滿意的打叉讓彆人去重寫,是不是就輕鬆多了呢?

不過,長年累月每天都要‘批作業’也是很累的。

皇帝想找人代勞批紅這項工作,就找到了宦官。

甭管旁人怎麼看宦官,但對皇帝來說,這些才是‘內臣’,朝堂上的讀書人則是‘外臣’。朝臣們可以靠著考學、師生、同鄉等各種關係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實在混不下去還能辭官走人。

隻有宦官,存身立命是百分百隻能依賴皇帝的。

於是又誕生了司禮監太監代皇帝批紅的製度。

絕大部分製度的優劣,都要看執行人的水準如何:靠譜的皇帝,能自己把握住朝政

大事,司禮監隻是代行不敢妄行。

但有的……

在職場上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叫做‘優化公司的人力資源結構’(裁員),而有的明朝的皇帝,就是把自己從這條工作流程裡優化了出去。

形成了上書官員-內閣-司禮監宦官-執行官員這樣一道流水線。

薑離想到這兒,再次望向於謙。

她懂了——

批紅在司禮監手裡,而王振正是皇帝十數年如一日信重的,司禮監的頭把交椅掌印太監。

於謙哪怕做了兵部尚書,他想要做的所有事,也必須得經過這道批準。

如今的兵部尚書鄺埜,為官謹慎老道,雖不似那些諂媚順從王振的官員得意,但到底沒有與王振結仇被他視為眼中釘。

那麼兵部的十道條陳,到王振手裡,總能通過幾條,於謙在兵部還能輔助鄺尚書做些實事。

但換了於謙去做尚書……隻怕王振不但不會通過他的十條奏疏事條,還要倒給他找十條的麻煩。

那麼於謙便是在兵部能說了算也白搭——若是吏部(人事部門)、戶部(財政部門)、工部(營造部門)等相關要緊部門,在上頭授意下給他使絆子,他也決計做不成事兒的。

譬如,要錢沒人要人不給,他能如何?

彆說這些相關緊要的部門,就連刑部大理寺那些看起來與戰事無甚關聯的司法部門,要是在王振的授意下,隔三差五請兵部官員去‘喝喝茶’,公務也就都不用乾了。

就如同最頂尖的善泳者,也隻能在水裡遊,在沼澤裡依舊會被淹沒一樣。

於謙不怕死,但他會怕——因為他的緣故,讓朝局變得比現在更差,兵部更加舉步維艱。

所以,於謙認真思考過,直言他做不來,也是不能做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