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了正月十五,鄒氏便遣了官媒上門提親。
這婚事雖然沒有皇帝或者皇後的賜婚,卻是有皇帝和皇後的保媒,兩家也早就是有了默契的,自然是進行的順利。
與此同時,本朝的頭一屆童生試也拉開了帷幕。
童生試雖不需要學政主考,但卻是為日後的院試做準備的,所以在童生試開考之前,朝堂就已經派了學政去各地任職了。
等學政案臨院試的時間定下,這童生試的時間也就可以定下來了,定下時間以後的第一步,便是要張貼公告。公告的內容便是考試的科目,報名的時間及要求,考場的紀律之類的。
雖說重開科舉之事早就鬨得沸沸揚揚,朝堂上吵了數回,民間也早就傳得知道了,但直到這公告出了,大家才定下了心來。
因為是本朝第一回科舉,又要求也不嚴格,朝堂求賢若渴的名聲也傳遍了,這就讓人十分的心動了,連帶著那些隻在年輕時讀過幾本書的,這會兒L都願意去報個名,這萬一考中了,再考個院試,豈不是就是秀才公了?
一時之間,各縣衙的署禮房都擁著人,雖說多半都是來打聽的,但到底也原本想象的報名人數寥寥無幾要好上不少,這叫看了各州府上報上來的折子的皇帝,心下大安。
因為原本想著可能報名的人會不多,也是因為第一屆科考,總得鼓舞一下人心,所以皇帝早就發了諭旨,“為避免苦累生童,本次童生試不收取卷價,皆有內庫所出。”
這也是有緣由的,前朝童生試是需要向應試的童生們收取卷價的,當然,這錢不僅僅是用在買試卷,甚至還有考試期間書吏的飯食雜項都得從中出。再加上前朝吏治也不清明,竟有些州縣中的書吏貪汙,高額要卷價,導致一些窮苦人家的子弟,空有學問,想考童生試都不得。
唯一有些問題的就是考試的場地,雖說前朝文風盛行的時候也是建過縣學,自然是連試院也是有的。
但到底前朝末年大了那麼許多的仗,民不聊生,那些縣學不是被一把火焚了,就是門窗連帶著屋頂都被人扒了去了,完全不是能考試的地方,隻餘幾個沒收到過戰火的州縣還留著縣學,還都是年久失修的。
好在縣衙是每個州府都有的,而且都是在本朝新立的時候修繕過的,所以雖沒上諭,但大部分的州縣都將縣市的地點定在了縣衙裡。
童生試進行的如火如荼,京城這邊的童生試頭一天更是當今親自帶人去微服私訪了的。各地上報上來的折子上考試那幾天雖也有幾個不遵守知縣點名,或是夾帶進場的,但都被逐出了考場。總體上來說,本朝的第一次童生試大體上是圓滿完成了的。
從皇帝心裡打算好要開科取士,再到這個方案在朝堂上開始討論,再到如今童生試真正考了,經曆了有好幾年。
如今童生試完成,隻等放榜,皇帝自然是覺得誌得意滿,接下來的院試,會試甚至是殿試這不就可以放手去做了嗎?
隻是還沒等當今聖上
封賞有功之臣,府試也沒來得及開,就各地已經陸續有奏折上來了,甚至連京城這邊都開始有生童們鬨起來了,鬨著說科舉舞弊,頓時滿朝嘩然。
自前朝開始開科取士之後,科舉舞弊就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詞,甚至前朝還有主考官因為科舉舞弊自己被砍頭,全家流放的。官員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普通的士子了,但凡作弊的都得被枷號十日,流放三千裡,永世不得再科考。
再說學子聚眾鬨事這種事,更是在曆朝曆代都得讓人恐慌的。
皇帝自覺本場童生試已經在前朝的基礎上,彌補了前朝不當措施,儘可能地做到儘善儘美了。他自持是個聖明皇帝,為百姓考慮至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竟然會有考生聚眾鬨事。
而且這還不算隻有一州縣的學子鬨事,這還能說是那個州縣的知縣或是同考官有問題,但這收到了許多地方學子鬨事,說科舉舞弊,這就不是一州一縣的事了,而是朝廷的事了。
皇帝當時就氣得不行,更不用說明麵上這次科舉的負責人王大學士了,他聽到學子鬨事的消息,直接就在議事的大殿上撅了過去。
王大學士不僅僅是主持本屆科考,甚至還是京城這兒L童生試的主考官。為著能讓家族破而後立,也是為了他們王家百年的聲譽,王安在科舉這件事上,捫心自問,那是半點私心都是沒有的。
為此,連自己的長孫王思齊,王安都壓著沒讓他參加這本朝頭一回的科舉,就是怕落人口實。
可如今卻是有學子在鬨騰說科舉舞弊,這真真是天地良心,哪有的事啊。王大學士甚至都想把自己的心剖出來給人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