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2 / 2)

好幾日下來皇帝的臉色都陰沉地不行,就連平日裡大大咧咧的武將們,這幾日都是縮著尾巴做人的。

因為家裡有個讀書的,連葉奔這樣半點沒有政治敏感的人,都特意跟葉居敬來說了一聲。

“這樣的事兒L,你可千萬不能摻和進去。”如今外頭已經有不少落地的學子鬨上了,甚至於連一些剛剛入學不過一兩年的蒙童都跟著摻和進去了,每天在衙門外頭鬨著說什麼科舉舞弊。

葉居敬自然是不可能摻和進去的。他本就年紀小,再加上又不在外頭的書院裡上學,哪怕是想摻和進去,那都沒機會。

而朱夫子更是日日慶幸,得虧了他在前朝就有了秀才的功名,這次童生試他沒去考,擔了科舉舞弊名頭的科舉,那能有什麼好事。

開科取士是國之大計,不可能會因為這麼一遭所謂的科舉舞弊,就廢止的,若是真廢了科舉,那才叫背後的人得意了呢。

為今之計,不過就是兩件事,一是,這樣大範圍的學子鬨事,必是有人在背後策劃,這背後之人得找出來。一則是如何降低本次科舉舞弊的影響,再次樹立起開科取士的威信來。

第一件事其實簡單,鬨得開科取士廢止掉對誰有好處,那多半就是誰在興風作浪,這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猜出來,左不過是世家大族或是勳貴們。

而最為要緊的是如何降

低本次所謂“科舉舞弊”的影響。

雖說鬨到如今,已經是學子們單純地在鬨科舉舞弊了,覺得自己沒考上就是不公平了,但到底之前必然是有個緣由的。皇帝使人調查了才知道童生試放了榜之後,那些學子們發現在榜的基本上都是當地士族和豪門大戶家出來的子弟,普通的貧寒子弟寥寥無幾。

唯一的晉升渠道都被世家們給堵上了,這能不鬨上嗎?

前朝是鮮少有世家子弟會去參加科考的,即使有,也不過就是那些自視甚高的世家子弟來炫技的,不過是零星幾個人,這種情況下,自然是不可能看出世家子弟跟普通人家寒窗苦讀的讀書人的區彆。

但本朝那是上頭明喻了日後要以科舉為重的,那些顯赫的世家自然是還端著世家大族的體麵,抻著約束著家中的子弟不去科舉,當然,這也有故意不給皇帝麵子的意思在裡頭。

但那些小世家們就不一樣了,前朝末年戰火到底也是燒到了他們,到本朝開國,他們大半也都元氣大傷,家裡連個出仕的子弟都沒有,這樣下去世家的名頭都不一定保得住,更不用提蔭封。如今朝廷開始開科取士,他們自然是要家中的子弟去考的,能掙個功名,日後也能出仕做官。

但到底是世家,當年的人脈還是有些在的。尤其是那些盤踞在小縣城裡的世家,強龍不壓地頭蛇,當地的知縣都得聽他們幾分,更不用說那些選出來的同考官們,甚至就跟這些世家聯絡有親

這般下來,哪有不偏向世家的。

當然了,也不一定是當地的知縣和同考官們偏向世家子弟,而是世家子弟的整體素質就在那兒L擺著,他們出身起享受得就是比普通平民價更好的師資力量,家裡的那些藏書是多少貧困子弟根本看不到的,家中往來的也具是鴻儒。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已經是貧困子弟比不上的了。

如今把世家子弟和貧困讀書人放在一起比較,哪怕是心裡沒有任何偏向的人,自然是選眼界更高,字更好的那一份試卷。

這麼一來,童生試錄取的榜單上,自然是世家子弟多於普通人的了。

可科舉作為普通人唯一的晉升渠道,原本就承載著他們太多的希望,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下,這可不就是群情激奮了嗎?

一個地方鬨起來,旁的地方一看本縣的童生試榜單也是如此,這可不就全都鬨起來了嗎?

說到底,這不是科舉上的矛盾,而是世家跟平民之間長久以來的矛盾。

天子一怒,底下的人查案,也半點不敢拖遝的。

不出一個月,在暗中煽風點火的人也差不多就查出來了。皇帝原本是早就料到這事必然是有世家的人摻和的,但沒想到的是,不僅是世家的人摻和了,連帶著跟著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勳貴都有兩家摻和了,這種被自己人背刺就叫皇帝越發惱怒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