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書中自有顏如玉(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7076 字 3個月前

湖州烏程,州學裡,一處教室內,出巡至此的李笠,與州學學生們座談,所談話題是關於太湖岸邊的堤塘、圩田情況。

州學的學生,大多是寒族子弟,但寒族不等於是窮人,為中、小地主,家中必然都有些田地。

所以,李笠想了解一下,這些學生是否是隻會讀死書的書呆子,還是“識五穀”、“四肢勤”的實乾型人才。

那麼,直接詢問家中田地一年四季的勞作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當然,李笠也想多一個消息渠道,來了解太湖周邊地區圍湖造田的情況。

閒談式的提問,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李笠發現這些學生的表現還不錯:不僅對自家田地的情況較為了解,許多人還熟悉圍湖造田的現狀。

由此可見,這些學子平日裡少不了耕作,或者協助家裡處理各種事務,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逍遙郎。

並從學子們的閒言碎語中,得以了解湖州(之前的吳興郡)地區圍湖造田的情況。

太湖周邊地區進行圍湖造田,這在很久以前便開始了。

先秦時(春秋時期),吳國的伍子胥、越國的範蠡、楚國的春申君,就在如今所稱三吳地區,興修過大量水利工程。

所以,現在各地多有“胥”、“蠡”、“申”命名的河浦、湖蕩。

記住網址m.luoqiuzww.

秦漢年間,大量的運瀆、灌溉溝渠出現,圍湖造田的規模漸漸變大。

三國時期,孫吳對太湖地區的大規模屯田,使得圍湖造田的麵積更上一層樓。

自魏晉時起,太湖周邊的圍湖造田,已經形成極大地規模,但受限於雨季太湖湖水經常泛濫,許多“古塘”、“古圩”漸漸荒廢。

到了齊、梁之際,地方官員大力治水,不但將荒廢的“古塘”、“古圩”重新利用起來,還想了很多辦法來給太湖排澇。

所以,經過千百年、無數代人的努力,太湖湖區的水情已經被人們摸得較為清楚,圍湖造田的規模十分龐大。

隻要在其基礎上,完成幾個關鍵性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讓太湖地區的農業生產,推開“大門”,步入一個新局麵。

新局麵打開,大量寒族子弟,因為家境漸漸充實,就需要有一個學習文化知識的學校來進行“備戰”。

充分備戰後,參加科舉考試,為自己和家族的前途奮力一搏。

這就是李笠設計的“發展路線”,他看著眼前一張張麵龐,忽然想到了後世備戰高考的學子們。

後世常說的“寒門子弟”,其實指的是平民,這個時代想要被稱為“寒門”,最起碼也得是個富農。

而寒門/寒族,才是新王朝的根基,腐朽的士族,應該把位置讓出來了。

對方不會主動讓位,那麼,興辦教育(公辦教育),讓越來越多的寒族子弟能讀得起書,把書讀好,很重要。

於是,李笠借用北宋時的一首《勵學篇》(彆名《勸學詩》),來勉勵莘莘學子們。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

湖州州學藏書閣(圖書館),李笠正在參觀,走在一個個入牆般的書架間,看著書架上擺滿的書籍,時不時抽出一本翻看。

抽看的書籍,紙張邊緣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看得出經常被人翻閱,李笠很高興:這說明州學圖書館及其大量藏書不是擺設。

陪同參觀的州學博士柳盼,見李笠認真的翻看書籍,隻覺有些恍惚。

仿佛又回到二十多年前,他站在河邊,看著一個魚梁吏認真的釣魚。

他還是他,而昔日的魚梁吏,如今已是一國之君,兩人的身份掉了個個,而地位上的差距更大了。

李笠將一本書放回書架,對柳盼笑道:“朕在鄱陽時,聽十一郎提起你,你在湖州,過得很不錯嘛。”

“平日裡教書,閒暇時遊山玩水,比他如意多了。”

這話題有些敏感,蕭勤作為前朝宗室,被軟禁在鄱陽,卻能和外界通書信,其中就包括柳盼。

柳盼不知該如何回答,隻能賠笑。

昔年,李笠是被他和蕭勤隨意使喚的一個小吏,但現在,他倆乃至家人的性命,都在李笠的一念之間。

“莫要拘束,都是多年的故人,朕不會心狠手辣的。”李笠笑著拍拍柳盼的肩膀:“說說,湖州這邊,學子們的情況。”

“陛下的意思?”柳盼心有些亂,一下子不知從何說起。

李笠示意柳盼跟著自己向前走,邊走邊說:“蒙學,縣學,州學,對了,還有私學的情況,你知道多少,都可以說。”

這些事情,柳盼倒是知道不少,畢竟他是作為學官,到吳興郡...現在的湖州來辦學。

州學博士隻是兼職,自然要把轄區內的教育情況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