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魚加羊(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768 字 3個月前

然後以規模經營的優勢,壓低羊的價格,手段包括與開封城中羊肉消耗大戶(富貴人家、邸店等)簽訂供貨協議,使得個體散戶養羊的收益大幅下降。

如此一來,就能通過“市場手段”,壓製民間散養羊的規模。

但這樣做的一個前提,是必須擴大牧草種植業(譬如苜蓿),確保養羊場有充足的草料來養羊。

這樣做(擴大牧草種植)也有個好處,就是當牧草的供應充沛後,馬的飼養成本也會下降。

而苜蓿等牧草的種植可以選擇在耕地輪休時進行,因為種了苜蓿後,不僅不會消耗地力,還會恢複肥力。

而種植苜蓿的百姓,因為有養馬場、養羊場收購草料,也能獲取一些收入,並不會白忙活。

所以,祖珽提出的方案,實施性很強,效果也是不錯的。

隻要朝廷下定決心,給那些養羊場(圈養)以適當的“優惠政策”,就能儘快讓養殖規模達到足夠大的量。

對於民間而言,養羊的風險,明顯大於種牧草,隻要羊價低到一定程度,種牧草的綜合收益,就會高過養羊。

這就是誘之以利。

李笠看著內容詳實的報告,覺得很不錯。

這樣能乾活、能體察上意、挑大梁的“高管”,哪怕是在現代,大老板們誰不喜歡用?

“說到養羊,朕想起養魚,畢竟魚加羊就是‘鮮’字。”

李笠放下報告,看著祖珽,“魚肉,可比羊肉便宜,尋常百姓,消費不起羊肉,但吃魚的門檻,沒那麼高。”

“養魚不需要占草地,養鯇魚的成本,即草料成本,也比養羊低。”

祖珽一邊聽,腦子一邊飛快的轉,要琢磨出皇帝說這話的真實意圖。

莫非是以養魚來替代養羊?

這隻能說是各有優缺點,魚離不開水,無論是養的時候,還是拿到集市上賣。

“但是,養殖業的風險,終究是存在的。”李笠話鋒一轉。

“家財萬貫,帶毛不算,數十隻羊,折錢的話看起來可不少,然而一場瘟疫,就能讓一群羊死光,養羊人虧了大半。”

“同理,一次變故,大片魚塘變白,也是常有的事。”

“養殖業的特點就是這樣,無論是牲畜,還是雞鴨魚鵝,在飼養周期內都有風險。”

“而且,這些活物的運輸和售賣,也存在風險,因為活物隻要一日沒賣出去,就得養著,不然死了,就賣不出價錢,這和物品不一樣。”

“那麼,要繞過這種風險,有一種辦法,就是進行食物加工,將鮮肉加工成肉製品,譬如,把魚製作成魚鮓。”

“如此一來,長途運輸就不成問題。”

“或者,魚也可以用鹽醃製,做成鮑魚,沿海地區發展捕撈業,大規模製作鮑魚,隻要價格夠低,品質有保證,可以是多贏的局麵。”

鮑魚,在這個時代指代鹹魚,而後世所稱鮑魚,在這個時代稱為鰒魚。

祖珽聽李笠這麼一說,很快想到了:肉製品加工,以此滿足尋常百姓的需求。

無論什麼肉,均可製鮓,魚有魚鮓,羊也可做成羊鮓。

當然,羊肉貴,魚肉相比之下,便宜很多,即便製成魚鮓,價格也相對“親民”。

那麼,在沿海地區發展鮑魚加工業,在長江、淮水沿岸地區發展魚肉製品加工業,在河北地區發展羊肉製品加工業。

讓“東魚(鮑魚)西運”、“南魚北運”、“北羊南運”成為現實

南北貨物的大規模交流,新開通的河淮運瀆——通濟渠,不就能發揮更多的作用了?

運送南方物資抵達開封的船隊,清空貨艙之後,可以裝上北來的貨物,譬如羊肉製品,滿載南下,來回倒騰,收入可是大漲的。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祖珽回答看,不過又補充一句:“可若是如此,開封必然愈發繁榮,畢竟是漕運中轉之地,那將來”

“洛陽的人氣,會不會被開封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