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勢(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10532 字 3個月前

而苻堅寬待的降將姚萇,也起了心思。

慕容垂後來複燕成功,而苻堅死在姚萇手中,姚萇隨後建立另一個秦國,是為“後秦”。

可以說,苻堅善待降將、亡國宗室的行為,在道德上是很“高尚”的,但結局,卻是很悲慘的。

給人一種“好人沒好報”的感覺,所以在其之後,沒有人會對降將和亡國宗室予以信任,該殺就殺,斬草除根最省事。

現在,李笠也來這一出,會不會“好人沒好報”?

有可能,但忘恩負義的那些人,不太可能是梁、齊、周的遺族,而很可能是國內官場裡的一些政治派係“山頭”。

譬如,秉承蕭梁湘東王(蕭繹)一係的王琳,畢竟王琳是蕭繹的便宜小舅子,其幾個外甥在鄱陽過得好好的。

將來若有人渾水摸魚要“複梁”,王琳的可能最大。

還有曾為湘東王故吏的王僧辯一係,但王僧辯代表著荊襄豪強的利益,其女婿杜龕,就是荊襄豪族代表。

這些人既然能在過去拋棄蕭梁,將來拋棄李楚也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

這兩座“山頭”,代表著故梁的“前朝餘孽”,現在雖然臣服新朝,卻隻是臣服於李笠個人。

如果將來新君鎮不住,這兩座“山頭”,渾水摸魚不是不可能。

至於起於嶺表的陳霸先一係,成員多為邊地豪強,不為建康“上流階層”看重。

隨著陳霸先的去世、李笠對諸將的任用,這一派係已經不成氣候,但是“少主”陳昌還在,若李氏皇族無法鎮住局麵,這些人會不會把陳昌立起來呢?

此外,還有利益受損的僑姓士族,還有故齊文武,以及利益同樣受損的河北士族。

這些利益群體或“山頭”,如今看起來老實,無非是楚國如日中天,大勢已成。

可一旦出了淝水之戰的那種大慘敗,導致皇帝直屬的軍事力量受到嚴重損失,動搖國本(李笠建國的資本是軍隊),那可就會“人心思變”。

所以,滅齊時,李笠親自“帶隊”,並讓各派係將領可勁刷軍功,算作是這些故梁官員在新朝的前途保障。

但滅周,必須得李笠的嫡係來辦。

而且,宗室和皇子,必須有份。

李笠安排梁森取益州,是加強元從故舊的地位;讓侄子李昕取梁州,是給宗室“加分”。

取關中這最重要的事情,得是皇子來。

卻絕對不能輸,隻有這樣,才能保持楚國(李家)的勢。

那麼,不管今年還是明年發兵攻周,該由哪位皇子來掛帥呢?

是嫡次子,還是,庶長子?

畢竟,立下如此大功的皇子,聲望必然大漲,理論上會對皇太子的地位構成威脅。

這個問題,李笠不可能和皇太子商量,也不好找大臣議論,隻能自己拿主意。

畢竟,皇太子(未來新君)的“勢”,也不能受影響。

。。。。。。

下午,李笠拿著“作業”,和兒子李旿討論曆史:前秦國君苻堅的敗亡。

後世聞名的淝水之戰,是苻堅的命運轉折點,在此之前,苻堅的“勢”如日中天,在此之後,日薄西山。

苻堅寬待降將、亡國宗室,為何被人恩將仇報,為什麼突然就“眾叛親離”,為何會“好人沒好報”?

李旿對此作了回答,以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李笠看過之後,覺得兒子的分析不錯。

李旿的看法:一,苻堅的根基不穩,甚至被本族(氐族)貴族抵製。

首先,苻堅是靠政變得的皇位,這就導致本族貴族中反對者不少。

其次,苻堅任用名臣王猛,進行各項改革,明顯損害了貴族們的利益。

二,由於原因一,苻堅便引入外族降將姚萇(姚萇為羌人)等,亡國宗室(燕國慕容氏),掣肘本族貴族。

並故意把本族貴族外放地方,名為鎮守要地,其實就是避免這幫貴族聚集京城搞事。

三,同樣因為根基不穩,所以苻堅急需建功立業,來提升自己的威望,加強皇權。

滅晉國,統一天下,這樣的聲望,是最高的。

與此同時,若打下江南,可以把江南的土地以及百姓,分給那些心懷不滿的貴族,安撫人心。

所以,苻堅必須禦駕親征,攻打晉國,維持國內的政治平衡,誰也攔不住。

贏了,他的“勢”就徹底成了,接下來,就能從容布局,化解國內各種矛盾。

但是,淝水一戰,秦軍慘敗,苻堅的“勢”斷了,那就必然落得“牆倒眾人推”的結局。

因為房內隻有父子二人,所以李旿把話說開:他認為父親的境地,或者說李家的境地,和苻堅類似。

父親以微末出身(魚梁吏),挾常勝不敗之師,掃平反對者,受梁禪,建國稱帝,其實是不受士族待見的。

加上楚國檢寺、檢地、檢籍,取消了士族乃至許多莊園主的特彆待遇,這些人心中的不滿必然很大。

而那些故梁官員、新朝大臣,要說對楚國的忠心,恐怕沒多少,無非是懾於開國皇帝的“勢”罷了。

所以,楚國開國以來,不斷軟硬兼施,來壓服、收買人心。

通過不斷地戰爭,獲取新的土地和人口,來收買各派係文武官員。

開邊貿、海貿,收買邊地、沿海豪族。

又行科舉,收買庶族人心。

一切看來,都很順利,但全都建立在開國皇帝的“勢”之上,那就是常勝不敗,嫡係軍隊實力強勁。

這樣的“勢”要保持下去,必須得有“統一天下”來支持,一如苻堅需要滅晉、統一天下那樣。

卻絕對不能出現“淝水之戰”的慘敗結局,否則就是弄巧成拙,搞砸了。

隻有做到這一點,出身微寒的楚國皇帝,才能擁有彆人不可對抗的“勢”。

但是,這樣的“勢”,將來能傳給新君麼?

若新君的“勢”不行,壓不住開國勳臣及其派係,怎麼辦?

高氏齊國的幾個皇帝,即高家兄弟(不算高澄),為什麼總是有一些瘋狂的舉動,譬如虐殺大臣?

李旿認為,大概是“勢”壓不住勳貴、文官,隻能“另辟蹊徑”。

不停地拿刀在人前揮舞,砍人,自殘,嚷嚷“我瘋起來連自己都怕,你們怕不怕”,以此壓製晉陽武勳、鄴城朝士?

所以,李旿“超綱作答”,認為不僅父親需要“勢”,兄長(皇太子)也需要“勢”。

但是,由皇太子掛帥伐周,是不可行的。

皇太子是儲君,靠的是大義名分而不是立軍功來即位。

若帶兵出征,勝,地位微妙(皇帝和皇太子之間的平衡,自古就是個很微妙但尖銳的問題,李旿沒敢深入說)。

敗,聲望大損,地位堪憂,所以不能出征。

若其他皇子掛帥,勝,對皇太子無形中形成威脅,還會分其“勢”。

這一番剖析,讓李笠對兒子刮目相看:兒子進步很大呀!

“你有何建議?”李笠問,李旿聞言有些猶豫。

他倒是想了應對之策,但是

母親千叮嚀萬囑咐,父親在時,他和弟弟必然平安,若父親不在了,嫡兄即位後,一念,就能定他兄弟全家生死。

現在若得罪嫡兄、得罪嫡母,日後,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孩兒,孩兒想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