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人才(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323 字 3個月前

當地少人多的矛盾激化時,農民揭竿而起,王朝更替,“係統重啟”,周期循環。

不斷“重啟”的曆史進程,哪來的萌芽可言?

所以,唐宋時期就有的大型水力紡織機,沒能導致中原發生工業革命。

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地少人多的情況出現後,很難有這種生產力工具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而明清時期,是封建皇權的巔峰期,加上人口的爆發性增長,以及閉關自守的保守執政思維,更是不會出現什麼“工業革命”。

李笠詳細了解了新式水力紡織機的情況,轉身離開。

但思考依舊繼續:要改變這個曆史軌跡,其實是有辦法的。

當市場飽和、廠家產品銷售額難以提升時,為了提升利潤,就必然隻能在降成本上動腦筋,這個時候,隻要能降成本,哪怕是落後生產力都可以。

不過,若新市場出現,對於產品的數量需求極大,導致廠家產品的銷售額呈爆發性增長時,對於廠家而言,優先保證生產數量,比降低生產成本優先。

即隻要開辟海外市場,大興海貿,紡織作場就不必拘泥於國內市場這個“泥潭”,而是拚了命擴充產能,賺海外市場的錢。

這個時候,紡織作場主們對於先進生產力(新式大型水力紡織機)的需求,才是巨大而不可逆轉的。

當開辦作場所得利潤,不亞於兼並土地獲得的利潤時,社會階層的質變,就會開始。

持續幾代人之後,自然就會有“萌芽”。

李笠轉到隔壁院子,走進大堂,堂內聚集了不少人,一個個都身著官服,但服色和一般官員略有不同。

他們已經得了通傳,知道皇帝即將抵達,一個個屏氣息聲,大氣都不敢出。

現在皇帝來了,入座,一個個躬身行禮,若不是禮官說了不許跪下磕頭,他們真就是要跪地磕頭。

既然沒有磕頭,說的自然是“下官拜見陛下”,李笠隨後讓眾人平身。

他看著這一個個皮膚黝黑、身上多有殘缺的大船主們,忽然有一種錯覺。

仿佛自己成了海王“李三郎”,召集各位大船主議事,準備糾集船隊去搶劫某某沿海國家。

這些大船主當中,有積年海寇出身,有沿海豪族地頭蛇,還有亦商亦寇的海商家族,以及累世低人一等的“白水郎”。

或者說,這些人在中原朝廷的眼中,和卑賤的“白水郎”沒有區彆。

所謂“白水郎”,即東南沿海船民,為後世所稱“疍民”的前身,東晉時孫恩盧循作亂,就有大量白水郎參與。

所以,白水郎被中原朝廷視為不穩定因素,以船為家,寓居海旁,形同夷戶,承受著地方官府的剝削,卻沒有上岸定居的權利。

海上求生不易,生活艱苦,所以沿海船民時常兼職打劫,成為海寇。

對於中原朝廷而言,這些白水郎,或者靠海吃飯的人,全都是潛在的禍害,避之不及,如何能重用?

但李笠卻不這麼看,他認為隻要使用得當,這些人都是人才。

海寇怎麼了?海寇也可以報效朝廷的!

“朕看了少府卿上呈的奏章,對海貿的現狀很滿意,但是,還不夠。”李笠氣勢十足的說著。

他打了幾十年的仗,殺了不知道多少人,即便不靠身份,靠殺氣就能震懾這些刀頭舔血的大船主。

“茶葉,瓷器,布帛,紙張,銅錢,以及各類製品,在海外的銷路,還要翻倍,再翻倍!”

“你們現在,憑著做海貿的貢獻,成了少府寺的員外郎,有官階,地方上的小官小吏,不敢騷擾你們,但這樣就夠了麼?”

“不夠!做官,至少要做到刺史,那才是揚眉吐氣!光耀門楣!”

“朕要在五年內,讓海貿帶給國庫的收入,超過全國水陸關津征收的商稅,但要做到這一點,很難,諸位,可否為朕分憂?”

好不容易有機會“上岸做人”的大船主們,一個個激動萬分,難得碰到如此“奇特”的皇帝,這個扭轉家族命運的機會,他們怎麼能錯過。

紛紛再次躬身行禮:“下官願為陛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