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聽到了一點有用的消息,李笠見對方沒什麼要說的,告辭,往家裡走去。
走著走著,想到了梁森,想到了那晚對方說的話,李笠心情瞬間滑落。
唉,本來能依靠的人就少,如今走了一個,仿佛一雙手臂,斷了一邊...
。。。。。。
院子裡,李笠向母親和嫂子講起方才遊軍尉在碼頭說的話,雖然官府來人說的都是場麵話,但既然說的不是狠話,那麼有理由相信,官府不打算過多追究什麼。
若要抓人、追罰,恐怕又有家庭承擔不住,索性舉家逃亡,如此下去,隻會讓白石村逃亡的家庭越來越多。
李笠覺得官府可能怕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態度才比較緩和,不過梁森等幾戶人家的賦稅和雜役,不可避免的要分攤到村裡。
逃亡的家庭之中,有吏家,所以,身為吏家的李家,今年必然被分攤一些賦役,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的服役期會延長。
這就是現實,冰冷,不講什麼人情。
相對於李笠,吳氏和林氏對這種事已經見怪不怪,尤其年長的吳氏,經曆的事情比較多,在她看來,吏家總比兵家要好。
因為捕魚再辛苦,也比上戰場送死好。
三人一邊說話,一邊製備釣魚用具“魚卡子”,為即將開始的勞作準備工具。
魚卡子是一種捕魚機關,製作簡單,成本很低,其結構在李笠看來,和後世的彆針差不多。
用刀將竹子削成一指長的大號竹簽,最好帶竹節並且兩頭略微翹起,此時竹簽是一個“一”字。
然後在中間位置幫上麻線,接著將其彎曲成“幾”字,套上一截蘆管,作為束縛。
蘆管事先煮過,有韌性,再將泡過的穀子(最好發芽)放到蘆管之中,於是一個類似於彆針的機關就做好了。
這樣的魚卡子放到水中,魚兒會過來吃蘆管裡的穀子,吃的時候必然會嚼爛蘆管,於是原本是“幾”字形的竹簽沒了拘束就瞬間彈開,變成‘一’字形,將魚嘴卡住。
嘴被卡住的魚兒掙脫不了,最後被人提起來。
魚卡子結構簡單有效,製作成本低,所以漁家大量製作,把幾十、上百個魚卡子做成“排鉤”,大規模釣魚。
所謂排鉤,就是用一根較粗的麻線“綱線”,長數丈甚至十餘丈,然後在這條綱線上每隔一段距離就綁一根子線,子線末端都有一個魚鉤或者魚卡子。
這樣的組合,使得魚鉤(魚卡子)成排,所以稱為“排鉤”。
傍晚,漁民將排鉤放入近岸水中,一頭係在岸上並做好標記,然後在綱線上適當綁著石塊讓其沒入水裡,沿著水流布設。
到了次日清晨來收排鉤,就能釣上許多魚兒,形同用漁網捕魚。
這樣的釣魚方式十分方便,漁民白日捕魚,隻需傍晚布設排鉤,然後回家睡覺,次日就能收獲不少魚兒,省時省力。
所以,白石村基本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魚卡子,然後以此捕魚,並且戲稱被排鉤吊起來的魚兒們為“連坐”。
吳氏和林氏現在製作的魚卡子,就是給李笠準備的,如今新年已過,李笠就要進城繼續服吏役,為官府捕魚,有了魚卡子製作成的排鉤,能多捕一些魚。
李笠看著一個個成形的魚卡子,思考起來。
魚卡子結構簡單,取材很方便,一個人一日都能製作上數十個,所以彭蠡湖區各漁村家家戶戶都會做,都會用。
魚卡子的結構,決定了釣不上太大的魚,因為大魚的力量大,魚卡子的繃力卡不住大魚。
魚卡子的誘餌可以是穀子,也可以是蚯蚓,但是以穀子為主,所以決定了“咬鉤”的魚兒基本上都是鯉魚、鯽魚一類雜食性魚類為主。
諸如烏鱧這樣的肉食性魚類基本很難上鉤。
所以,魚卡子排鉤釣魚這個“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各廠家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
魚卡子釣上來的魚多以鯉魚、鯽魚為主,平均來說個體重量小但數量多、產出大,所以在魚市賣不上價錢。
家家戶戶都在用魚卡子釣魚,但無法通過魚卡子釣魚獲得多少收入。
李笠認為,這就是技術門檻低、同質化競爭的結果,等同於養魚人都在養鯉魚的同質化問題。
大夥終日忙碌,所獲收入卻依舊微薄,不過勉強糊口而已。
漁民想要做到收入明顯增加,得另外想辦法。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魚卡子換成魚鉤,最好用有倒刺的魚鉤,誘餌改用蚯蚓或者小魚蝦,那麼排鉤釣上來的魚,其種類就會比較豐富,個體重量也大些。
但魚鉤的使用成本不低,對於手頭拮據的漁民來說難以負擔,非不想,實不能也。
想發家,擺在麵前的困難都是實實在在的,但這難不倒李笠。
因為他有‘掛’,有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