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退下,禮官再宣:“少府織令,呂雉獻棉布!”
呂雉束發戴冠,身穿朝服,捧奉一匹雪白棉布入殿:
“得仙使恩賜長絨棉種,棉花收獲之後,臣在填絮夾襖、棉被之外,又鑽研紡織出柔軟舒適的棉布,特獻於陛下!”
呂雉身為女子,卻在大朝賀日入殿獻禮,似乎難以想象?
但其實眼下的殿中三公九卿,及地方諸郡郡守與郡尉,皆無異色。
如今的女子還沒有女德束縛,沒有女子不可拋頭露麵一說,況她隻是少府內官,便是前朝官員也沒甚稀奇的。
呂雉能參考役夫工裝縫製出夾襖、棉被不足為奇,能鑽研紡織出棉布——並非仙使指點,二者相加,也算是有功一件了。
——當然,最大的功臣,仍舊是給出長絨棉種子的仙使周邈。
嬴政也喜道:“善!賜黃金十斤。”
呂雉拜謝道:“拜謝陛下!”
在蕭何與呂雉之後,王賁在禮官宣召之後,捧奉一鬥精鹽獻上:
“得仙使傳授修建鹽場之法與煉鹽神通,臣率十萬刑徒在渤海灣及南北沿線,共建鹽場五個。一年已經可產精鹽近百萬石!”
大秦黔首兩千萬,每年人均有半鬥(約三市斤)的鹽,不算多豐裕。
但一家合在一起用,也基本夠用了,或許還能醃製保存一些肉蔬。
雖也是早已知道的獻禮,嬴政仍舊大喜道:“善!賞黃金十斤。”
早在蕭何獻上高產五穀時,地方諸郡的郡守郡尉們就已經開始震撼不已。
旁的高產糧食還不知,可仙稻卻是幾乎整個大秦都見識過的高產!
若不遇天災人禍絕收,大秦再無饑饉,並非誇大其詞。
再到呂雉獻上棉布,他們雖沒能去摸上一摸棉布,但許多也都見過役夫工裝的棉襖,那裡麵的棉花柔軟保暖,紡織出的布想來也差不了。
聽意思是,鹹陽有棉花種子,且已經收獲過一茬棉花了?!
若棉花種植開來,那大秦黔首豈不是可能再不受凍?
又到王賁獻上精鹽,說鹽場年產鹽百萬石,除了燕齊趙等地少數郡守郡尉有所耳聞外,其餘諸郡皆未聽聞過。
精鹽與尋常鹽有何不同,他們不曾嘗過,但也曾聽聞鹹陽公卿侯爵追捧精鹽。
且隻看那白花花的模樣,就知非常純淨,這樣的精鹽年產百萬石!
若非深知始皇帝嬴政雖則霸道,但也確有雄才偉略,不會搞那一套虛頭巴腦的,他們都懷疑是演他們了!
而舊燕齊趙等地沿海諸郡的郡守郡尉們,卻似是知情的樣子,這就叫其他郡守郡尉們更加確信:今日之事皆為真。
有那敏銳的郡守郡尉們,便已明白:今日大朝賀的陣仗,不管是故六國諸侯後裔朝拜,還是月氏王子獻地、大秦再添一河西郡,還是這些獻禮。
未必是專門為他們而設,可是讓他們賜座殿中見證這一切,卻肯定是始皇帝陛下專門為之。
今年將地方諸郡郡守郡尉,儘數召入鹹陽,總不會是叫他們來遊玩的吧?必然有所動作。
在真正意圖揭曉之前
,給他們些下馬威,壓壓氣焰,豈不是意料之中?
“博士部張蒼,獻算書!”
白白胖胖的張蒼捧奉一本書皮寫著‘仙使算書’的書,入殿拜道:“臣得仙使教授數字符號及四則運算,重新編纂出‘仙使算書’一部,獻給陛下!”
對於張蒼對算書的命名,嬴政恍若未覺,隻喜道:“善!賜黃金十斤。”
“著令儘快刊印此書,分發郡縣,並納入三年後下一屆科舉明算科的考試範圍。”
“唯!”張蒼領命後又拜謝。
在場諸郡郡守郡尉們,聽聞涉及下一屆明算科開始教材的變動,便也留心注意。
張蒼下去之後,最後輪到太祝叔孫通被宣進殿。
叔孫通不是一個人進殿的,身後還跟著劉季及幾個儒生。
因為所獻之禮較多,需得幾個人一道,各自捧奉一冊上殿。
但能同行上殿獻禮,劉季幾人自然也不是被隨便指選的,而是他們幾人功勞最高。
叔孫通拜道:“臣修儒學已畢,又召集諸多誌同道合的百家傳人,共同研修各家學說,最終彙編成這一部‘百家大成’,特獻於陛下!”
就像《永樂大典》又名‘文獻大成’,是華夏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
就像《四庫全書》,將各種著作彙編於一體,是一部涵蓋經史子集的叢書。
‘百家大成’,亦是彙編了百家學說,集春秋戰國學說於一體,達到辯證統一境界,總體有利於大秦統治的一本學說集。
也是‘百聖歸秦’的成果體現。
在獻上來之前,這部學說集已經被審閱過數遍。
嬴政不必當堂翻看,大喜道:“善!隻是這名字可以改一改,便改叫《秦學大典》!”
“各位有功,各賞黃金十斤!凡參與博士及百家諸生,皆賞布兩匹!”
《秦學大典》,即秦家學說大典,呼應百聖歸秦計劃,也更能體現大秦威儀,再合適不過的名字了。
叔孫通及劉季等人,亦皆拜謝道:“拜謝陛下!”
從蕭何起,今日上殿獻禮的所有人,都沒把這點金布賞賜放在眼裡。
他們的功勞始皇帝已然記在心中,之後自有重用,這也是他們真正所求。
嬴政再次道:“
另,著令刊印此部《秦學大典》,分發各郡縣,下屆科舉進士科,將參考此部書中經義學說。”
“唯!”
首屆各郡科舉考生赴鹹陽會試,驛站提供車馬無償乘坐,入鹹陽後官舍又免了考生食宿費用。
尤其是昨日,製名大典之上,各種厚賜和殊榮,更是昭示了大秦對科舉取士的重視。
千金買馬骨,莫不如是!
可以預見,天下士人學子,將來莫不對科舉取士趨之若鶩。
而如今一部大秦朝廷彙編的《秦學大典》,納入科舉進士科教材,豈不是輕輕鬆鬆,掌控天下士人學子?
……
諸郡郡守郡尉們猛地驚覺,今日大朝賀以來,已經彰顯的事實:
一百零百名新科廷士,皆是選於郡縣頗有才乾的才子,一旦授官,便可填補很大一部分的郡縣官員缺額。
六國富豪儘入鹹陽,六國後裔臣服,六國黔首信仰大秦仙使,大秦已再無內亂之憂。
月氏國滅,再添河西郡疆土,大秦更有開疆拓土的魄力與武力。
糧食高產,棉花保暖,天下黔首來日或可再無饑凍。
又有《仙使算書》、《秦學大典》,納入科舉教材,馴服天下有學之士也指日可待,就如過江之鯽已然儘在網中。
再加上有馳道貫通關東的東西南北,鹹陽數日便可至郡縣,天下疆土也已儘在掌控。
大秦在短短兩年之間,已然安穩下來,並將走向富強!
殿中的地方諸郡郡守郡尉們,認識到這個事實,接著便有所預感,他們為何會被召入鹹陽。
各郡監禦史早在修建馳道時,就已經輪換過一次,現在與郡守郡尉的佐官副手們,在郡中暫理公務。
若他們回不去郡中……
就在郡守郡尉們往更糟糕的境地去想時,大朝賀也進入下一項——朝議。
嬴政一如既往地果決,當即頒旨道:“自今歲為始,大秦郡縣官員需遵循‘異地為官’的規避準則。郡官不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