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全聚德烤鴨還是很不錯的,味道、價格、服務都是頂尖,再過個三四十年,隨著改革開放後不同烤鴨品牌的創立和推廣,全聚德除了價格頂尖,味道其實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祝鎔當然不知道全聚德後來的命運,但是他此時必須承認符伊年的話有道理,因為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出名的不代表就是最好的,美味藏在巷子裡,高手隱匿於民間,。
“不過,酒香依然怕巷子深,還是要打出品牌來,才能吸引人,”祝鎔發表自己的感想,“近些年各個品類都在評優評‘十大’了,比如白酒、啤酒、火腿、臘腸,這樣打出知名度來,不光國內,國外都能走出去。”
符伊年簡直想給祝鎔豎大拇指,雖然現在還是計劃經濟,但是祝鎔已經有了市場經濟的思想,他若是不當兵了,去做生意也會風生水起的。
首先送上來得是烤鴨,鴨肉肥瘦相間,一片片整齊摞在白磁盤裡,配上白色得蔥段綠色得黃瓜段,看得人蠢蠢欲動。
麵皮有兩份,除了自帶得符伊年還多要了一份,裝在竹屜裡,還熱著得荷葉餅隱隱散發出麥香,非常薄,薄得幾乎透明,不過非常勁道,即便卷了烤鴨和其他配菜也沒有破。
除了荷葉餅和鴨肉,烤鴨套餐裡還有一盆鴨架湯,湯色乳白濃鬱,餐前喝上一碗,溫暖又開胃。
緊接著是砂鍋白肉,放在用來隔熱得木板上,揭開蓋子,熱氣蒸騰而上,待騰騰熱氣散去,就看到一片片五花肉疊壓著鋪了兩圈,中間露出了底下的酸菜、粉絲、丸子。
和白肉配套的還有一碟蒜泥,不過無論是祝鎔還是符伊年,都默契地沒有碰過它。
符伊年和祝鎔都不習慣吃飯時侃侃而談,因此飯桌上算是比較安靜,隻有偶爾筷子碰撞餐具發出的聲音。
符伊年先用烤鴨卷了兩次荷葉餅吃了,鴨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黃瓜清脆爽口,吃得她連連點頭,“好吃的,不必全聚德得差。”
祝鎔並不奇怪符伊年吃過全聚德,他知道符伊年的父親是很厲害的化學工程師,或許以前他曾經從京城帶了真空包裝的全聚德回去給家人品嘗。
“再嘗嘗這個,”祝鎔指著砂鍋推薦,“白肉下麵是酸菜和粉絲還有丸子,酸酸香香的,我覺得你會喜歡。”
符伊年聽從他的介紹,先夾了一片五花肉。肉片非常薄,如紙片如蟬翼,五花三層,紅白相間,經過酸菜的調味,既有酸菜的酸香,又有五花肉的肉香。
吃過五花肉,符伊年又分彆嘗試了粉絲、丸子、酸菜,每一種配菜裡麵不止有自己本身的味道,還溶進了肉香和酸香,吃得符伊年話都說不出口,隻知道點頭和豎大拇指。
祝鎔已經同符伊年吃過幾次飯了,可以說符伊年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飯搭子,她吃飯的時候很認真,虔誠地對待每樣食物,隻要是同她一起吃飯,再挑食的人也不會挑食了。
後來,兩人婚後,祝鎔調侃符伊年,她以前一定是整個育紅班吃飯最省心的孩子。
後麵的菜也陸續送上來,有了前麵的驚喜,酸辣土豆絲就很平凡,拔絲地瓜因為用了糖,剛好中和了烤鴨的鹹、砂鍋白肉的酸。
一頓飯吃了近一個小時,到最後,烤鴨吃完了,砂鍋白肉